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射鵰行動 第676章 射鵰計畫 上

1273年,5月5日,中央市。

鄭紹明的新理念及相關政策尚在發酵之中,他需要與自己的心腹討論出具體的方案並戰勝全體大會中的政敵們,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在此之前,他們還有更重要和更緊急的事情要做,比如眼皮子底下的軍事問題。

鄭紹明接過一份標題為《關於<射鵰計畫-最終版(編撰中)>的概述》的厚文件,簡單翻了一下,看得頭暈眼花,最後還是搖搖頭,把它放在了桌子上。

《射鵰計畫》是總參謀部很早以前就開始秘密制定的最高級別的對元作戰計畫。

最初,這是一份假定蒙古大軍仍按歷史進程於1268年圍攻襄陽而展開行動的計畫。但是,由於歷史產生了偏差,並且各勢力的實力對比在不斷變化著,因此這份計畫也頻繁進行著修改。到了最後幾個版本,這份計畫的主要內容已經從襄陽阻擊演變成了對元國的全面進攻,面目全非了。

而今年臨安事變的發生使得這份計畫驟然進入了最終版——無論是管委會還是全體大會都判斷事變之後很快會激發各方矛盾,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戰爭。與其坐待變化發生,不如主動出擊。因此,現在就終於到了把這份期盼已久的計畫正式實施的時候了。

而多年的不斷完善也使得《射鵰計畫》詳細到了極為複雜的地步,裡面分卷別冊記述各軍種的擴編、訓練、裝備以及情報收集、戰略進攻、後勤等繁雜的內容,已經不是人力能短時間遍覽的。因此軍方又做了一份概述出來,簡單列明了計畫的主要內容,以供高層參考,但即使是這份概述也令人眼花繚亂,不是鄭紹明能一眼看清的。

「你們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吧。」他對面前的寧惟俞和李濤兩人說了這麼一句,然後便起身泡茶去了。

兩人對視了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代表安全部的寧惟俞拿起了那份計畫,然後講解了起來:「那我先簡單說陸軍的計畫吧。

根據射鵰計畫,未來我們將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規模巨大的戰爭,在河北、中原、長江三個戰略方向都存在作戰的可能。因此,現在的軍隊規模遠遠不夠用,必須進行大幅度擴充才行。根據總參的需求和大會的意向,我們將在一年內將陸軍兵員擴充到五萬級別,也就是比當前提升了一倍,並在未來預備更多的擴充能力。

這次擴軍規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準備分三個部分進行,也就是擴編、擴充和裝備升級。

第一部分,擴編,指的是基礎戰術編製單位——也就是合成營——數量的擴充。根據當前敵我情況來看,營級規模的合成化仍然是合適的,既足以在一個細分方向對付大多數敵人、完成作戰任務,又可以靈活調動。因此沒必要提升基礎單位的級別,而是要繼續增加這級編製的數量。

我義勇師現有16個合成營,此外還有各軍分區的守備營、獨立騎兵營、炮兵營、後勤旅、保障營等34個普通營級單位,總計約兩萬兩千人。第一輪的擴編過程中,將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提拔一批軍官並從普通營抽調兵力,將合成營的數量擴充到24個。」

聽到這裡,在旁邊煮水的鄭紹明提問道:「一次多了一半的編製,不會影響指揮能力嗎?」

寧惟俞很自信地說道:「沒問題。我們不是突然擴充,而是早就為此準備了。在此之前各營軍官都是超配的,現在即使擴編一半,也不會影響組織度。實際上即使增到24個營仍然有一定的富裕,將來打起來之後,還可以隨時根據戰功提拔軍官組成新營。」

鄭紹明點點頭:「很好,那你繼續。」

於是寧惟俞繼續說道:「這麼多營,就不可能由指揮部一一調遣了。我們將仿照四野的成功經驗,將多個合成營編為野戰旅,使得旅的數量增加到四個。原則上,每旅包括四個合成營、一個旅部、一個保障營和一個後勤營。」

鄭紹明又打斷了:「保障營和後勤營有什麼區別?」

寧惟俞乾脆起身坐到了茶几邊上:「保障營的骨幹是非戰鬥技術人員,一般會隨大部隊行動,提供醫療救助、軍馬管理、軍械修理、精神撫慰等等必不可缺的輔助工作。而後勤營是從戰略後勤旅抽調出來並且填充入普通兵員後組成的,負責來往於後方和各部隊之間輸送補給,同時本身也有一定的戰鬥力。」

