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兵將只靠湖南 胡文忠地圖

按照胡林翼的授意,官文密奏咸豐,請求皇帝授命曾國藩援川。官文暗負監督上游軍事之責,深受朝廷的信任和倚重,胡林翼以為假其之手一定能夠如願,想不到的是,皇帝只准了一半——同意讓曾國藩率兵援川,卻對川督一事隻字不提。

一種說法,是咸豐不願意曾國藩被地方督撫的職位所限制住,希望朝廷能掌握這樣一支機動性的勁旅,以便隨時調用。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即咸豐依舊像過去一樣,始終對曾國藩心存疑忌,不肯讓他兼有封疆大吏之權。

湘軍在江西是客軍,去了四川還是客軍,一樣都要被地方督撫卡脖子,去那裡幹嗎?接到朝廷命令,曾國藩立即表示他很難從命,拒絕的理由也相當充分:「臣以區區萬人入川,不要說主動進攻,就是單純防守,力量都不足,而且我們作為寄居他鄉的客軍,遇到傷亡也無法就地補充。」

發現咸豐只令曾國藩入川督軍,而不令其督川,胡林翼趕緊又說動官文上奏皇帝,留曾國藩一軍合力謀皖。咸豐正好已吃了曾國藩的軟釘子在前,便也順水推舟地重新下旨,讓曾部改援安徽。

在此期間,胡林翼重新回顧了讓他痛心疾首的三河戰役。他發現,李續賓兵敗與不熟悉安徽地形也有很大關聯,由於地形不熟,湘軍只能請當地人做嚮導,但嚮導常常故意指錯道路。與此同時,慣使「回馬槍」的陳玉成卻可以沿著偏僻道路,出其不意地抄襲湘軍後路,打他們一個冷不防。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胡林翼帶著湖北布政使嚴樹森一起做這方面的功課,他們首先繪製出了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地圖。在新繪的地圖上,各種山嶺溪流和捷徑小道都標註得非常詳細具體,包括從某地走到某地需要走幾里,從某村繞到某村可以近上幾里等等,地圖上都有說明。依靠相對翔實的地圖,官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就可以率先搶佔要地,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

這一製圖經驗隨後被胡林翼推而廣之,用於繪製其他各省乃至藩屬國的地圖,它們後來被統一稱為「胡文忠地圖」(文忠是胡林翼的謚號)。因為胡林翼製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湘軍在長江流域的行軍作戰,所以「胡文忠地圖」里以長江各省的地圖為最精細。

在胡林翼看來,地圖是棋盤,用兵的謀略也即兵略是棋子。長江流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打過的仗很多,胡林翼讓嚴樹森把史書中的有關篇章都找出來,配合著地圖,講清楚古人當時是怎樣用兵的,採取了什麼兵略,為什麼勝,為什麼敗。

按胡林翼所囑,嚴樹森花了功夫,基本把清以前的戰史都一網打盡,相關內容也被編輯成書,這就是由胡林翼親自作序的《讀史兵略紀要》。

1859年9月,曾國藩與胡林翼在黃州會晤,對進兵安徽進行籌劃。胡林翼特地將繪製好的數十張「胡文忠地圖」分發給有關人員,用以聽取意見。

最終,在原先三路謀皖計畫的基礎上,曾胡推出了一個四路謀皖的全新方案,但這一方案卻遭到了欽差大臣袁甲三等人的反對。

在與太平天國對峙期間,咸豐始終以保證京師安全為基本出發點,為此他除在南京城外建立江南大營外,還在長江以北建立了水陸兩個大營,其中,重點預防太平軍沿運河水路北上的是江北大營,預防太平軍沿陸路北上的是臨淮軍。

臨淮軍以安徽臨淮為指揮所駐地,故以此名,統領者即為袁甲三。袁甲三身任欽差大臣,軍權在握,但他沒有地方行政權,所部糧餉不繼,僅僅他自己被拖欠的薪俸即達七千餘兩,這導致臨淮軍戰鬥力薄弱,缺乏與太平軍、捻軍大規模對抗的能力。

湘軍如果分四路大舉東進,會不會壓迫皖北太平軍與淮北捻軍聯合北趨,從而危及河南、山東、直隸直至京師?到時候臨淮軍可頂不住啊!袁甲三對此非常擔心。河南巡撫瑛棨等也有此顧慮,他們聯名給朝廷上書,請求從曾胡中抽出一軍,取道豫皖兩省交界處,以防太平軍和捻軍向北進攻。為了讓曾國藩能夠同意抽兵北上,他們還承諾一定籌足北上湘軍的軍餉,絕不拖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