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時間來熬 哪裡是輕輕巧巧就能做到的

曾某暗自慶幸逃過一劫。賽某當然是倒了大霉,由於打得很重,好些天都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他滿腹怨尤,自認是遇到了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情節:人家說賞優罰劣,到我這,怎麼就掉了個個?

看來根子還是出在上面對我有了看法,所以不管我怎麼起勁兒,橫豎都得給我小鞋穿,再高的戰功換來的也不過是一頓暴打。

賽某打定主意,等傷一好就馬上告退,回家種田,不幹了。

這一天,忽然有琦善的親兵拿著他的名片來到賽某帳外,隔著帳幕便問:「請問賽大人在嗎?」

賽某職位低卑,起初聽到稱「賽大人」,還不敢開口答應。親兵便乾脆指名道姓,告訴他琦善有請。

召變成了請,自己的稱謂也變成了「賽大人」,小賽馬上意識到其中有戲,趕緊穿好衣服前往。見面後,琦善出示了一疊奏摺,賽某一一看過去,上面列舉的全是他的戰功。原來琦善已多次對其進行保舉,並且保奏官銜,朝廷已經批下來了。

這下子,怨氣都化成了感激,感激到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琦善還特地留賽某共同進餐。吃飯的時候,琦善忽然笑著問他:「前些天我責罰你的事,老弟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賽某老實承認不知道。

琦善解釋說:一個人年少氣盛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一往無前,建功立業,壞處是容易因功生驕,驕而誤事。那天我看你已有驕氣,如果我再縱容你,對你並無益處,因此才要「折弟之氣」,讓老弟你嘗一些挫折。

琦善最後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只要你今後注意勝不驕,敗不餒,以後前程將不可限量。」

賽某這才明白琦善作為一個老前輩的深謀遠慮和良苦用心。之後他的個人發展果然越來越順,逐漸成為江北大營中的得力戰將。

曾某的遭遇則正好相反。儘管琦善沒有當場責罰他,但終其任上,不僅再未予以任用,而且連對方的面都不願意見——既然已經料定曾某是個廢才,這樣的人,你就是責罰又有什麼用呢?

琦善的努力終於收到成效。在江北大營建立不到一年後,他即迫使揚州的太平軍陷入絕境,在北上援軍的救助下,這批太平軍才得以突圍而出。

至此,太平天國在江北的據點僅剩下一個小小瓜洲。

江北大營的捷報,無異於在把江南大營往狹道里逼。江南大營的統帥是向榮。江忠源曾經評價這位名重一時的兩朝大將:「心機太過,若不是在廣西時賣弄小聰明,網開一面放跑了太平軍,怎麼會出現後來那種不可收拾的局面?」

因為這個錯,向榮背了一輩子的包袱,甚至咸豐都忘不了經常拿這個把柄來敲打他。

咸豐對向榮說:「你要是趕快把金陵打下來,我就給你記天下第一大功,以前犯的錯誤全部豁免,但要還是拿不下來,對不起,老賬新賬一起算,我一定會提刀殺了你。」

與已普遍趨向於庸碌的官軍將領相比,向榮至少還有一個長處,那就是他比較自覺,不會迴避責任,該他做的事,不會躺在地上耍賴,但打下太平天國的都城,哪裡是輕輕巧巧就能做到的?

江南大營的兵力比江北大營略多,但也不過萬餘人,自太平天國發起北伐西征後,先後調出三千餘人尾追,加上當時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又得分兵攻剿,剩下來的幾千人根本就圍不住一座偌大的南京城。

向榮曾一度想把南方戰場上的江忠源和北方戰場上的勝保調過來,可是江忠源半途被江西巡撫留住,對付西征軍去了,而勝保也正跟北伐軍來來回回兜著圈子,亦無可能南下。

無奈之下,向榮只好打琦善的主意,提出先從江北大營抽一千人的馬隊赴援。江北大營還嫌人不夠呢,如何能調兵給你?接到向榮的請折,咸豐回了一句話:「你要江北兵是吧?可以,先把你的腦袋寄給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