鄭紹明試了試水溫,開始取茶葉:「嗯,我知道了……等等,還有個問題,既然有24個合成營的話,不是能編六個旅嗎?」

寧惟俞撓撓頭:「是的,但不能都編進去,還要留一部分兵力負責本土守備並應付突發情況,前線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及時支援。有些小規模任務派個旅過去的話太勞師動眾,這時候讓獨立的合成營去就行了。」

鄭紹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有道理。」

寧惟俞突然想到了什麼,補充道:「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準備設置一個臨時的『師』級編製,負責在一個大戰區協調指揮野戰旅和其餘的獨立單位。一般來說,一個師會有一個野戰旅和若干個普通營或者臨時組成的團級單位,野戰旅負責衝鋒陷陣,普通單位跟在後面佔領城池,並且護住後路保障後勤運輸。」

「嗯,是該這樣。」鄭紹明往他面前推了一杯茶,然後看著寧惟俞期待的面孔,記起了什麼關鍵詞:「既然如此……當初我們的陸軍叫『義勇隊』,後來逐漸提級成了義勇旅、義勇師。直到現在,陸軍兵力還是放在義勇師這個編製下面的,現在有了獨立的師級編製需求了,那麼這個義勇師的名號也該再提一提了吧?」

寧惟俞激動了起來:「對,義勇師再提一級……就是義勇軍了。」

旁邊的李濤笑道:「現在可算是到義勇軍現世的時候了嗎?不容易啊。」

鄭紹明端起了茶,也有所感慨,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東方最初登陸地的方向:「是啊,終於到了這個時候了……」

寧惟俞也喝口茶潤了潤嗓子,又繼續說道:「好了,我繼續。如上所述,在將現有兵力改編為更多單位的同時,每個單位的人數肯定就少了。第二部分『擴充』就是指人員的擴充。安全部將按照既定程序,延遲一部分現役兵的退役,並徵召預備役和新兵,訓練後填充入上述編製中。規劃中,經過充分動員後,每個合成營會有八百至一千人的兵力,而每個野戰旅將達到五千人的規模,義勇軍總兵力達到五萬,這幾乎可稱為勢不可擋了。」

他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這麼多兵力,所需要的裝備也是天量的,那麼第三部分就是裝備的升級了。從裝備的數量來看,我們是不缺的,這些年來儲備了大量的軍服、軍用食品和槍炮等等。但有個問題是,其中不少都落伍了……從理想上來說,自然是讓全軍都裝備上最新的後膛化武器為好,但從現實來說,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定然是新舊裝備並存的。即使一時全部換裝新武器了,等將來有更先進的武器出來,這個問題還是會冒出來。這不光是個戰鬥力的問題,還是個後勤難題……」

這些年得益於基礎工業的進步,軍備水平飛速提升。這自然是好事,但也帶來了一些裝備管理和後勤上的難題,不同等級不同彈藥的裝備並存,管理起來很是頭疼。相比之下,十年前軍中只有風暴槍和龍吟炮兩種主要武器,可真是簡單明了得很。

而且,這個問題恐怕並非是個一次性問題,即使這次產能全開全換了新裝備,將來隨著更先進的武器誕生,還是會面臨這種局面。所以,對此不能視之為短期困局而輕視,必須作為長期事態而拿出一個應對方案來才行。

鄭紹明突然止住了他:「我記得總裝不是和總後的馬原他們交流過,拿出過一套方案來么?」

寧惟俞點點頭,說道:「是的,我剛要說這個……馬原他們把裝備分成了一線、二線、三線、儲備、淘汰五個等級。

一線就是最先進武器不用提,配備野戰部隊;二線則是稍差一點的,配備守備部隊;三線是配備給殖民地軍隊、訓練營或預備役的武器;儲備是落伍但質量還不錯的,可以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淘汰是過於破舊或者落伍不能用的,可以回收廢品或者外售。這麼一整理,梯次換裝,倒也不亂。

那麼把這個整理出來之後,接下來就是工業部門產能全開,生產裝備了。

槍械方面倒是好說,現有的真隕星倒也夠了。但現在夠不等於打起來還夠,所以我們仍然應該儲備一批武器彈藥,也不麻煩,全力生產新栓動槍和12-65銅殼彈就行了……」

這時鄭紹明突然抬起頭來:「嗯,都上銅殼彈,不嫌貴了?」

寧惟俞笑著答道:「出廠價是貴了點,但其實子彈也用不了幾噸銅。一枚彈殼連10g都不到,鑄成銅錢也就五文,一噸銅就能造十萬發,成本大頭是花在了在加工上。當初研發的時候望而卻步,但現在既然已經造出來了,那說明難題都解決了,接下來擴大產量也順理成章了。兩個廠都上了專用生產線,產量是有保障的,成本早晚也能降下來,而且銅殼彈是能復裝的,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