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膽的想法

直接西進,進攻秦國本土,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決策。

進攻作戰與防守作戰,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面臨的風險也是天差地別。

在防守之中,只要有一個法相坐鎮某處靈脈,再加上一堆修士軍團在旁輔助,只要這個靈脈的等級高上一些,陣法提前已經布置好了,那基本上是很難失守的。

除非敵人出動了四五個法相出來圍攻。

而某些極端一點的情況,己方這邊哪怕沒有法相高人,只要有那麼幾個元嬰,依託高級別的靈脈和陣法,也不是不能守守看,儘管那樣的防守戰會打得比較艱難。

但如果是進攻作戰,情況就會完全反過來。人家幾個元嬰就能擋住你法相帶隊的大軍,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上的事情。

更何況,在防守的情況下,死守靈脈、據點,只要據點內的物資比較充分,那就可以一直守下去;而進攻作戰之中,由於沒有靈脈給修士隨時進行補充,那就需要靈石、丹藥來做補充。這樣一來,物資的消耗程度,就會大大的增加了,而且是好幾倍的增加……

另外,在進攻作戰中,突發的情況也會更多一些。比如,在行進之中被埋伏、被突擊;比如,在進攻時敵人的支援突然到來……這些情況,都會發生。

這樣一來,梁國主動出擊,冒的風險,確實很大很大。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主動出擊,說白了,也並不是想要創造出什麼太大的戰果出來。

一方面,是在南北兩個方向開戰之後,梁國自身也不太好就這樣因為沒挨打就不參戰。道義上還好說,但就算是從國家利益上來看,也是一樣的。

此時不參戰,難道等晉國或者楚國完蛋一個再參戰么?

那肯定是更不合適的。

不過,既然不好派遣大股部隊,直接北上或者南下去幫助盟國,以避免自身內部空虛,那就只好主動進攻了。

而主動進攻的目標,主要在於兩個。

其一,是牽制。

其二,是將戰火燃燒到秦國的土地上。

第一點不用多說了,梁國三大法相,出戰其二,率領著五萬修士,怎麼著也是一支不能夠被忽略的力量了。秦國要是真的不好好應對,恐怕還真的會被梁國人,沿著大河打穿。

就算是秦國只想著防守,也得起碼安排一位法相高人,在兩國邊境處頂著。

而如果想要在野戰之中,真正威脅到梁國這支軍隊,那少說得出動兩三個法相才行。

至於第二點,則也是很正常的想法了。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想讓戰爭在自己的國土上打起來。

如果,真的能夠趁著秦國不備的情況下,向西取得一些效果,尤其是能夠拿下一個或者幾個級別高一些的靈脈,然後依託其建立陣地,布置陣法,就地防守,那麼也就等於梁國在秦國的土地上,埋下了一根釘子,在戰略上的價值還是很高的。

至於說風險……梁國人當然也考慮過。

不過,在他們的評估值下,只要行動謹慎,對於情報的掌控更強一些,而且秉持著絕對不孤軍深入的原則,只要遇到強敵,那麼馬上退回國內,在邊境上早已經布置好的防線進行防守,那就可以了。

……

梁國人的行動,取得了成效。

他們在前進的途中,遭遇到了一位秦國法相率領的守軍。梁軍跟對方交手了一番,佔到了一些小便宜。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秦國人在邊境上不斷的挑釁,也是奪取了一些領土的。這些領土,原本都是屬於梁國的,但其實並不算太過於重要,也就在過去的戰爭與衝突之中,被捨棄掉了。

不過,既然是會被梁國人捨棄掉的領土,那自然而然也是有其原因的。

這些領土上,都沒有什麼很重要的戰略資源點,高級靈脈也是沒有的。

沒有高級靈脈,就意味著不好做防守。對於當時的梁國來說是如此,對於當下秦軍來說,也是一樣。

那位秦國法相,甚至在作戰之中受了一些小傷,同時秦軍也丟下了不少的屍體,曾經梁國丟失的領土,也就這樣全都被奪了回來。

這對於梁人來說,也是好好的除了一大口惡氣。

一直以來,在於秦國的爭鋒之中,梁國一直是被動挨打的那一方,受了不少委屈,心裡也憋的很,這一番能夠找回一些場子來,也是對於梁軍的一次很大的士氣提升。

不過,梁軍就此,也謹慎的停下了步伐。

再往前的話,風險就會比較大了。再往前,就會進入到秦國比較重要的一處地方——霏州。

霏州城,無論如何也是個五星級別的靈脈。先前對敵過的那位法相,帶領著兩萬秦軍守在霏州。

如果是在野戰之中的話,那麼梁軍不是不能勝利;就算是他們有了這樣的高級別防守據點,認真打的話,以梁軍當前的戰力,也並非是沒有機會攻克,但那要花費的時間顯然會很長很長,除非敵人。

