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大爭之世 第622章 南印度

1270年,7月10日,印度南部,注輦國。

「轟轟轟……」

當大炮轟亂了注輦國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戰象部隊之後,西洋同盟軍兩翼的大食騎兵趁機掩殺了出去,而陣中的北條時宗不甘人後,果斷帶領手下的日本武士發動了最後的突擊。

「突刺該擊!」

武士們都拿著西洋公司「賒銷」給他們的鳥槍,這些年來,他們早已習慣並喜歡上了這種犀利的武器。他們也不講什麼陣法,只是一窩蜂衝鋒出去,衝到那些印度兵面前就開上一槍,然後趁機衝上去用刺刀搏殺,殺完了再裝填,裝填完了再沖。

在這種不講理的打法面前,注輦國最後的武士們兵潰如山倒,但在同盟軍的三面合圍之下,也不知道該往哪逃,只能紛紛往南邊的高韋里河跳下去了……

北方的指揮台上,西洋公司總經理高川對這場勝利毫不意外,反而覺得無趣打了個哈欠,隨手一擺道:「好了,收容俘虜吧。休息一天,明天渡江,趕在潘迪亞國之前拿下歐賴宇爾!」

……

注輦國,又稱朱羅帝國,是印度地區南部一個歷史極為悠久的文明古國,傳承到現在足有一千五百年了。

人們常說印度是「征服者的樂園」,從西邊開伯爾山口入侵的外來民族一波接一波,但實際上這些征服者通常只能征服北印度的印度河-恆河流域,很少能染指到南印度。南印度在地理上被德干高原所分割,且氣候更炎熱潮濕,所以北方入侵者很難侵入進來。歷史上要一直等到從海上過來的英國人露出獠牙,整個印度才會被捏在一起。

雖說如此,但實際上南印度的農業條件還不錯,平原廣闊,有大河縱橫,並且受益於西部山脈阻擋了一部分季風,使得當地降雨量並不特別的多,不至於被過度的雨水沖走土壤中的養分。

而在這片區域中,位置最優渥的無疑就是印度次大陸東南角的高韋里河流域一帶。

這條大河發源於西北邊的高原地區,從西到東流延三百餘公里,沿岸儘是肥沃的平原。河流不但提供了灌溉所需的水源,還作為通航的河道溝通了沿岸地區,使得這一帶融為一體,被稱作「母親河」也不為過。

注輦國就是龍興於這片高韋里河流域,以此為王霸之基,一度興盛數個世代。該國不但牢牢佔據了整個印度南部,還一度把領土擴張到了錫蘭島和孟加拉一帶,甚至曾經跨海打到了龍牙半島和蘇門島,可真是西洋一霸了。不僅於此,該國不但在軍事上強盛,在文化和商業上也非常發達,在阿拉伯海商興起之前,他們就是溝通東西海貿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印度教文化也對南洋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於中國來說,注輦國也是世代交往的老朋友,多部史書上都有記載……

俱往矣!

和所有老大帝國一樣,注輦國在經過千年繁盛之後,最後還是不可避免地腐朽衰落了。在最近的一百年中,注輦國的版圖不斷萎縮,幾十年前,它甚至被南洋小國三佛齊給來了一次跨海遠征,被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一通。而南方馬杜賴地區的潘迪亞國獨立之後咄咄逼人,更是加劇了注輦的衰退。到了現在,注輦國的領土也就只剩高韋里河流域這片核心地區了。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注輦國會在十年內被潘迪亞國所滅亡——可是現在意外就發生了!

由於東海人的意外闖入,這個時空注輦國的命運發生了大改變,不過悲催的是,他們不是被強行續命,而是被提前滅亡了!

他們的命運本來可以改變的。

之前西洋公司在澳門和華羅城站穩腳跟後,再接再厲,決定在南印度東岸獲取一個穩固的中繼基地。當時高川他們可沒想著滅亡注輦國什麼的,那多麻煩啊?能在高韋里河口設置一個商站做做生意、僱傭移民那就夠了,甚至還可以幫助國王穩定統治呢。

但是沒想到注輦國王羅貞陀羅·注輦三世目中無人,他手下的那幫婆羅門和剎帝利食古不化,一個個都不識抬舉,愣是不肯行個方便。西洋公司現在也膨脹了,遇到這種事還能忍?所以就謀劃著給他們個教訓了。

原本,公司沒打算這麼快就打過來,還準備調兵遣將醞釀醞釀呢。不過今年本土遭遇旱災,各類農業品都減產,一通電報過來,讓西洋公司「適當」多運些棉花和糧食回去。所以,盛產這兩樣東西的注輦國就提前倒霉了。

