第二章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撐一日 宿松之會

在千里之外的宿松,自杭州外城被太平軍攻破起,就有了一次極其重要的聚會,史稱宿松之會。

宿松既是曾國藩大營的駐紮地,同時也是業已殉職的浙江巡撫羅遵殿的家鄉。作為曾與羅遵殿共事的老友,胡林翼對他的死感到十分悲痛,遂約集曾國藩赴羅家弔唁。接到胡林翼的邀約,曾國藩又連忙通知正在其營中的左宗棠到宿松一會。

當初因受樊燮事件所累,左宗棠被迫向駱秉章告辭,轉薦劉蓉入幕,自己從長沙啟程,準備入京參加會試。後者乃是為預祝咸豐皇帝三十誕辰而開的「恩科」,當然左宗棠不是真正要參加會試,只是為了藉此避開是非旋渦,圖一清靜。

左宗棠途經湖北襄陽時,見到了襄陽道毛鴻賓。毛鴻賓和曾國藩、胡林翼的關係都很好,在和左宗棠見面時,他受胡林翼所囑,向左宗棠出示了胡林翼的密函。

左宗棠原先只知道被人誹謗誣陷,並不了解更多內幕。看了密函,他才弄清那些要陷害他的人不僅僅是要趕他出湘幕,而且正在想盡辦法置其於死地,這其中便包括表面大度、內心陰險的湖廣總督官文。胡林翼還告訴左宗棠,有關他的流言蜚語已遍布京城,也就是說去京城的結果很可能是自投羅網。

發現處境竟如此險惡,左宗棠悲憤莫名,深感「廁身天地,四顧茫茫」。

京城不能去了,他思前想後,決意沿江而下,去「滌老」(指曾國藩)大營訪問湘軍舊友。左宗棠前後已經做了八年幕僚,還從未親自帶兵作戰,他設想,如果能在湘軍中做個營官,可以彌補這一遺憾,免得別人說自己只會坐於戎幕中夸夸其談,再者,就算拚死在疆場之上,也總比死在小人之手要好得多。

倘若無法留在軍營中呢?訪完舊友,馬上雇舟回家,從此「穩卧荒村,不復與聞世務」。

打定主意後,左宗棠便改變行程,從襄陽輾轉前往英山的胡林翼大營,繼而又抵達曾國藩大營,此後一直在和彭玉麟、楊岳斌等人敘舊,直到被曾國藩召至宿松。

除左宗棠外,宿松之會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陪伴在曾國藩身邊的李鴻章。

與曾胡左包括大部分湘軍將領、幕僚均出自於湖南不同,李鴻章籍貫安徽合肥,他的父親李文安與曾國藩為同科錄取的進士,通過這種「同年」關係,李鴻章在參加科舉考試前便得以拜在曾國藩門下,隨曾國藩「習制科舉之文」,也就是學寫應付科舉制度的八股文。李鴻章自幼穎慧,再經曾國藩點撥,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訣竅。

清代自順治、康熙開科取士,最初八股文的格式還不像後來那樣僵硬死板。江南才子尤侗獨闢蹊徑,從戲曲《西廂記》的唱詞中取題作文,比如《西廂記》中有一句「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他就以「秋波一轉」為題寫了一篇文章。本來不過只是「雜以諧謔」的遊戲之作,沒想到皇帝覺得好,順治、康熙都大為讚賞,「親加批點」。於是憑著「秋波一轉」,不僅尤侗試中「博學鴻詞科」,連他的弟子徐元文也考中了狀元,這種八股文體由此走紅,成為了非正統八股文的一大流派。

在八股文領域,尤侗和明末清初另一位江南才子王廣心的文體被並稱為「尤王體」。李鴻章乃是精通「尤王體」的八股名家,每一落筆,那句子能漂亮到讓你眼花繚亂。他自己對靠用「尤王體」來敲開會試之門也信心十足,曾經說到,有一天晚上在會館裡試寫八股文,案桌上突然燈花如斗——燈花不會無緣無故地變大變小,這不是會試告捷的吉祥之兆,又是什麼?

不巧的是,會試那幾天李鴻章生了病,為了不錯過考試,他只能抱病入場,而且直到考試題目發下來,腦袋還昏沉沉的,得旁邊的同學告訴他是什麼題目。

「燈花如斗」般的吉兆就來自考試題目,李鴻章一聽就高興起來,原來之前有個同學提到過類似的題目,當時他還試寫過一篇,如今正好用上。

李鴻章猜中會試題目的故事來自清末筆記,真假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考中了!

接下來,李鴻章向上的路徑和乃師相仿,先是被點了翰林,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供職京師,之後庶吉士散館,他又因成績優異而被改授翰林院編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