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時間來熬 好鋼用在刀刃上

湖口一戰,便是新水營的初試啼聲。此後,在湘軍水師被分割且遭擊潰的情況下,水營在長江之上重新取得優勢。從九江到武昌,幾乎處處都有太平軍的戰船。胡林翼的號令出不了三十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水上交通斷絕的緣故。

石達開重建水營,曾國藩和胡林翼也要再鑄水師,雙方在造船和訓練方面展開了全面競賽,但是新水營的一招一式其實都是根據湘軍模仿而來,有時架子看著是夠了,內功卻還是不足,所以很快就被湘軍水師反超上來。

在前期的江上作戰中,太平軍水營已多次遭到敗績。為保存實力,韋俊便採取了一種游擊戰打法,即先將船隻收縮到岸邊,依託於城上的炮火掩護,使得湘軍戰船難以靠近,然後再乘隙突出,跟對方繞上個兩三圈。

這種捉迷藏的遊戲,太平軍玩得起,胡林翼玩不起,他把楊岳斌找來,定下了火攻之策。

楊岳斌軍人出身,有心眼偏狹的一面,特別在不肯援救彭玉麟這件事上,曾廣受詬病,但胡林翼並沒有因此對楊岳斌產生看法,而是繼續大加重用,並保舉他署理湖北提督。

楊岳斌的短處是爭勝,長處也是爭勝,好鋼用在刀刃上,胡林翼就激勵他到戰場上去獲勝。

被胡林翼重用的楊岳斌果然積極性高漲。他採辦了五十艘大船用於火攻,船上裝滿硝黃和蘆葦,堆起來高達兩丈。

接下來還有兩個要素。一是需要江水大漲。太平軍為防止湘軍戰船靠近,在江上打有木樁,如果水面不漲,火船便無法越過。二是需要順風。跟作戰時最好逆風不同,火攻要的是順風,這樣可以縮短時間,因為反正是同歸於盡,又不打算原路返回。

1856年5月31日,兩個要素都等到了,楊岳斌率敢死隊架火船向太平軍水營大寨撲去。臨行前,他特地告誡眾人:「必須靠近大寨才能點火。」

楊岳斌這麼做,是要把火攻的效能發揮到極致,以免太平軍提前防範,遠遠避讓,但也無形中增加了危險——每隻大船隻附一隻舢板,在火藥點起的瞬間,船員必須全部跳上舢板自救。

敢死隊在砍斷太平軍施放的木牌、鐵鏈後,火船也離大寨越來越近,楊岳斌下令點火。此時還是深夜,太平軍發現時,火船已經迫近。匆促之下,他們急忙開炮,不料火船上已沒有人,而且被炮擊後船上的火還燒得更旺了。

當天太平軍水營遭受了再建以來從未有過的沉重打擊,兩百多艘能戰之船被焚,其中包括很多長龍快蟹。從這以後,太平軍水營便一蹶不振,再難有所作為。

楊岳斌仍不肯善罷甘休,又沿著長江一路搗過去。十天之內,轉戰千里,九江以上江面被其掃蕩一空,從而徹底切斷了太平軍增援武漢的水上通道。

要說胡林翼已經做得挺不錯了,可是咸豐並不滿意。這種情緒就跟當初僧格林沁包圍連鎮時一樣,你有耐心他沒耐心。

胡林翼報告說打了勝仗,咸豐都不願意看:「也不知道你說的到底是真是假,朕所知道的,是你至今對攻克武昌都毫無把握!」

他懷疑胡林翼是在「空言搪塞」,實質是「無計可施」,因此要胡林翼限期攻下武昌,否則就要予以治罪。

胡林翼被皇帝給弄急了。自他回援武昌起,為了早點將這座城池攻下,湘軍已傷亡了三千餘人,光軍官就陣亡了百餘人,「兵易募而將難求」,如果繼續血拚下去,就算拿下武昌,湘軍也完蛋了。

最讓胡林翼感到痛心的是羅澤南的陣亡。在他看來,那是一位集學識、勇敢與廉正於一身的傑出將才,是今後常勝不敗的保證,就這樣白白戰死,簡直太冤枉了。

胡林翼從史書中請出了兩個大腕來給自己做說客。這兩個大腕,一個是韓信,另一個是韓信的謀士李左車。李左車似乎名氣不大,但他的語錄幾乎人人皆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韓信是智者,不過他也曾經產生過要不計損失、一心攻城的「失」,李左車自謙為愚者,他給韓信貢獻的「得」,就是千萬不能這麼做,因為這樣只會越打越沒信心。

胡林翼以秦末漢初的這段例子為引喻,直言:野戰容易,攻城困難,兩千年前就是如此,到現在還是這樣,所以皇帝你應該跟韓信學習學習,欣然納諫才是。

咸豐無語了。胡林翼不是僧格林沁,這是一個滿腹經綸、能言善辯的人,再扯下去,不知道還要搬出多少個韓信和李左車來教訓你。

算了,那你就繼續磨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