這次被西洋公司調來「干涉」注輦國的主力是被流放到西洋地區的日本人。他們大多是上次日本干涉戰爭的失敗者,仍以北條家為首領,被西洋公司安置在古里南部,這些年也作為公司的打手出了不少力。他們都有很好的武藝基礎,在拋離了迂腐的戰爭禮儀並拿上了火器之後,成為了公司手上一支犀利的力量。不過隨著此岸郡往這邊送來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西洋公司也覺得監管起來有些吃力,乾脆全拉來打注輦國,打贏滅外敵,打輸除內患,左右都是勝利。

當然,除了這些日本人,還有一個西洋公司編練的合成營壓陣,此外又有一批從龍牙都護府借調的僱傭兵,還有一些從大食地區運來的騎兵。加起來,這支同盟軍差不多有五千之眾,成分太雜,組織度一般,但對付行將就木的注輦國是綽綽有餘了。

實際上,當公司的艦隊沖入高韋里河口之後,戰爭進展之順利甚至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在一條配發給龍牙都護府的江級「岷江號」的先頭打擊下,注輦國的軍隊如同豆腐一般不堪一擊,打到國都歐賴宇爾這裡根本沒費什麼力氣。

最大的阻礙只是炎熱的氣候和疫病,但同盟軍中大部分人都在熱帶生活習慣了,減員也不多,只是阿曼騎兵病倒了不少。

這一天,他們在北岸擊敗了注輦國最後一支趕來勤王的軍隊,第二天,他們便渡過了高韋里河,將歐賴宇爾這座巨城團團圍住。

歐賴宇爾作為千年帝國的首都,自然不會是個小角色。實際上,它內內外外足有七重城牆,全部用石材砌成,堅固異常,絕不容易攻佔。但是,正如所有城池一樣,真正的憑依在於人而非城牆,當人在飛濺的彈丸下無法自保的時候,還如何強求城牆能守住呢?

在七天之內,這七重城牆便全部被攻破,羅貞陀羅王當場被俘虜,宣告了這個千年帝國的正式滅亡。

……

「北條君,你們這次表現得不錯啊。」

在注輦王宮中,高川饒有趣味地看著歷代注輦王的那些珍奇收藏,同時召見了北條時宗。

這次,時宗帶領那些日本武士打得不錯,往往炮擊一停止便衝上城頭,將守軍殺得屁滾尿流,確實當得上首功。

北條時宗現在漢語說得更加流暢了:「不敢,但求盡心而已。而且攻城更有賴於火炮的支援,我們不過是賣個苦力罷了。」

他年少離家,在海外經過了多年的顛簸流離,現在更成熟了,也更清晰地認識到了東海人的力量——光是西洋公司這麼點人,就能攪動出如此大的風雲,那麼本土近三百萬東海人,又該有多麼恐怖的力量?

北條家當初居然試圖與這樣的力量對抗,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所以,他現在對東海人是恭順得很。

高川哈哈一笑,把他帶到一副南印度地形圖面前:「我們現在拿下了注輦國都,但其實只是一小步。注輦國這麼大好一片地方,恐怕千萬人都是有的,其中必然有不服我們的。你說,我們該怎麼治理這片地方好呢?」

北條時宗聽了他的問題,面上沒什麼表情,但心裡卻翻江倒海起來。

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在諷刺我日本嗎?看著不像,或許是真心提問?可是為什麼要問我,難道是試探我有沒有異心?那麼我該怎麼回答呢?答的若是不合高總心意,未來的路可不好走啊……

他盤算了一會兒,還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反過來問道:「想知道如何種地,得先知道種的是什麼才行。高總您對注輦國的土地是怎麼規劃的呢?」

高川「嗯」了一聲,其實他對此也不是很確定。

原本他的目的只是在這一帶通商,這個目的在現在已經可以達成了,但是得隴望蜀,在滅掉注輦國後,他又盯上了經營這片土地本身的收益——高韋里河流域農業條件極好、人口眾多,又有河流通航,簡直是印度小江南,若是能好好經營,怕不是能取得好幾百萬的稅賦,簡直是太誘人了。

說起來,這心態的演變,倒是跟當初的日本干涉戰爭如出一轍——最初都是想著打贏了通商就行,結果真打贏了就大了胃口,想著割地了。

不過情況不同的是,東海人在日本撕下來的關東平原人口並不多,人種和文化又相近,所以可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殖民。而注輦國這裡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又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印度教文化,幾乎是不可能同化的,所以東海人註定在這裡只是個過客。

這倒也無所謂,反正印度人民被征服習慣了,換個主子也沒什麼,統治怎麼也能持續個幾十上百年,到時候早就颳了一大筆錢走了。但是高川現在年紀漸長,也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