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手一搏 回馬槍

「雙子星座」的作戰方式,比楊秀清、石達開時代更加靈活高效,兩人雖然各有主要作戰區域,但又常常應形勢的需要實行聯合作戰。此番合兵一處,就是為了解天京之圍。

圍攻天京的是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乘著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內訌,兩大營在得到休整的同時,又重新具備了進攻能力,它們進行分工合作:江北大營屯兵浦口,在長江北岸封住天京的供應路線;江南大營在天京周圍挖掘深壕,這一深壕長達一百多里,稱為「長城」,用以對天京實施長圍久困。

主持天京防守的李秀成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據說他只念了兩年書,但卻熟讀過《東周列國志》和《三國演義》。李秀成極重謀略,講究以智取勝,在他的用兵之法中,也處處可見那些民間軍事教科書的烙印。

見形勢危迫,李秀成採取了由外向內解困的方式。他首先率部衝出包圍圈,在皖蘇邊境與陳玉成會合,接著以浦口為突破方向,兩軍聯合向江北大營發起進攻。

在江北大營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隊是來自東三省的滿洲騎兵。在僧格林沁和勝保對付北伐軍時,遠道而來的滿洲騎兵曾一度表現得很丟臉,但經過戰場上的反覆歷練和篩選,能夠留下來的已多是能打仗的勇者。

在騎兵再次奉調來到南方後,由於環境與北方有異,一開始很不適應,僧格林沁的部下西凌阿初到湖北時,差不多吃的也是這個虧。不過到這個時候為止,江北大營里的滿洲騎兵總體上對南方戰場已不陌生。

在長江北岸,太平軍對這些洶洶而來的大隊騎兵往往都會存有畏懼心理,這使得滿洲騎兵又滑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作戰時逐漸變得驕矜起來。陳玉成牢牢抓住了對手的這一弱點,他意識到,要攻破江北大營,關鍵還是要先擊潰滿洲騎兵。

步兵打騎兵,在一直面臨北方游牧民族挑戰的中國,曾是一個被長期研究的課題,成功經驗可謂不勝枚舉,比如,岳飛的大破「拐子馬」。

所謂「拐子馬」乃是金軍的重裝甲騎兵部隊,三匹馬一組,人人都穿著厚厚的鎧甲,當他們呼啦啦地衝過來時,由於勢大力沉,以步戰為主的宋軍根本就抵擋不住。

看上去「拐子馬」似乎刀槍不入,但岳飛看出,馬腳正是其軟肋。於是他設計用步兵砍馬腳,只要一匹馬倒下,另兩匹馬也就跟著一起遭殃,「拐子馬」遂被岳家軍所擊敗。

這些東西都不用到正經的歷史書里去找,評書演義里多的是,作為出自民間的軍事高手——陳玉成哪兒會不知其詳。

在與滿洲騎兵對陣時,陳玉成假裝不敵,稍微接觸便撤軍後退。對這種場面,滿洲騎兵顯然已經司空見慣,他們也像當年的「拐子馬」一樣,毫無顧忌地在後面猛追。

追著追著,陳玉成預伏的刀牌手突然從路邊一躍而起,他們用盾牌護身,刀削馬足,騎兵隊伍立即亂作一團。

除了刀牌手,陳玉成還有一個絕招,謂之回馬槍。回馬槍最早指的是他的槍法,後來陳玉成將其融會貫通,移用到了戰術之中,而且使起來更加出神入化。在交戰時,他往往會在日暮時收隊,你以為他回營了,其實不是,他是在殺回馬槍——偷偷地截斷你的後路。

官軍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最怕被抄襲後路。打個比方,有三萬官軍在行軍,即便他們聽到只有三千太平軍攻其尾翼,也馬上就會慌亂起來,哪個指揮官都壓不住陣腳。當初向榮用江南大營將天京團團包圍,太平軍就是用這招破了他的大營,向榮自己也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在滿洲騎兵被「回馬槍」先行攪亂之後,陳玉成立刻率太平軍主力返身掩殺,通常一個回合便能將對手挑落馬下。

騎兵一敗,江北大營頓時成了沒腳蟹。1858年9月26日,陳玉成和李秀成前後夾攻,一舉攻下浦口,並將江北大營予以摧毀,包括滿洲騎兵在內,大營所駐的一萬多官軍損失殆盡。咸豐被迫從此撤銷了江北大營,江北官軍也改由江南大營統轄。

浦口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上游對天京的供應變得暢通無阻,江南大營好不容易挖出來的「長城」至此成了虛設。與此同時,陳玉成移師江南,也令太平軍在安徽戰場上缺少了重量級的大將,李續賓進軍皖中,才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攻克了四座重鎮。

知道李續賓來了,廬州附近的殘餘官軍都巴不得這位「戰神」早點來救命,李續賓一個月攻四座城,他們都覺得太慢,一個勁兒地給咸豐上折,要求東征軍能夠加快進度。

於是咸豐發出密詔,催促李續賓進軍廬州,十天之內,李續賓竟然收到了七道聖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