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心才能辦事 陋規

不管曾有過怎樣的精彩,總會有一些生命中的魔咒讓人無奈。平定「林清之變」後,嘉慶對當時的旻寧大加褒獎,稱其有膽有識。二阿哥回奏,說那時候我也是氣血上涌,不知道恐懼,但是事後還是越想越怕。這話並非完全出於謙虛,從一個正常人的反應來看,他說的是實情。

在執政的最初幾年,道光也不知道恐懼,他可以微服出宮,可以把一個普通翰林直升內閣,也可以在不動聲色中指揮一場又一場可與其祖父相媲美的大戰役。

只有當激情散去,仔細打量面前的這副攤子時,才會猛不丁地發現其中的可怕之處。

從嘉慶開始,為了對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民變,「康乾盛世」留下的國庫幾乎都被用空了,以致到了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程度,到道光繼位,國庫仍然是只出不進。

不能不花啊,打仗打的其實就是錢,要平定張格爾,你能不繼續往外掏?張格爾一役,經戶部核算,軍費沒個一千萬兩白銀下不來,國庫無論如何拿不出這麼多,左挪右支,還剩兩百萬兩的缺口。

一分錢都能逼死英雄漢,何況兩百萬,道光想來想去,只能在自己家裡想辦法,由內務府撥出這筆錢。內務府大臣一聽就急了,宮中用度已經夠少了,每年不過二十萬,一下子要挪出去兩百萬,莫非十年之內大家都不吃不喝?

道光倒是有辦法:金錢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

在世人眼中,曾經智勇兼備、英姿颯爽的皇帝,終於徹底蛻變成了一個一毛不拔、毫無風度的鐵公雞。

為此最受傷的還是他身邊的那些辦事人員。從內務府大臣到太監,這些人從宮外採購物品,多多少少都有回扣,可是由於道光近乎達到極致的「摳門」,他們的隱性收入也大為減少。

說是伺候皇帝,活最苦最累,得到的油水還不如一般王爺,誰會沒有怨言。某天,道光想換換口味,弄碗片兒湯嘗嘗——一碗湯罷了,不算出軌吧?他不知從哪找到一個製作片兒湯的食譜,交給內務府,說你們讓御膳房照做就可以。

內務府彙報,做可以,但要另外蓋一間廚房,請專門的廚師,這樣共需經費六萬兩,另外還需每年再加一萬五千兩的維護費。

道光聽了嚇一大跳:不會吧,一碗片兒湯,又不是金湯銀湯,哪要用這麼多錢?

他皺著眉說:「我知道前門大街有一家飯館,能夠做這種湯,每碗不過四十文,你們可以每天讓太監去買。」

內務府的人嘴上不說,肚子里已裝滿了晦氣:每天買?我們辛辛苦苦跑斷腿,可憐是不假的,卻連一文回扣都拿不到,虐待狂啊你!

過了幾天,內務府向皇帝彙報:「您所說的那家飯館已經關門了。」道光悵然若失,唯有嘆息而已:「我這個人向來不貪嘴,也從不肯浪費國家的一分一厘,可是我作為皇帝,難道吃碗湯都不可以嗎?」

道光帶頭勤儉節約,在吃穿上百般算計,甚至連碗湯都捨不得喝,結果平叛的軍費當然是省出來了,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帝國的風氣。

說起來,這股風氣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較之唐宋,明清的開國皇帝都不失為過於苛刻而精明的老闆,薪水能開低決不開多,因此各級官員得到的俸祿非常之少。許多官員十年寒窗,好不容易熬出頭,最大的動力之一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從此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結果還落得這般寒磣,哪裡能夠安之若素。

反正又不像皇帝那樣擁有四海,自己家的事兒,還是得自己上上心。從順治年間開始,朝野上下便流行「陋規」:商民要給普通公務員送禮,普通公務員要給官員送禮,地方官員要給京官送禮。長此以往,導致社會風氣逐漸敗壞,行賄受賄浮出水面。

在清朝皇帝中,雍正最為務實,他實行高薪養廉,提高了官員待遇,但此時「陋規」已像是被放出閘的洪水,再也遏制不住。到嘉慶交棒於道光時,「陋規」已儼然成為一種誰也離不開且見怪不怪的社會現象,從下到上,辦什麼事都要暗中「孝敬」,否則就寸步難行。

道光要「以德治國」,當然也想整頓和清查「陋規」,即位之初曾專門下達過相關諭令,但諭令卻遭到了官員群體的一致反對,幾乎沒有一個贊成的。

面對巨大的反對聲浪,以及官場已經出現的混亂跡象,道光只能被迫收回成命,同時做了自我檢討,承認自己剛做皇帝,不懂吏治,做事難免冒失。

等到真的「懂」了,道光更加不敢動這樣高難度的外科手術了。事實上,他也的確沒有什麼辦法,曆數祖祖輩輩,康熙夠偉大了吧,可他又能拿「陋規」怎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