而時間一長,就非常容易出現意外。

缺乏了後退的依託,一旦秦軍快速調集了大部隊、尤其是來上多個幾個法相的話,那搞不好就會全軍覆沒在這裡。

沒人希望發生這種事情。

梁國採取的策略,是遙遙對峙。

雙方的軍隊,尤其是主力部隊,相互之間還是距離的比較遠的。而與此同時,梁軍分兵,以數千人一股的力量,四散而去,放過了霏州首府,在其他的縣級城市、乃至於下面的一些村鎮進行作戰,清剿當地的秦國勢力。

而主力,則基本坐鎮不動,兩位法相也沒有輕易調動。

這樣一來,只要霏州城的秦軍主力不出來,那麼他們對於在霏州各地肆意而為的梁軍,就幾乎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而只要主動出擊,就是會被虎視眈眈的梁國軍隊進攻擊破;尤其是他們如果敢於傾巢而出,給出機會來,那麼,想必梁軍的兩位法相搞人,也絕對會直接下手,嘗試圍殺那位秦國法相。

秦國人也相對比較謹慎。

那位法相高人,坐鎮霏州城,不動如山。但卻有小股部隊被派出,與梁國人廝殺,互相爭奪城市、小型靈脈。

雙方之間,就這樣圍繞著霏州城,展開了相當激烈、但規模並不算大的戰鬥。

大體上,梁國人還是佔據著上風的,他們人數更多,部隊也更加精銳。

但隨後,雙方的戰爭態勢,逐漸趨向於平衡。

秦國本土,一波又一波的援軍,到來了。

按理說,趁著這個時候,梁國人出動軍隊,圍點打援,一方面圍困霏州城,讓那位秦國法相不得動彈;另一方面,則派遣軍隊,乃至於由一位法相高人率領,敢於援助到霏州的秦軍,就定叫他有來無回。

通過這樣的方式,必然是可以收穫大量的人頭,消滅很多秦軍的有生力量的,並且,對於秦軍的整體牽制效果,也會更好一些。除非秦軍派遣非常強大的部隊過來,甚至於再多加派一位法相,否則,要不就放棄霏州,要不就將霏州轉變成秦國的一個持續出血點。

然而,他們並不敢這麼做。

他們心中的忌憚之情,還是比較重的。

如果這樣做了,就意味著,他們要脫離後方的高等級靈脈的保護,一旦碰上什麼難以解決的情況,想要撤退就會變得沒有那麼容易。

說白了,還是慫。

而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戰事,就差不多算是打得有來有回了。不敢冒進,那就只能拿將士的身家性命,去互相拼殺。

整個霏州,就成了一個巨大的血肉磨盤。

……

在梁國這邊,也與大秦正式開戰了之後,整個修行界,從北至南,就這麼出現了一條漫長的戰線。同時,整個戰爭的情況,也陷入到了平衡。

平衡,不代表和平。

打得最激烈的,還是北方,總計九位法相,雲集晉國西部,雙方彙集的修士軍隊超過了三十萬,並且還有在不斷增加的趨勢。大型的會戰,暫且還沒有打響,但是戰爭烈度一直都沒有減少過,甚至時不時還有法相期高手們的交手記錄,哪怕還沒有法相隕落,不過隨著戰爭的進程,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是必然會發生的。

烈度其次的,是南方,楚國和蜀國的戰爭。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也已經超過二十萬。

最低的,是梁國這裡。但隨著雙方不斷增兵之下,總投入的兵力也超過了十萬修士,互相之間不斷的在進行廝殺。

而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燕國調集參戰的軍隊,也越來越多了。

最主要的部分,當然是北部戰場。

惟雲他們四人率領進入到晉國之中的部隊,人數尚未過萬。但很顯然,這僅僅只是先遣軍而已。兩三年的時間裡,燕國在晉國中奮戰的修士的數量,就已經上升了五萬人。

同時,他們還從原先的魏國、以及當下齊國境內,調遣了總計十萬大軍,進入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