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心才能辦事 「好皇帝」的委屈

沒有這場雷雨,紫禁城可能會被付之一炬,所以該出口大罵的不是京城禁軍,而是天理教徒。這個神奇的雷雨夜似乎是大清國國運尚存的一個標誌,當天理教徒火攻不成,試圖再次翻越大內宮牆時,閃電把地面變成白晝,完全暴露了他們的身影和行蹤。

在無法正常使用鳥槍的情況下,旻寧還有別的武器。這個武器的名字叫彈弓,二阿哥使用彈弓的紀錄是,百步之外瞄準飛鳥,百不失一二,基本上是百發百中,完全是一個神槍手的水準。

旻寧挾弓以射,這回手法更快,而且彈無虛發,越牆者無不應弦倒下。在轉到乾清宮時,他忽然看到有一個人立於殿脊之上,正手揮令旗,組織新一輪進攻——這些天理教徒堪稱民間高手,功夫真是個個了得,想想看紫禁城的宮牆有多高,殿宇又有多高,然而此輩竟能飛檐走壁,如履平地一般。

旻寧一摸口袋,袋裡空空如也,彈丸已經告罄。情急之下,他用上了「咬」,當然不是咬人,而是咬紐扣,他把衣服上的幾顆金紐扣全咬了下來。

金紐扣就是彈藥,旻寧來了個連珠射,殿脊上的指揮者被擊個正著,隨即摔死於殿下。

雨越下越大,天理教再也無計可施,天明以後,「林清之變」宣告完全失敗。

經歷這場沒有預演的事故,旻寧威望大增,群臣紛紛上奏,有的誇他智勇沉著,有的贊他舉措有方。嘉慶帝在回京途中就評價其為「有膽有識、忠孝兼備」,冊封智親王,旻寧所用槍支也成了一把英雄槍,被命名為「威烈」。

作為父親,嘉慶對兒子的出手並不感到特別詫異,他還清楚地記得旻寧小時候的事。

那一年秋天,皇室例行「木蘭秋獮」,也就是組織大家到皇家獵場去圍獵。當時乾隆尚在,嘉慶和一班皇子皇孫們隨隊而行。乾隆對時年八歲的旻寧非常偏愛,在皇子們比試射技時,特意把這位皇孫帶在了身邊。旻寧初生牛犢不怕虎,看得興起,等父輩們一結束比賽,他就邁步上前,也拿出了自備的小弓箭,啪啪連射過去,接連中了兩靶。

孫子出落得如此有出息,讓乾隆又驚又喜,急忙把旻寧喊到身邊,摸著他的小腦袋打趣:「你要是能連著射中三靶,我就賞你黃馬褂。」

旻寧二話不說,舉弓便射,這次竟然又中了靶心。射完之後,他將弓箭往地上一扔,跪倒在乾隆面前。乾隆樂不可支,問他想要什麼賞賜,可他就是抿著嘴不回答,也不起來。

乾隆大笑:「我知道了。」

賞黃馬褂本來只是一句戲言,但小孩子較真兒,大人不履行諾言還不行。再說君無戲言,過去有人憑一片梧桐樹葉,都能分到一個諸侯王噹噹,一件黃馬褂算得什麼?

乾隆立即命侍臣去取黃馬褂。侍臣挑來選去,所有黃馬褂里,只有成人穿的大號,又不可能臨時趕製兒童版的小號,沒奈何,只好取來一件大的黃馬褂給旻寧披上。

旻寧如願以償,這才開開心心地謝恩站起。

對於小旻寧來說,那件黃馬褂實在太長太大,披在身上,像件長裙子,連路都不能走。於是乾隆下令侍衛抱著他走,一路走過去,觀者無不驚羨不已,堪為一時之佳話。

俗話說得好,從小一看,到老一半,乾隆看好他這個孫子,嘉慶也看好他這個兒子,而成年旻寧的神勇表現,也證明賞給他的那件黃馬褂已經越來越合身了。

雖然意外地誕生了一位英雄,但「林清之變」還是從心理上給嘉慶留下了沉重的陰影。

丫髻山行宮離乾隆的陵寢已經很近,按照原計畫,他還要去給亡父掃墓,然而京城發來的奏報把所有好心情掃得一空。在返京途中,嘉慶便命大臣起草「遇變罪己詔」,不料一番自我檢討下來,嘉慶卻發現他不僅沒有犯什麼大錯,甚至還完全夠得上一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好皇帝標準。

我即位十八年了,這十八年來,心裡滿滿當當的都是國事政事天下事,從沒有敢懈怠疏忽。現在突然給我來這麼一手,「實不可解」,真是不知道老天爺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好皇帝」的委屈都是相同的。就像當年的明朝皇帝崇禎,自怨自艾後,很快就會把批評的矛頭指向大臣,憤恨「諸臣之誤朕」,嘉慶也是如此:再三跟你們這些大臣講,不要因循怠玩,認真一點,你們不聽,還是忽悠,結果忽悠來忽悠去,弄出這樣的大禍。

在嘉慶看來,「林清之變」簡直跟火星墜落差不多,皇帝尚在行宮,老巢就差點讓人給抄了,曆數漢唐宋明,哪朝哪代有過這樣的事?

留京的王公大臣們迎接王駕,跪聽嘉慶的「罪己詔」時,個個嗚咽失聲,哭得稀里嘩啦。當然還有那最哈哈最沒心沒肺的,私下仍在叨叨:我覺得我們已經很盡職了呀,您還說這話,什麼意思嘛。

嘉慶是帝國的當家人,不管是抽自己嘴巴,還是打別人屁股,反正都說明一個問題,他是真急了,覺得這個家越來越難以維持。

「我們大清以前是何等強盛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