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戲從對手中來 無防護炮戰

自湘潭水戰以來,彭玉麟已屢次與太平軍水營交鋒,被稱為「以書從戎,膽氣過於宿將」,但他還從未有過田家鎮水戰這樣的體驗,具體來說,就是多了那六道橫江鐵鏈。

彭玉麟由此將所屬進攻部隊分成兩組。第一組是敢死隊,駕二十條快蟹,任務是衝到鐵鏈下面,並弄斷它。第二組是掩護隊,專管發炮,以吸引太平軍水營和來自田家鎮岸上的火力。

敢死隊在衝鋒時沿半壁山一側,且不發炮,不仰視,只管做準備工作,這樣一來,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方的炮火攻擊。全部的炮火幾乎都集中在靠近田家鎮這邊的掩護隊身上,炮彈如雨飛來。

早在水師創建之初,彭玉麟就下功夫研究過防炮之法。和曾國藩一樣,他也是從古書裡面找答案,甚至拜的老師都是同一個,即明朝時的戚繼光。

火炮在明朝時叫火銃,與明軍作戰的倭寇裝備了大量火銃。在《紀效新書》中,戚繼光記下了他抵禦倭寇火銃的方法。一種是將十幾層漁網罩在戰船左右兩側,通過漁網的堅韌和細密,來攔截彈丸,喚作罟網。另一種是戚繼光的獨家發明,叫作剛柔牌。簡單說來,就是在盾牌外面套一層竹籬笆,中間以生牛皮、水滲濕的棉絮、人的頭髮依次編製而成。

按照戚繼光傳授的經驗,只要使用這兩大法寶,起碼在四五十步之外,倭寇的火銃根本無法貫穿,到二三十步距離之內,雖可穿透,但威力已經大減。戚家軍不僅以此為掩護,還能舉著剛柔牌進行反擊。

剛剛看到這幾段的時候,彭玉麟別提多高興了,想想戚老師真夠意思,什麼都不保留,什麼都傳授——您老人家怎麼就知道幾百年後有人還用得著呢。

彭玉麟在當下一一借鑒和試驗,可是試驗的結果實在讓人沮喪:無論罟網還是剛柔牌,一炮就給打穿了。

不是戚老師又藏著或掖著,只要動腦筋想一下就知道了,幾百年前火銃的威力,能跟幾百年後的火炮比嗎?

當然只要防禦了,也不是一點效果沒有,戰船四周圍上一道牛皮,多少總能起到一點保護作用,但是又不治本,還容易影響官兵的鬥志和作戰效率。

彭玉麟一狠心,索性把罟網、剛柔牌、牛皮之類統統撤去,船上無遮無攔,實施無防護炮戰,然後他帶頭脫去上裝,赤膊拿一把大刀立於船頭,並大呼一聲:「炮彈要是有眼,就先把我打死吧。」

主將不怕死,眾人立刻膽壯起來,視危險如坦途。有誰低下頭來躲避炮彈,還會被眾人譏笑為怕死鬼。

沒了畏畏縮縮,動作就不會走形,可以踏踏實實放炮,同時戰船也不會停頓,然而這種瘋狂的打法又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因為炮彈畢竟不長眼,也不認識你究竟是勇士還是懦夫。

在田家鎮水戰中,湘軍水師相當多的傷亡均來自於掩護隊。後來水師將領在向曾國藩彙報,說到「損失如此之慘重」時,忍不住放聲大哭。

太平軍的護索水營雖不斷放炮,但也構不成密不透風的火力網,存活下來的湘軍水勇依舊能夠猛力反擊,結果有的太平軍小船還未裝上炮彈,就被炸沉了。其他人看到湘軍如此悍不畏死,也多半開始膽怯起來,紛紛朝岸邊閃避。

依靠掩護隊不顧生死的護持,敢死隊的快蟹終於衝到了鐵鏈旁。

在江中鐵鏈裡面,維繫船隻的豎鏈較細,用斧頭和鉗子便能截斷,最難搞定的是連接兩岸的橫鏈。

橫江鐵鏈古已有之,早在三國後期,東吳便採用了這一防守策略,他們在半壁山上游的西塞山江面拉起鐵鏈,以阻止西晉東進。晉軍大將王濬熔斷鐵鏈,才得以擊破東吳自以為牢不可破的江上防線,這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濬是怎麼熔斷鐵鏈的呢?史書中的描述是:製作巨型火炬,長十餘丈,寬數十圍,中間灌以麻油,當巨型火炬遇到鐵鏈,即可將其熔化。

彭玉麟打造了相仿的火炬,每一艘快蟹上都放一口裝滿油脂的大鍋,下面裝有風箱,將油脂燒到滾沸。水勇冒著炙人的高溫,將鐵鏈拉到火焰上進行煅燒。等燒到一定程度,再用鐵鉗將鐵鏈夾出,放在預先準備好的鐵墩上,幾個人拿起打鐵的勁頭,手執利斧,猛砍一番,便能將鐵鏈砍斷。

不到兩個時辰,六道橫江鐵鏈被全部砍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