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兵將只靠湖南 待機而動

得知金部得手,多隆阿立刻發揮出作為前敵總指揮的職能和作用,他集結鮑超等九千人馬,分三路向太平軍發起反攻,金國琛也乘機率部下山夾擊。

1860年2月17日,湘軍借東南風縱火,一時烈焰四起,狂風怒號,粵捻聯軍的百餘座營壘被全部焚毀。從太湖戰役打響之日起,粵捻聯軍已陣亡兩萬餘人,加上腹背受敵,陳玉成只得退出太湖戰場。

在援軍敗退的情況下,太湖城根本無法獨守,太湖守軍很快也隨援軍一部棄城而去。

多鮑好強爭勝既是缺點,也是優點。胡林翼在要求鮑超必須服從多隆阿調度的同時,一人給一支部隊,讓他們獨當一面,用事實和戰功來證明自己。在整個太湖戰役中,多鮑全都拿出了平生所能,原先曾國藩所顧慮的問題反而成了他們克敵制勝的一大動力。

鮑超在突圍戰中固然光彩照人,多隆阿也不示弱,他率部猛追太平軍,一直追到了潛山城外。2月19日,太平軍欲乘湘軍立足未穩出城襲擊,不料潛山知縣葉兆元早已窺視在側,在多隆阿的邀約下,立即督率團勇對太平軍的後路進行堵截。太平軍陣腳大亂,四下潰退,潛山又被多隆阿收入囊中。

正如胡林翼戰前所計畫和預料的那樣,湘軍能夠一鼓作氣,連克二城,其功效都在擊破太平軍的援兵之上,援兵既破,城池自得。

至此,太湖戰役結束。湘軍奪取了安慶外圍的三個重鎮,其主力也得以從容進入預定戰場,主動性大大增強,而太平軍則損城折兵,優勢大減。形勢如此之好,何不以得勝之師直搗安慶?

曾國藩原先百般謹慎小心,這時也有了一蹴而就的衝動。可是胡林翼反而又沉靜下來,他的意見是抓緊時間進行休整,然後待機而動。

曾胡在決策上再次出現了嚴重分歧和爭執。曾國藩直言:「不乘狗逆(對陳玉成的貶稱)踉蹌之際進窺安慶、廬州,頗為失策。」他還批評胡林翼「主意不甚堅定」,乃至認為胡在軍事上「多謀少斷」。

胡林翼能夠用來說服曾國藩的,依然還是三河之敗的教訓:攻克三鎮又怎麼樣,當初李續賓一口氣連克四城,還不是一敗塗地,前功盡棄?

的確,作為安慶戰役的第一階段,太湖戰役雖然取得完勝,但湘軍也有較大傷亡,人馬由五萬變成了四萬,而且官兵都很疲憊,在這種情況下若急於擴大戰果,難保不步李續賓的後塵。

曾胡在共同指揮安慶戰役的過程中雖然常有爭論,有時還有些不愉快,但兩人都心地坦蕩,為公不為私,所以很快就能達成諒解。這次也是如此,一番信使往返,經過充分交流,曾國藩最終聽從了胡林翼的意見,不再急於進兵。

胡林翼早已打定主意,接下來要麼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打贏,為此他提出了能夠使己方立於不敗之地的三個條件。

首先是要精兵。胡林翼、曾國藩一面「斂兵據險」,繼續招募和訓練士兵,對部隊進行補充,一面下令獎勵各級將佐。主要將領也都紛紛得以休息和調整,其中鮑超回四川探親,多隆阿請假養傷,李續宜、曾國荃遲至三月以後才陸續從湖南來到皖北戰場。

其次要做到糧足,胡林翼甚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籌餉上,以保證湘軍主力部隊的後勤供應。與此同時,他在皖北戰場上實施堅壁清野,儘可能把稻穀糧食都集中在湘軍所據守的堡寨,以便使得野無餘糧,太平軍無法久駐於鄉村。

此外,在太湖戰役中,潛山知縣葉兆元立了大功。如果不是他及時提供相關地圖和情報,讓胡林翼想到設奇兵於天堂寨,太湖戰役恐怕難以實現翻盤,其後他更是帶著團練直接加入了攻克潛山的作戰。從葉兆元身上,胡林翼看到了這些地方官及其團練的作用,休整期間,除了確保兵精糧足,他還積極與皖鄂豫邊的各州縣官進行聯絡,通過縣官們組織團練、民兵修築堡寨,並準備在太平軍可能出入的道路上進行騷擾。

胡林翼「言戰三條件」實施得極有成效,湘軍士氣高漲,戰鬥意志旺盛,這為他們決戰下一階段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