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華麗轉身 漂亮的伏擊

塔齊布喜歡在戰前進行輕騎偵察,湘潭之戰也不例外,但他差點因此喪命。當他在湘潭城外轉悠的時候,太平軍埋伏在一座狹長的小巷裡,待他一出現,便用長矛突刺,幸虧隨身親兵手疾眼快,趕緊趴在塔齊布身上,以一命換一命,才保得塔齊布策馬逃出。

冒著差點送命的危險,塔齊布得以掌握了太平軍的虛實。

太平軍西征作戰,以穩紮穩打為基本特點,佔領一座城池,並不像以往一樣急於流動轉移,而是採取以守為戰、深築營壘的戰術。這樣等到營壘鞏固,便能起到反客為主的功效,官軍要再想佔領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有鑒於此,塔齊布採取了速戰策略,第一時間便對湘潭發動猛攻,不給太平軍喘息之機。

湘潭戰役打響於1854年4月25日,當時曾國藩尚未確定主攻目標,正在湘潭和靖港兩個選項前徘徊,但湘潭城外已經是喊殺聲一片。塔齊布之勇可謂名不虛傳,每次出戰均一馬當先,絕不讓任何一個士兵跑在自己前面。有他作為榜樣,士兵們的膽子便都壯了起來。同時,塔齊布也富有作戰經驗,他給兵勇的命令很簡單:「你們聽到炮聲就趴下來,炮聲一停馬上前進。」

藉助於太平軍發炮的間歇,湘軍如浪翻卷,層層給對手製造壓力。太平軍自西征以來,從未看到綠營軍隊敢於和他們短兵相接,因此相顧驚愕,被一直逼到了湘潭城下。

塔齊布的勇猛善戰,在進入湖南的太平軍將領中,大約只有「鐵公雞」石祥禎堪於匹敵,但此時石祥禎在靖港,防守湘潭的是時任春官副丞相的林紹璋。

在太平天國領導層中,林紹璋以聰明好學著稱,你要問他什麼,他樣樣都懂,是個「百曉通」,但是另一方面,他什麼都懂一點,卻又什麼都不精,可謂內無治政經緯之才,外無統兵禦敵之能。不過這些都架不住林紹璋在朝中的超強人緣,往好里說叫喜交朋友,往壞里講就是結黨營私,所以他雖非大將之才,仕途倒一直不錯,連東王楊秀清都對之委以重任,其職權也遠在石祥禎等諸人之上。

初戰失利,林紹璋想想不甘心,第二天他決定集中城中主力出城作戰。

誘敵設伏本是太平軍的拿手好戲,但這回卻被塔齊布活學活用,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

其時的太平軍新老參半,從廣西過來的老兵被清軍稱為「長發兵」,新加入的新兵頭髮還沒長出來,只有三四寸的樣子,稱為「短髮兵」。長發兵主要起到督陣作用,出陣時,一般是短髮兵居先,其後是童子軍,再然後才是長發兵。如果短髮兵臨陣畏縮,長發兵會立斬其首。

短髮兵心理素質不高,突然遭到伏擊,尤其是在火炮群發的陣勢下,立刻陣腳大亂,往後急退。所謂法不責眾,一個兩個逃,你可以斬首以懾眾,大家全都在逃,連長發老兵也沒辦法,只能跟著一起逃,結果扔下城外的營壘柵欄,全都縮到了城裡。

遇上塔齊布,林紹璋這麼一個平庸無能之輩可算是倒了大霉,城外柵欄被塔齊布付之一炬,由此也種下了太平軍失敗的種子。

此時,曾國藩的軍事會議已經結束,首批援助湘潭的湘軍水師趕到。林紹璋察覺後,便在半夜時分派人點燃幾隻大船,又用裝滿油燈的小船隨後,使其順流而下,準備以此來擊退敵軍。

在民間的評書演義中,火攻和水淹策名頭響亮,似乎一用就有奇效,但其實這兩招都是雙刃劍,若運用不當,非但傷不了別人,還會傷及自己。湘軍水師遠遠就看到了縱火船,他們馬上派出舢板,靠近之後用撐桿將火船撐聚一處——太平軍水營的所謂戰船,大多改造自民船,體量很小,也很容易使其移動。

大船停住了,後面跟上來的小船一隻接一隻撞在大船上,火攻瞬間變成了自燃。天亮之後,湘軍水師毫髮無傷,太平軍水營卻被燒掉三百餘只戰船,五百多水營老兵死於江面,「浮屍蔽江」,損失十分慘重。

江上待不住了,太平軍水營殘部只能棄舟登岸,從陸上返回湘潭。由於塔齊布燒掉城外柵欄,城上的守軍不敢大開城門,要進城必須緣梯而入。跟蹤追擊的湘軍兵勇乘勢奪梯而上,並打開了城門,塔齊布隨即揮師沖入。

湘潭城裡的林紹璋毫無反擊之力。就在他派出水營進行火攻的時候,太平軍陸師竟然還在爆發內訌——盤點白天遭遇伏擊的損失,老兵指責新兵是潰退之源,新兵反過來埋怨老兵逃得更快,完全不顧及新兵的安危。雙方一言不合,便動起刀槍,光死於自相殘殺的就有數百人之多。

林紹璋作為統兵主帥,是可以也能夠從中協調的,但他不調解還好,越調解眾人越不賣賬,結果是最後誰也不聽他招呼,導致部隊在關鍵時候出現了指揮失靈。

1854年4月30日,太平軍全線潰敗,林紹璋從湘潭敗走時,身邊只帶了七個騎兵,數萬水陸精銳全部被消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