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賀歲片與新影聯

許非睡得天昏地暗。

不曉得什麼時候,意識從睡夢中醒來,左手一摸空的,右手一摸空的,遂知該起床了。

廚房裡翻著煎炸,衛生間嘩嘩流水。

「我要上廁所。」

「噁心!」

小旭叼著牙刷出來,過了會進去。許非拿著她的洗面奶擠擠擠,抹了把臉,又一起刷牙。

整面牆的大鏡子,清楚映著半身。

小旭穿著背心內褲,兩條白白的腿,屁股好像翹了點,早非少女模樣,散發著一股輕熟的味道。

許非盯著她的小肚子,小肚子,積攢了一坨肉肉的小肚子……

「看什麼?」

「我還以為你消化系統不好,原來也能胖點,胖點好,太瘦了不健康。」

隨口化解一場危機,伸手一摟,「抱著手感也好。」

洗漱完,早飯上桌。

今兒挺西式,麵包片、牛奶,切了幾片火腿,外加三個煎蛋。倆東北人口重,拎過一罐腐乳就著吃。

「開業準備的怎麼樣?」

「很順利。」

「自製節目呢?」

「等你指導呢。」

「嗯,我忙完這幾天的。」

許非嘴裡應著,隨手拿過一本雜誌翻了翻,看背面印著華宜,道:「這老闆我聽聞一些,王家兄弟,大院出身,關係很硬。」

「大院?難怪直投大使館呢。」

「這麼說他們有發展?」

「發展是能發展,但也就那麼回事吧。」

許老師趕時間,三兩口解決早餐,拎包就要走。

「哎拿過傘,說有雨。」

「車裡有,我晚上不回來吃了。」

他蹬上鞋子,抱住張儷親了一口,又看小旭。小旭坐在飯桌那兒,Miamia啃麵包片。

對視了幾秒鐘,她又塞了塊腐乳……

「行了,我走了。」

……

中影,總經理辦公室。

吳孟臣、竇守方、許非三個人,看著面前的兩塊黑板。一塊空白,一塊寫著京城的影院名字,約有五十家。

「開始吧。」

老吳和老竇各捧著一堆資料,一個個解剖。

「廣安門電影院,西城白廣路8號,1982年成立,隸屬京都文化投資公司。」

「往上捋。」

「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

「再捋。」

「西城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那就西城國資委嘍?」

許非拿著粉筆,刷刷寫在黑板上。

「勝利電影院,西城區西四東大街55號,1982年成立,隸屬西城區文化委員會。」

「海淀劇院,海淀區中關村大街28號,1981年成立,隸屬海淀國資委。」

「崇文花市電影院,崇文區花市大街,1982年成立,隸屬崇文區文委。」

「首都電影院,西城區磚塔衚衕56號,隸屬西城文化文物管理局。」

「大華電影院,東城區東單北大街82號,26年成立,81年重新營業,隸屬東城國資委。」

「紅樓電影院,西城區西安門大街156號,90年成立,隸屬西城文委。」

等一家一家解剖完畢,看著滿滿當當的黑板。

「西城數量第一,東城其次,中影只有一家參股的大觀樓,也在西城……」

吳孟臣在大觀樓上畫了個圈,道:「我去找他們的上級單位,不說加盟,起碼別直接拒絕。」

「勝利、紅樓、地質、海淀、木偶劇場我熟,可以拉進來。」竇守方道。

「主要目標、次要目標、可發展的目標,最終要超過十家,不然就成笑話了。」

倆人左圈一個,右圈一個,搞出一份名單。

老吳敲了敲黑板,道:「小許,到最後一步,還得靠你的片子。」

「沒問題。」

「好,分頭行動!」

電影改革的三駕馬車,田領導高屋建瓴,負責政策的大方向;吳孟臣、竇守方哼哈二將,負責尋找突破口,將政策落實,並推廣。

許非遊離在體制之外,是傳統與新市場的過渡地帶。

又過了幾天,中影召集京城電影公司及五十家影院負責人開會,研究組建院線一事。

……

辦公室不大不小,能坐百來人。

這日,許非早早趕到,隨便找了個座位。不多時,人員陸續到來,一個都不認識。

前面擺著長桌,吳孟臣、竇守方、京城公司的於總。他們事先當然說好了,中影以債入股,進行院線試點。

