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兵將只靠湖南 唯一勁敵

改革家容閎在香港時就認識洪仁玕,他曾到天京拜訪洪仁玕,其間向對方提供了一套很具體的改革方案,結果洪仁玕說你這個方案不錯,可是我不能用。

容閎所能得到的,不過是一枚「義爵」的木頭官印而已,人家是真正要干大事業的人,豈會在乎一個空頭虛銜?容閎辭別而去,洪仁玕和他的天國也就此與可以幫助他們振興事業的良機擦肩而過。

洪仁玕理政無成效,軍事方面更是一籌莫展。陳玉成、李秀成雖在前一年曾聯合擊破江北大營,但如今江南大營的力量已大大超過江北大營,要徹底解除天京之圍,光憑陳李聯軍難以做到,非召集各路兵馬「勤王」不可,而這就需要主持軍政者從中進行指揮協調。

東王楊秀清在世的時候,調兵遣將完全不成問題,石達開倘若不出走,在不遭到挾制的前提下,亦可號令三軍。洪仁玕卻無此權威,因為太平天國主要靠武將打天下,本身就帶有重武輕文的風氣,洪仁玕以一個沒有多少軍事知識的文臣,要想從容駕馭那些身經百戰的武將,豈是易事。實際情況是,洪仁玕頂著一個軍師的光環,在整整兩個月時間裡,幾乎是一事無成,不但一個兵都調不來,而且也拿不出任何良策來緩解危局。

在太平軍的五軍主將中,前軍主將陳玉成名氣最大,所部的戰鬥力也最強。從早日解除天京之圍的全局出發,李秀成請求洪秀全封陳玉成為王,以便他能夠節制天京以外諸軍。

鑒於洪仁玕確實難以撐持軍事大局,同時也為了對功臣進行安撫,洪秀全接受李秀成所請,決定封陳玉成為英王。

李秀成為陳玉成請封的最主要目的是徵調援兵,可惜的是陳玉成只能獨戰,不善將將,在太平軍諸將中的號召力一般,被封英王后仍無法調動非嫡系部隊。儘管如此,封王這件事無論對陳玉成個人還是其他前線將士都是一個極大的激勵,也直接推動了天京外圍的戰局。

太平軍最值得肯定的制度之一,是各級軍官的升遷主要憑藉戰績,所以陳玉成、李秀成等人才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從普通士兵擢升至高級將領。陳玉成被封英王后,陳李聯軍士氣高漲,在皖蘇邊境頻頻出擊,連續擊破圍困六合、浦口的清軍,天京之圍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其實湘軍方面也同樣有理由感到振奮,1859年8月,援湘的李續宜部在寶慶保衛戰中取得成功,石達開被迫退入廣西休整。這說明經過整頓,曾經潰敗於三河、桐城的湘軍在實力上已獲得穩步回升。

湘軍仍是太平軍的真正勁敵,也是唯一勁敵,包括八旗綠營在內,其他任何一支官軍的戰鬥力都無法與之相比!胡林翼在居中運籌和籌餉時變得更加底氣十足,他給陝西巡撫寫信,請求支援湘軍軍餉,信中寫道:「我感到特別安慰的是,湘軍雖在三河損失了相當多的人才,戰鬥力與原來相比,可能也有所遜色,但這支部隊仍然保持著樸實嚴謹的作風和底子,比東南各省的軍隊要好得多,數月之後,仍可奮發有為。」

畢竟是寫給外人看的信,胡林翼在話里尚留了不少餘地,當回過頭來面對自己人時就直率多了,他告訴李續宜:「天下兵將只靠湖南!」

石達開雖然攻寶慶失敗,但其再度入川的意圖已顯而易見。胡林翼打算讓朝廷授曾國藩以四川總督之職,由曾國藩帶兵入蜀,以堵防石達開。

自秦漢創立郡縣制度以來,中央與地方的勢力常有此消彼長之勢。在咸豐以前及其執政初期,中央一直都可以統攝四方,就是在賽尚阿到廣西對付太平軍的時候,大權也仍操於中央政府之手,這是因為兵部掌握著調動綠營的兵權,而戶部掌握著餉銀。

隨著戰爭久拖不決,餉權首先出了問題。戶部的銀子被用得乾乾淨淨,再也無法撥付大額軍費,只能靠地方自籌。向榮奉旨建立江南大營,軍餉就全部依賴於江蘇、江西、浙江三省督撫。

在這種情況下,連昔日手握兵符令箭的中央大員都不得不看地方督撫的臉色行事。向榮身為欽差大臣,但蘇浙贛三省只要一處有急,督撫發一紙文書,他都必須立即分兵前往救援,否則的話一旦餉源斷絕,軍隊就無法維持,甚至很可能眨眼之間就潰散一空。

不分兵固然不行,可分兵的最終結果,卻是向榮不但無法順利完成圍攻南京的使命,還導致江南大營本部空虛,被太平軍一擊即破。

曾國藩首創湘軍,名震朝野,然其境遇與向榮相比,也不過是一百步與五十步的距離。在他征戰江西期間,江西巡撫陳啟邁及其繼任者多方掣肘,始終不肯痛痛快快地撥付餉銀,就連湘軍用於自籌軍餉的厘局都遭到了阻撓。這對湘軍在江西的作戰有著很大的消極影響,無怪乎曾國藩要以奔父喪為名中途離開前線了。

有鑒於此,胡林翼打算藉機給曾國藩謀個川督的職位,以解決一直困擾老朋友的軍餉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