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上位

李沐對許非都有點條件反射了,既盼他說話,又怕他說話。

而此刻,從他嘴裡吐出承包二字,氣氛頓時變得微妙。大家知道承包魚塘,承包田地,承包工廠生產,真沒聽過承包電視劇的。

李沐擰著眉,無奈且無奈的看了看他,「過會我們私下談,還有別的事兒么?」

「沒了。」

「沒了。」

「那散會。」

各自散去,倆人回到主任辦公室,門一關。

「說說吧,又搞什麼幺蛾子?」

「主任,這可不是幺蛾子,一本正經的。」

許非狗腿的給倒了杯茶水,笑道:「您把項目給我,剩下什麼都不用管,完了我把一部作品獻給您。」

「還獻給我,我又不四十周年!」

李沐沒好氣的喝了口水,「你資金怎麼弄?」

「拉廣告。」

「人員呢?」

「外頭找。」

「場地呢?」

「自己租。」

「那你何必呢?」

「嘿嘿,您知道……」

李沐不說話了,自己還真知道,不就是想要一部戲的主導權么?

他沒在一線工作,不甚清楚,但也有所耳聞,《衚衕人家》基本是對方一手搞起來的,連尤曉剛都不好使。

老實說,他樂於看到年輕人成長,可這個成長速度太可怕了。

第一年掛著美術的名,干著副導演的活;第二年掛著副導演的名,干著導演的活;第三年又要承包……

而同時他又很相信許非,這個年輕人入職以來,就不斷帶來驚喜。有中心的,有台里的,連對港交流都是人家提的。

他喝了半缸子茶水,道:「你的意思是,不用單位的人?」

「用也行啊,我自己包圓了,讓大家怎麼想?」

「呵,你還懂點事理,那你剛才……」

「這就是矛盾。按理說,承包都交給我,單位一切不管,但不能真這麼干。就算您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我準保被舉報。」

許非剛才是拆牆,現在是開窗,「所以我想做製片人,資金單位出一部分,我拉一部分,人員盡量用單位的,缺口再從外面找。」

「你不想做導演?」李沐奇怪。

「這戲的導演不重要,也照顧不了全局。」

「那你想找誰做?」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唄。」

「我考慮考慮。」

李沐坐在椅子上沉吟,許非也沒走。過了一會,他才似忽然想起來,「對了,這是交流周的初步安排,你看看。」

許非接過一張行程表,上寫:京港影視文化藝術交流周。

活動時間:4月5日-12日。

主辦單位:文化部、中央電視台、京城電視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

活動宗旨:邀請香港傑出的文藝工作者,通過開展深入對話、影視座談等活動,促進兩地影視藝術的發展與合作。

港方人員:亞洲電視部分高層、演員、技術人員,徐曉明團隊數人,袁家班數人。

沒了?

沒了。

許非一看港方人員,就曉得對方沒咋重視,來也是礙於情面,或者推銷電視劇的。

不過有徐曉明就行,袁家班更是驚喜。

再看日程安排,中規中矩,多是座談會、記者見面會、觀眾見面會。而《末代皇帝》和《衚衕人家》的座談,定在了4月9日。

……

李沐確實考慮了幾天,就在想許非的步子會不會太大?

後來琢磨琢磨,他幹什麼貌似都遊刃有餘。而如果不交給他,這小子立了如此多的功勞,卻要被資歷壓制,怕是會心涼情薄了。

幾天後,中心宣布由許非擔任《衚衕人家》的製片人,經費還是60萬,各出一半,成品不少於40集。

製片人跟製片主任不同,後者帶了主任倆字,好像很牛逼,實則是管後勤的,製片人才負責全局。

大家心情複雜,和和氣氣的局面終於有點瓷器店的樣子。

一方面沒人質疑他的能力,拿第一部說,劇本、演員、拍攝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沒參與後期。

但另一方面,許非實在太年輕,某些人沒臉皮在一個後生手下聽命。

他這次可是掛實銜。

許老師不急,在自己辦公桌坐著,頗有姜子牙釣魚的架勢。

第一個來找的很意外,陳彥民。

倆人歲數差不多,陳彥民略大幾歲,開誠布公,「小許,我想做這劇的導演。」

「陳哥,導演可不好做啊。」許非笑道。

「沒關係,我經驗不多,正好磨練磨練,而且咱倆的路子挺合得來。」

這話倒沒錯,能寫出《黑樓孤魂》的編劇肯定是個好導演,他意識確實超前,後來年紀大了才變平實。

第二個投誠的,馮褲子。在趙寶鋼和許非之間糾結很久,還是選擇腿粗的。

第三個,關景清。從《便衣警察》就給他做道具……

今年藝術中心大開大幹,預定五部作品:

王保華的《屏蔽》,拉走一些;趙寶鋼的單本劇,拉走一些;金焰的單本劇,又拉走一些;還有尤曉剛的《夜郎風情》。

瞬間暴露缺點,人員短缺嚴重,只能跟電視台和電影廠借。

這樣成本又提升了,好比《紅樓夢》得付雙份工資,一份給本人,一份給單位找替崗的。

總之呢,許非的人緣還不錯,《衚衕人家》的吸引力也比單本劇強。

製片主任於普、攝影師畢建華,兩個主要人員都在,外加一個不涉及具體事務的責編鄭小龍,都算上一共十五人。

……

領導班子確立之後,許非並未急著拉廣告。等電視劇播出了,那才是找金主的最好時機。

夜晚,書房。

已經過了午夜,老媽等人早就睡了,他還點著燈,琢磨第二部的思路。

首先《衚衕人家》的調子不能變,貼近生活,藝術誇張,針砭時弊,探討情感。關鍵不能水,每集得有內容。

去年42集,把能寫的熱點都寫完了,但今年還有新的,比如《紅高粱》和房改。這東西就跟某人的小說一樣,隨寫隨蹭。

而整體劇情上也有發展,白奮鬥想當演員,沒當成,第二部得有進步,和陶蓓的感情戲也會波瀾壯闊。

他磨了一遍前十五集的劇本,梁左等人愈發純熟,甚至有點程式化。哪裡該埋包袱,哪裡必定笑……這樣挺好,尚未乏味的時候就能結尾。

因為明年肯定沒有第三部了,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