「好了,安靜一下。」

吳孟臣試了試麥,道:「會議開始啊,大家知根知底,套話就免了。

我先說一說,我們的改革方向,是把電影從計畫經濟變成市場經濟,現在發行模式改了,放映這塊還沒有。

所以我們兩家牽頭,想搞一個院線聯盟,共同組建公司,參與的每一家都算股東。」

「如果是股東,我們收益按分紅算,還是按票房算?」馬上有人異議。

「你先聽我講。

中影出資30%,京城公司出資55%,剩下的根據你們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總額在一千萬以上,沒達到的,中影補。

公司設總經理一名,負責日常管理。

那院線幹什麼呢?跟市場對接。以前一部片子,你1號放,我2號放,你放30天,我放40天,都是單打獨鬥。

成立之後,我們根據市場反應,可以有效的將一部電影收益最大化,或者及時止損。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我們採取兩種模式,一種是原始入股。

《亡命天涯》都知道,是分賬片。國產片也將進入分賬時代,比如影院留50%,其中40%算影院收益,10%交給公司,用來經營、宣傳等,結餘才算盈利。

盈利再按出資比例分紅。」

「你怎麼知道會進入分賬時代?」又有人問。

「呵,一會那個人跟你們談。」

老吳指了指許非,繼續道:「另一種模式,簽約加盟。我們提供培訓指導,共享資源,不參與管理,上繳的比例比較高,比如20%。

二者的概念能懂吧?」

「……」

會場陷入沉默,或者說受寵若驚。中影爸爸和藹可親,體恤民眾,都不適應。

按他的意思,兩家出85%,那每家影院出10萬、20萬就可以了,大部分票房還給自己,相當有誠意。

但長期以來的保守思維,讓大家心動又卻步。

吳孟臣講話完畢,待眾人消化了一會,示意某人。

許老師大步上前,笑道:「我叫許非,有聽過的,有沒聽過的,但不要緊,從今天開始,我相信我們會變成很好的夥伴。」

他再度痛恨沒有PPT的時代。

其實已經有了,微軟發布了PPT3.0,投影儀也出了新款,但國內少啊,買這個得用外匯。

於是他戳塊黑板,刷刷刷寫了一行:製作——發行——放映。

「以前發行佔大頭,兩端弱勢。現在發行力量縮小,但兩端還是弱勢。

這是畸形鏈條,放映最貼近觀眾,反而沒地位。我們的新院線就是打破畸形,建立以院線為主的供片機制。

說的再遠一點……」

他又寫了幾個詞:「三位一體,跨地域,城市發展。」

「別以為電影改革沒有模板,模板多的是。因為全世界都這條路子,且證明是可行的。

第一,將來必然是製作、發行、放映三位一體。製片方可以建院線,院線也可以投資拍片。

第二,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地域封閉。其實辦法很簡單,允許各方資本進入,允許院線跨省,允許發行跨省。

這兩點靠政策,而上頭正在研究,逐步放開相關限制。

第三,院線必然伴隨著城市發展,電影必然是強大的精神食糧,雖過程曲折。京城一天一個樣,以後人口越來越多,先一步吃肉,晚一步喝湯。

五十家影院,單打獨立還是擰成一股繩?很簡單的掰筷子道理。」

話落,他刷的畫了個大叉。

「這些都是虛的!」

「問題是現在電影不賺錢,那怎麼才能賺錢?」

許非摸出兩張海報,往黑板上一貼,都是畫的:

一張是葛尤模樣的男人,手裡拿著大哥大,狼狽的在前面跑,後面五個穿婚紗的美女在追。

街邊有高樓,樓上坐著梁添,頭頂片名《愛情呼叫轉移》。伍玉娟和劉貝一邊一個,貓在字後面偷看。

另一張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少年站在屋頂上。

「我說三位一體,不僅僅形式上,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