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劇本,許非沒怎麼跟《渴望》,這幾天開拍才過來瞧瞧。
除了第一天逼逼一通,他還真不說話了,平時就在旁邊看著,盡到了一位吃瓜群眾的責任。
他不說,可別人難受啊。
尤其看到某段情節,某句台詞,某個動作,這貨都會不自覺的反應。而這一反應,演員都咯噔一下子,懷疑自己是不是演錯了。
今天這場戲,講王滬生的前女友竹心來找他,在王滬生父親被批鬥的時候,竹心寫過大字報劃清界限。
女演員叫吳玉華,就是《籬笆女人和狗》里的棗花。
許非小時候一直覺得這個女人超漂亮,吸引力不同尋常。來,大佬上張圖!
「先走一遍!」
「預備!」
「開始!」
場景在王滬生家裡,兩層樓,書香氣息,客廳有一截樓梯捅上去。當然上面啥都沒有,搭景嘛。
吳玉華穿著一件呢子料的上衣,梳著倆麻花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她面相本來就苦,還擺出一副怨兮兮的樣子,「你恨我,是么?」
「你恨吧,罵吧,打我也行,誰讓我做錯了呢?我不應該在你最孤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對不起你。」
「算了,已經過去的事兒了,還提它幹嘛?」孫嵩走到一邊。
「不,我要說,我一定要說,你讓我全說出來吧!」
孫嵩斜了她一眼。
吳玉華又委屈,「滬生,你不要用這樣的眼光看我。其實,其實我的心,並不壞。」
Pia!
許非一捂臉,什麼鬼台詞?
不過也勉強合拍,倆人都是大學生,看普希金,聽肖邦,跟劉慧芳本來就不一樣。
「你怎麼這麼不理解人呢?你不也寫過很多材料,要跟反動家庭劃清界限么?」
「我那是被逼無奈,是違心的!」
「那我就不是被逼無奈,不是違心的?其實我剛把大字報貼出去就後悔了,在部隊農場給你寫了十幾封信,懇求你的原諒,一直得不到迴音。後來才知道,信都被連隊扣押了。」
「這麼說,是我誤解了你。」
孫嵩一臉心疼,慢慢靠近。
「不,滬生,是我對不起你。」
吳玉華一下撲到他懷裡,埋在肩膀開始哭,兩秒鐘又起來,開始笑:「看來,這界線我是永遠劃不清了。」
孫嵩見她的亞子,伸手想摸摸她的頭,又在空中頓住。
Pia!
許非又一捂臉。
「你又犯病了?有話就說!」鄭小龍皺眉。
「沒事沒事。」
「真不說?」
「繼續繼續。」
許非還真不想說啥,按後世眼光這段戲矯情無比。但在眼下,卻叫情感細膩,極打動人。
不能老用超越三十年的標準來要求從前,那整部戲都得推倒。《渴望》現在的水準,已經高出同時代的大部分作品。
「好!」
魯小威拍拍手,「我們正式拍!」
跟著重複這套東西,且效率極慢。
許非坐鄭小龍旁邊看,越看越累。這段戲要在兩個人之間不停切換,就一台攝像機,比如吳玉華在說話,孫嵩作反應。
得先拍吳玉華,完了喊停,機器換位置,再拍孫嵩的反應。
這種切換,剪出來非常生硬。像我們看老片子時,剛剛倆人在這邊,畫面一切,突然跑到那邊站著去了,好像中間少了一段。
而剛剛這場戲,折騰來折騰去,倆人還不停失誤,一個多小時才搞定。
「衚衕也一台攝像機,可沒這麼費勁吧?」他隨口問。
「情況不一樣。」
鄭小龍瞅了眼魯小威,低聲道:「衚衕的演員,你是先把他們弄熟了,演起來跟喝水似的。這個不了解,連劇本研讀會都沒開。」
「那加幾台總成吧?50集,每集起碼45分鐘,還不包括初始素材,得拍多長時間?」
許非想想就恐怖。
「你當我們央視呢,我們可玩不起多機拍攝。」
鄭小龍摸著下巴,道:「不過也確實慢了點,我申請申請,頂多再調來一台。」
所謂多機拍攝,通常指3台以上攝像機。
蔡曉晴導演的《家教》,就是飛天獎二等獎那個,是中國第一部使用多機切換拍攝的連續劇。
不僅僅是機器數量的問題,涉及到更高的技術設備。
簡單講,就是把畫面通過幾條訊道,同時送到切換台上。經過處理,連現場收錄的同期音一起,錄製到一條磁帶上。
單機只能拍「單鏡頭」,多機能一次錄下一大坨,縮短製作周期。而且演員的表演狀態也會連貫,不用延遲。
同學們可以看看《渴望》第一集吃午飯那段戲,再看看《讓子彈飛》,「黃老爺又高又硬」那段戲。
畫面切換和表演連貫性的區別,極為明顯。
忙活到中午,休息吃飯。
鄭小龍跟魯小威商量,魯小威自然同意,就是愁人手。後來琢磨琢磨,把趙寶鋼加了進去。
大鋼子其實是個全才,演戲、配音、導戲、配樂都成。雖沒像歷史上落著導演的活兒,但也能體現價值了。
……
青年出版社,辦公室。
許非上午在片場,下午直接溜到這,正拿著一本樣書翻來翻去。
紙張粗糙,書皮是常見的藍色,黑字,很有這個年代的味道:
《論影視劇的自我修養》
作者:許非
十篇整,包括:立意、劇本、表演、服化道、光影(攝影和燈光)、音樂、技術(特效、武打、飛車等)、製片、導演、行業發展。
前面七篇,給觀眾看的;後面四篇,給同行看的。
這就更不能指點江山了,以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接觸的人為核心,不深入的闡述一下。
比如談到自己做製片人,如何規定製度,如何完善後勤保障,具體到冬天提供熱水,夏天買冰棍之類。
比如講了講香港的武行傳統,西方的電影特效。
圖片也很重要,他和編輯精選了百多張圖片,配合文字更為直觀。
許老師摩挲著封皮,湧出一股厚重的成就感,自己居然也出書了,還不是自費!還不是盜版小說!
「您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我們盡量修改。」
「封皮我能自己設計么?然後再加個腰封。」
腰封在90年代從日本傳到國內,後世無書不腰,令人痛恨。某些沙雕網友還建了個「恨腰封」小組,表示「就是一堆名人說一堆莫名其妙的話。」
哎呀!太對了!
許老師別的沒有,就認識名人。
他一講解,編輯犯愁,「倒是能加,但這個成本……」
「我可以讓出一部分分紅。」
「那,那我跟領導彙報一下。」
編輯暗自撇嘴,一聽就是不差錢的逼貨!
「還有,您可以請人寫個序,一兩篇都行。」
「明白明白,人早就選好了!」
許老師處於一種不可抑制的亢奮狀態,「哎,你們什麼時候發售啊?搞個見面會吧,送點小禮物,弄點小活動,大夥熱鬧熱鬧。」
「再弄個朗讀會,請些明星、讀者,大家坐一塊讀書。這叫文化沙龍,陶冶情操,年輕人就喜歡這個。」
「哎哎,別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