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心才能辦事 槍壯㞞人膽

當天負責在上書房值班的官員是禮部侍郎寶興。他熬了一個通宵,正打著呵欠準備回家,路上正巧就撞見這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一群人舞著刀衝過來,個個猶如從地獄放出的羅剎,而那一把把刀都泛著白光,冷森森令人膽寒。

寶興是個文官,也沒有經歷過如此情境下的緊急演練,那顆心哪,真是嚇得突突的。好在他的臨場表現還能算得上是個半拉老爺們兒,腳下雖然已經打晃,但還能掙扎著踉踉蹌蹌地往回跑。

附近的一名護軍統領聞訊而至。護軍是宮內警衛,這位警衛首領倒也不含糊,立即帶人上前擺了一個防禦造型,但大內高手勇則勇矣,卻不智,因為跟在統領後面的沒幾個人,你武功精湛,人家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敢死隊員,一陣拼殺之後,天理教的人固然倒了一些,幾個護軍同樣也都掛了彩。

眼見得護軍已經抵擋不住,一旁的寶侍郎趕緊讓人關門。不行了,得向上彙報。

驚聞大變,紫禁城內早就亂了套,人們一個賽一個地狼狽。親王貝勒爺們固然心虛膽怯,爭著要駕車逃命,有的護軍統領竟然也想跟在後面溜之乎也。最倒霉的就是如寶興那樣的文官,手無縛雞之力不說,跑還跑不快,某位翰林院編修就差點吃了刀子,這時多虧他的僕人挺身救主,替他挨了幾刀,這才得以虎口脫險。三天後,當搜索隊在一個柜子里發現他時,已經餓得不成樣子了。

怕嗎?很少有人不怕,當然也有例外,二阿哥旻寧大叫一聲:「快把我的武器拿出來!」

阿哥們的武器其實是用來圍獵的傢伙,比如鳥槍、火藥罐、腰刀。以往打鳥獸,現在要用來打人。

上書房太監奉命爬上牆垣,登高警戒。不一會兒,就聽到他尖著嗓子喊起來:「不好不好,爬牆過來了。」循聲望去,果然看到有人上了牆,手裡還舉著白旗——不是投降的標誌,而是進攻的號令。

武器已經取出,旻寧端著鳥槍立於殿下。那一刻,是磨刀霍霍者與一位王子的對壘,牆上牆下,雙方的距離如此之近,彼此間的眼睛鼻子眉毛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鳥槍也稱鳥銃,因槍筒後的擊發扳機形如小鳥,又可擊落林中飛鳥,故有此名。據明代戚繼光在所著兵書中記載,鳥槍始自倭寇,換句話說,它最早是由倭寇帶到中國大陸來的。從明代後期至清,鳥槍一直都是軍隊的常用火器,宮中亦有少量配備。

鳥槍號稱現代步槍的鼻祖,但使用起來卻極其煩瑣,幾個步驟做下來得讓你出一身汗,所以一般都要幾個人輪流裝填彈藥和發射。若是一個人單挑,脆弱一點的心靈絕對經受不起。

事實證明,旻寧是條漢子。他的動作很快,而且槍法極准,第一槍就撂倒一個,再一槍又打死一個。就這兩槍,把進攻者全都給鎮住了,乃至「錯愕不敢前」,沒人再敢隨隨便便攀上牆頭。

槍壯㞞人膽,鳥槍一響,大傢伙兒的膽量和爆發力全都被超水平激發出來,其他皇子也跟著乒乒乓乓放起了槍。

危急關頭,旻寧擔當起了領導者的角色。他一邊下令將紫禁城的四門緊閉,實行嚴防死守,一邊派人發出警報,召集京城禁軍入內護衛。

還有一件事不能忘,那就是得派人向他的父皇奏報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嘉慶帝接到奏報,已經是第二天的事了,此時他正在丫髻山行宮,距北京城近兩百里路程。1813年9月19日,嘉慶急忙起駕回宮,但剛到達京郊,就聽說有天理教人馬正浩浩蕩蕩直奔他們而來,據傳有三千之眾。

隨同嘉慶的御林軍並不多,從扈從大臣到普通兵丁都被嚇得面如土色:看這情形,對方殺進皇宮的過程,倒像是在圍點打援,三千精銳,我們怎麼幹得過人家?

嘉慶到底是扳倒過和坤的皇帝,不是吃乾飯的,雖然也免不了心慌意亂,但表面還能強作鎮定:「不要怕,等他們真的來了,你們在前面抵禦,我一定會督後觀戰。」潛台詞是,我這個皇帝絕不會扔下你們,一個人跑掉。

上上下下緊張了半天,最終才發現是虛驚一場,「有賊三千」純屬謠言。擦完汗,嘉慶一行回到北京,得知「林清之變」已被平定,而在過往驚心動魄的三天里,二阿哥旻寧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第一天,在宮內護衛和京城禁軍的內外夾攻下,基本遏制了天理教的正面攻擊,但警報並沒解除,因為還有很多教徒潛藏於紫禁城內,皇宮不是更安全,而是更危險了。

從第二天起,旻寧宣布戒嚴,並下令禁軍進行大搜索。到了半夜,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雨。

禁軍所用武器也是鳥槍,火藥受了潮,便無法射擊。官兵們全都抱怨,說雷雨早不來晚不來,這時候來,真是招人罵。後來才知道,教徒們聚集一處,已經準備在紫禁城裡縱火,聽到雷聲後大部分人驚潰而去,餘下的再想點火,雨一來又把火種給澆滅了。

雖然水澆滅了火,但天理教的暗襲並未停止,同樣宮內也不敢放鬆戒備,旻寧親率貼身侍衛四處進行巡查。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