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撐一日 離間計

李秀成沒走,李昭壽走了,由於感到在太平天國不受重用,他不久就投降了清廷,並被賜名李世忠。洪秀全封陳玉成為英王的消息傳到清軍所佔區域後,已為清軍將領的李昭壽眼珠一轉,便以為李秀成鳴不平為由,寫了一封勸降書,派人送往浦口。

信使過去是李秀成身邊的護旗兵,李昭壽降清,他也跟著降了清。此人一到太平軍營地就被哨兵抓住了,他連忙說:「你們不必捉我,我到李老大人(李秀成)處有要事相商。」

眾人在信使身上一搜,搜出了李昭壽寫給李秀成的信件。監軍莫仕暌巡營正巧路過,就拿著這封勸降書去找李秀成。

莫仕暌的正式職務是太平天國的兵部尚書,實際擔負著監視李秀成的使命。等李秀成看完勸降書後,他便試探著問李秀成打算何去何從。

李秀成本人對天國忠心耿耿,之前李昭壽降清,他就特地致信李昭壽,責備其反覆無義並勸令速歸。更何況,封陳玉成為英王這件事,本來就是他向天王提出的,為的就是儘快解除天京之圍,又怎麼會心生嫌隙呢?

李秀成很坦然地對莫仕暌說:「忠臣不事二主,就好像烈女不嫁二夫一樣。昭壽自己做了不義的事,還想拖別人下水嗎?」

莫仕暌一聽,完全放下心來:「我知道公(李秀成)乃忠義之人,一定會把情況原原本本地向天王進行奏稟。」

可是還未等莫仕暌入京奏稟洪秀全,天京城裡已經流傳著關於李秀成可能降清的各種謠言了。洪秀全為此派了六七個侍衛到浦口視察軍營,所謂無巧不成書,侍衛又正好看到了尚擺在李秀成案頭的勸降書,幾個人大驚失色,急忙返京先行稟報。

勸降書似乎是對流言的確證。文武百官們紛紛議論,說李秀成與李昭壽有舊交,上次封王又沒封到他,誰能保證他不聽信李昭壽之言叛變呢?

洪秀全趕緊下令採取措施,將李秀成在京的父母妻子扣為人質。他的哥哥洪仁發做得還要出格,竟下令將下關船隻全部予以封存,同時封鎖江面,不準李部人馬渡江回京。

李秀成起初尚莫名其妙,不知道天京方面究竟要幹什麼。莫仕暌自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不由得頓足道:「要是他們這麼干,則大事去矣!」

莫仕暌急忙入京,會同其他幾位文臣武將一起入宮晉見天王,表示願以性命擔保李秀成忠於天國:「秀成以前待昭壽有恩,現在昭壽聽說陳玉成封王,而李秀成未能得封,就故意行此離間計。我們難道還真的中他的計,上他的當,自壞長城不成?」

對李秀成的重要性,莫仕暌看得格外清楚。浦口是天京處於重圍之下的生命線,全憑李秀成予以保障,此外換了誰去都不行,而且陳玉成被封英王已經好幾個月了,但仍無法調動部隊來援,這說明要徹底解天京之圍,還是得依賴於李秀成。

洪秀全畢竟不同他的窩囊廢哥哥,莫仕暌如此跟他一分析,他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加上也確實沒有發現李秀成有任何異動,便順勢傳令解除了針對李秀成的幾項防範措施。

莫仕暌等人建議天王下詔對李秀成進行嘉獎勉勵,以安其心。洪秀全認為言之有理,當即決定加封李秀成為忠王,並賜予黃緞子一面及尚方劍一把。黃緞子上是他親自書寫的「萬古忠義」四個大字,尚方劍則允許李秀成在節制各軍時可以便宜行事,主將以下,先斬後奏。

洪秀全的這一冊封和授權雖因外因而起,卻非常及時有效,對李秀成及其所部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李秀成至此更加效忠於天國和洪秀全,誓言:「主一心用我,我一心實對;主用臣堅,臣力死報。」

李秀成原先主要在江南與綠營八旗作戰,但也和湘軍打過仗,除鮑超被其視為強敵外,對其餘湘軍並不懼怕。他認為湘軍普遍守強於攻,「守則有餘,戰則不足」,因此曾叮囑手下將領,說如果遇到湘軍,不用猶豫,一到即可與之交鋒。

無獨有偶,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評價是「滑頭而不勇悍」,實戰能力不但遠不如陳玉成,甚至不及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等人。聽到曾國荃誇讚李秀成為太平軍第一勇將,他把個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

實際上,曾國藩、李秀成對彼此的認識皆有偏頗之處。湘軍「結硬寨,打呆仗」,戰時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看似過於保守,但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儘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也才能在敵方疲憊和暴露出弱點後,抓住機會戰而勝之。

同樣,李秀成以文武全才、足智多謀著稱。他不是不勇猛,也不是不能打硬仗惡仗,只是他的勇區別於陳玉成等諸將,是一種極具智慧的勇,單用「滑頭」二字是無法準確加以概括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