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戲從對手中來 以詐應詐

一天,兩天,到第三天,即5月28日,僧格林沁遠遠看見一百多名太平軍官兵招手出降。

眼睛唰唰地掃過去,僧格林沁就發現這批人不是真的歸降,而是詐降,但是他絲毫未露聲色。此時的馮官屯已成水城,無舟可渡,他讓人拿出兩根特粗的繩子,一上一下,兩端各系牢在樹上,做成一個簡易版的水上浮橋:凡歸降者,可以腳踩一根繩,手抓一根繩,不用沾水便能過來。

這樣的「浮橋」,對一般老百姓來說難度著實不小,但對於常年涉水過河的太平軍官兵來說卻很簡單。大家都覺得這個設計不錯,刀槍背在身上,不用害怕受潮。不僅如此,僧格林沁接待得也很周到,每名太平軍從繩子上下來,都會有五個官軍把他們迎往大營。

眼見僧格林沁「中計」,李開芳馬上傳令放炮,準備在一片喊殺聲中涉水殺出,但讓他感到納悶的是,詐降者並沒有隨著炮聲起而響應。

不是詐降者不響應,而是早就身不由己。在眾人進入官軍大營後,才走出十步,背上的刀槍就被收掉了,走出三十步,雙手也被捆了起來。

官軍大營平靜如初,李開芳意識到,他的詐降計露餡了,裡應外合的行動只能流產。

這一輪的以詐應詐,僧格林沁又贏了,得意是免不了的。可高興勁兒還沒結束,官軍大營中就發生了一件讓他心驚肉跳的事。

詐降計失敗的當晚,詐降的百名太平軍便被予以處斬。就在押赴刑場前,有一個負責押送的官軍騎兵眼睛突然放起了光,原因是他發現被他押著的一名太平軍士兵手裡戴著一隻金鐲。

如果金鐲在處斬時被眾人發現,就是集體戰利品,這名騎兵貪心不足,想獨佔財物,於是便給被押者說好話:「反正你都是要死的人了,金鐲落誰手裡不是落啊,看在我陪你這大半天的分兒上,就留給我吧。」

士兵滿口答應,但要他先解開繩索,說否則沒法把鐲子取下來。騎兵想想也對,利令智昏之下,就動手把對方的繩子給解開了。士兵果不食言,把胳膊伸了過去——不是要給金鐲,卻是要取性命!

說時遲,那時快,騎兵腰裡的佩刀已被拔了過去。士兵握著刀反手揮過,將騎兵斷為兩截,接著他奪過馬匹,突圍而出,上前阻擋的其他官軍兵勇被砍傷了十幾個。

僧格林沁聞訊大驚,急忙下令用桌椅堵塞街道,使得馬匹不能奔跑,而後通過前後堵截,靠人多優勢才把太平軍士兵給殺死。

這次意外讓僧格林沁對「老廣西」作戰意志之頑強有了更深體會,他絕對不相信李開芳會真的投降,但問題是他要想攻破太平軍防線,乃至啟動水戰,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付出的人員傷亡也少不了。

恰在這時,李開芳卻派人游泳過來,給僧格林沁送來一份「降表」,「降表」上說,只要官軍能讓開一條道,讓他逃往南方,以後將永不再犯。

不知道李開芳寫「降表」前,是不是受了戲曲的影響,戲曲中經常有這樣的橋段:某某打不過了,就說我這就回去,今後再不來招惹你云云。

僧格林沁可不是舞台上矯揉造作的小生,勝券在握的情況下,他才不會理這個茬。李開芳寫「降表」只是讓他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還可以繼續哄和騙。給李開芳的回覆是:讓路不可能,但只要你肯降,我仍可不殺。

1855年5月31日,李開芳再遞降表,宣布投降。當天太平軍繳出武器,李開芳親自到官軍大帳中來見僧格林沁。入帳後,他僅向僧格林沁及其幾個主要將領彎了彎膝蓋,算是敬禮,對其他人則熟視無睹。

都落到這地步了,還敢如此狂傲,帳中將官皆持刀怒視,但李開芳仰面四顧,毫無懼色,盡顯悍將本色。他對僧格林沁說:「你們不還要南下嗎?要是硬打的話,損失可就大了。這樣吧,如果能放了我,我就替你們去做說客,勸他們來降。」

接著,李開芳又說我肚子餓了,得吃點東西。僧格林沁傳令上飯,李開芳開懷大嚼,談笑如常,甚至說他可以到天京去勸降。

僧格林沁在一旁看明白了。江南或者天京的那些天罡地煞,有誰是憑几句話就可以說轉過來的,我放你回去,還不是放虎歸山?

原來又是演戲,又是詐降。吃完飯,他一刻不敢耽擱,趕緊派數百騎兵,將李開芳押往京師處決。

這一天,標誌著北伐軍的全軍覆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