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 最佳拍檔

看來儘快解決這場內亂已為時不遠,咸豐快要熬出頭了。在「勝利庶幾有望」的這一刻,他要由衷地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叫葉名琛。當時的外國觀察家稱其為除咸豐之外,「帝國的第二號人物」。

在幾年前的廣州反入城鬥爭中,徐廣縉獲得了巨大聲譽,但是人們不應該忘記他的搭檔。沒有葉名琛的全力襄助和支持配合,徐廣縉與英國人抗衡交涉的過程將會困難得多。

無論在哪一個省,督撫都最難相處,有的甚至會鬧得死去活來。廣東的徐葉配可以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先進典範,一個總督,一個巡撫,堪稱最佳拍檔。

因為個人特殊的經歷,葉名琛曾被西方世界予以近距離觀察。在他們眼中,這位大吏不抽鴉片,生活儉樸,身上穿的是一件已經穿了十年的舊袍褂,在私生活方面,是一位「極可敬的中國人」。

性格上,葉名琛給西方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那就是「意志堅強,性情頑梗」,認準了目標,便會咬定青山不放鬆。

徐葉的合作融洽,正是因為他們都具有以上特點,屬於志趣相投的同路人,這才能做到坦誠相見,毫無罅隙。

廣州反入城期間,兩人不僅在外交策略上達成了高度一致,而且時常一道暗中設計各種應對方案,連下屬官員都說「督撫協調如此,實屬前所未見」。

當初咸豐發現廣西爆發大亂時,考慮平亂的第一人選本來是徐廣縉,但當時離廣西最近的粵西北也亂了起來,徐廣縉只能留下來,和葉名琛一道控制廣東局勢。

兩人輪流值班,今天我出去,你留守,明天你看家,我打仗,仍保持了以前那種密切無間的配合。儘管經常要分居兩地,但徐葉每隔兩到三天就要通一次信,以交流得失,磋商大計。

作為文臣,用兵作戰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課題。徐廣縉比葉名琛年長,又是總督,所以分工時儘可能親自指揮規模較大一些的平亂戰爭,把較小容易對付一些的留給葉名琛,同時也儘可能將自己的實踐經驗拿出來與同伴分享。

有一次輪到葉名琛外出作戰。他給徐廣縉寫信時,談到兩名部下不得力,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徐廣縉回信說,打仗說到底就是如何將將,你要學會給他們臨陣打氣,這樣效果才會好。

徐廣縉還特地擬了一段話,手把手地教葉名琛如何「打氣」。

對徐廣縉毫無保留的指點和幫助,葉名琛很是感動。徐廣縉的家人生了病,他本人又正值在外督戰,留守廣州的葉名琛便兩次親往探視,還把醫生開出的藥方及家人病情好轉的情況,寫信告訴徐廣縉,以讓他寬心。

在所有粵西北的起義軍中,數凌十八率領的一支最為厲害,徐廣縉征討一年都無結果,這時偏偏廣西形勢越加吃緊,咸豐欲以徐廣縉替換賽尚阿。旨意下來,徐廣縉必須走,只是誰來接替他就成了一個問題。

連徐廣縉也奈何不了,可知難度有多高,何況是中途接手,一旦失敗,必然會招致名利雙失的嚴重後果。儘管有這麼多顧慮和困難,葉名琛仍毅然決然地接過了這副擔子,使得徐廣縉可以在「莫名感激」中抽身而去。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葉名琛此舉,不光是出於義氣,還在於他在軍事上早非新手,對打仗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葉名琛初次用兵,是為了應對粵北山區剛剛露出雛形的動亂。起初徐葉還以為是普通山賊,但在前去剿捕的隊伍損兵折將後,他們才意識到這是與廣西境內有千絲萬縷聯繫的起義軍。

與後來規模越來越大的義軍相比,粵北義軍體量還不算什麼。徐葉商量了一下,決定由徐廣縉留在廣州主政,葉名琛親自到粵北進行指揮。

葉名琛到達粵北後,首先封鎖道路,切斷了義軍與廣西方面的聯繫,然後再派主力部隊進山作戰。

粵北義軍熟悉地形,山區複雜的地形更為他們實施游擊戰創造了天造地設的條件。十多天過去,官軍別說作戰,連對方的影子都見不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