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命運的傀儡 只有先談一談了

經過前面幾次的較量,即便林則徐可以將錯就錯,不揭開真相,呈送假戰報的廣東水師也已有了自知之明,那就是自己的艦船沒一艘合用。別看它們平時搞搞海岸巡邏,追追走私船,打打海盜還能湊合,要在海上跟人家正規海軍作戰,就等同於白給。

在此前提下,連林則徐也不得不承認,與英軍「交鋒于海洋,未必即有把握」。不過他轉而想到,既然海上打不過這些洋鬼子,為什麼不「誘擒於陸地」,把他們誘到陸地上來斗呢?

在被革職之前,林則徐採取的是一種「以守為戰,以逸待勞」的古老戰術,他特意對虎門炮台進行了檢查和加固,力圖以陸上炮台的優勢來克服海上力量不足的弱勢。按照林則徐的預計,英軍只要敢登陸,有一個削一個,準保讓他們雞飛蛋打,連根毛都撈不著。

虎門是廣州之門戶,1841年1月,英軍向虎門的第一道防線沙角炮台發起了進攻。

中國炮台所使用火炮,大多是明朝時的火繩炮,好一點的是經火繩炮改良的所謂「紅夷大炮」,二者都是兩三個世紀前的老東西了。這些火炮看上去體量不小,其實笨而無用,既瞄不準又打不遠,在雙方火炮對射時,根本就是你打對方不著,對方打你卻一打一個準。

英軍一直在現代戰爭中廝混,在戰術上也已與中國軍隊拉開了長長的距離。登陸後,他們才不會傻乎乎地往火網裡鑽,而是直接就從炮台側背摸了上去。

虎門炮台有一個致命缺陷,即防前不防後,側背全空著,而且包括林則徐在內,也沒人想到英軍會出現於側背。大家都想當然地認為,洋人之所以不會下跪,是因為膝蓋不能彎曲。這些只能直著走路的英國鬼子,怎麼可能想像他們如猿猴一樣攀爬炮台呢?

可是英國兵就那樣爬上了炮台,而且動作極其麻利,炮台很快就告失陷。

有人說,沙角之戰時,琦善拒絕向虎門增派援兵,是戰敗的主要原因。其實當時琦善已向虎門調派了足額的兵力,交戰時,中國兵勇超過一萬人,每座炮台都給塞得滿滿的,後來者連腳都插不進去了。可是即便數量上佔有這樣的絕對優勢,中國軍隊仍然遭到慘敗,不僅丟掉炮台,而且死傷達七百多人,素以驍勇著稱的副將陳連升戰死。英軍方面卻僅有不到四十人挂彩,死亡一個也沒有。

這一戰讓琦善大為驚駭。據清末筆記記載,琦善並不是完全不懂兵法之人,膽子也不小。在他後來被起用與太平軍作戰期間,完全稱得上是一個督師有方的大帥。當太平軍優勢兵力逼近時,「眾咸慄慄」,旁邊的人都在發抖,而他仍然指揮若定,毫無慌亂之色,結果那一仗還打贏了。

太平軍與清軍,雖然也差著級別,但雙方還夠得著,看得見。英軍與清軍之間,只一個懸殊了得,琦善踮著腳,仰著頭都看不清楚對方,不驚才怪。

既然還是打不過,那只有先談一談了。

林則徐在虎門銷掉的那些鴉片,如今算是英國政府的財產,這些得賠,義律的開價是兩千萬兩白銀,但琦善只肯掏六百萬。他可憐巴巴地對義律說:「我賠這些錢給你,不知道要給皇上講多少好話,沒準皇上一不高興,還會重罪治我,而且我告訴你,其實皇上也拿不出這筆巨款,得靠我自己想法子另外籌措。」

爵爺當年請家庭教師的巨額學費真不是白花的,這麼多的宦場生涯也沒有白混,在談判時,他給自己設計的角色定位,一會兒像是義律和道光之間的勸架人,一會兒又像是義律的中國朋友,橫豎就不像一個正式的談判代表。面對義律施加的壓力,他始終保持著一副真誠無比、掏心掏肺的表情:「你開高價勒索我不要緊,辜負我一片苦心也沒事,就怕我被弄走後,整個天朝上國再也找不到像我這樣事事替你們著想的好人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考慮其中的得失輕重才行。」

義律長年累月跟中國官吏打交道,哪個不是高高在上,又哪個不是妄自尊大,如琦善這般低調,而且口口聲聲替他著想的大吏真不多見,於是終於做出了讓步:「六百萬就六百萬吧!」

談判猶如做生意,起價高,還價狠,乃正常現象,可是足足三倍的差距,生意又好像不是這麼做的,只能說,跟油頭滑腦的爵爺在一起,英國紳士還是有些吃不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