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天龍八部 第0638章 諸事安排

「我天下會的身份令牌也已趕製而出,」何邪接著道,「正常來說,一堂轄三壇,一壇轄三十舵。一舵轄十二府。不過總有地域之因,此規劃會與實際稍有出入。」

「如全舵主麾下有十三府,那麼第十三府,便以天干之數甲為名,以此類推。舵者若多出,則以六十干支日為名,如甲子舵;壇者,以閏月為名,堂者以上,維持不變。」

其實說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下會要有三百六十五個分舵,但這只是虛數,實際上哪裡能卡得這麼准?

所以為免日後日子時辰的名稱全部用完了尷尬,早做設定還是有必要的。

「諸位入天下會也都有些時日了,俸祿自也該發放了。」何邪笑著繼續道。

他現在說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細節上的事情,雖然瑣碎,但卻不能不管。

「諸位薪俸,我已備妥。」他接著道,「諸位皆有重任在身,此次外出,都有經費開支,全舵主、段舵主和黃舵主,你們三人肩負招募大事,每人經費五十兩黃金;鳩摩壇主肩負吐蕃開荒重任,用錢處甚多,批你經費一百兩黃金,作為先期資金。至於喬峰,十兩黃金,供你先期籌備。」

「此經費多退少補,若有所欠缺,須提前親筆書信於我,並安排得力人手押送。諸位的經費、俸祿以及所轄身份令牌,明日辰時,可於明日至財庫中招桐柏城領取。」

說到這裡,何邪頓了頓:「我天下會人員配備,暫定一府不得過三十人,下設行走二人,主簿三人;一舵總部不得過八十人,下設行走三人,主簿五人;一壇總部不得過一百六十人,下設行走五人,主簿八人;一堂總部不得過三百人,下設行走十人,主簿二十人。」

「另長老殿以上人員配備,暫不公布。」

這個人數,也不是何邪一拍腦袋張嘴就來,而是有著嚴謹的預算的。

按照何邪的一年規劃,照這個規格招滿人數,僅僅第一年,天下會就會發展到八萬左右會眾。

而隨著天下會運轉步入正軌,這個規格的人員配備是絕對不夠的,最基本的單位府,便要管轄一縣之地,三十人哪裡夠?

這個人數再翻五倍還差不多。

按照何邪的規劃,若是天下會發展到頂峰,會成為一個僅僅是最底層的會眾就數百萬人的龐然大物。

「眼下我天下會架構不全,掌管組織人事的天璣殿還未就位。」何邪道,「所以委任下屬職位之權,暫時都有你們全權安排。希望各位以公事為重,用人方面,要擇優擇賢,莫要到最後出了問題,再揮淚斬馬謖。」

這話說的,讓眾人都是心中一凜。

說完了人員配備問題,何邪又著眼於眼下。

「這次黃舵主、段舵主和鳩摩壇主都各自招來英才,」他看看三人道,「這頭一批人,均免考核入會,明日卯時,諸位可將這些人組織一處,幾位舵主親自去挑選下屬。」

「他們的前途有三,第一,去吐蕃,吐蕃正是用人之際,一去就會被委以重任,而且升遷也快;第二,跟隨幾位招募使,此職位勝在穩定,且都在大宋境內;第三,追隨喬舵主,雖為軍伍,卻可以更快接觸到天下會武學。」

眾人都心領意會點頭,何邪把人集中起來再挑選,此舉不單是讓眾人挑選合適的人才,其中還另有深意,不過大家都看破不說破,也都能接受。

「明日一早,武藏塔開放,諸位走前,別忘了帶著手下去武藏塔挑選武學。」何邪笑呵呵道。

眾人都笑了起來。

「最後,邊說說關於考核吧。」何邪笑道,「大家也都知道,我天下會不是一個單純的武林門派,而是肩負復興天下的重任,所以無論士農工商武,皆來者不拒,如此一來,普通門派招收弟子那一套,便不適用我們了。」

「我設下三道考核,第一道考核,是跟腳、人品,」何邪道,「暫時,如何查驗要諸位招募使自己想辦法,我只有三點要求,來歷不明不要,曾有奸淫擄掠者劣跡者不要,未和別派徹底脫離關係者不要!第一道考核,總分三分。」

「第二道考核,乃是才能、技藝,文武工農商,一視同仁,如何評分,諸位視情況而定,這一道考核,總分五分。」

「第三道考核,乃是讀書識文,此關乃加分項,凡識文者加一分,凡通解其義者,加兩分。」

「當然,諸位招募使難免會遇到相熟之人,如此一來,考核可免,但此人品性,則需主考官擔保,所有招募到的英才均需詳細登記在冊,以為備案。」

其實這三道考核都很簡陋,可鑽的空子有很多。

也就是天下會剛開山,何邪對幾位招募使都很信任,所以才敢這麼干。

何邪設定的招募期限為一個月後,一個月後,招募工作結束,屆時天下會的會規法度,也該出爐了。等第二次招募開始的時候,入會考核這一步,肯定要進一步完善。

說完考核的事情,何邪又和幾人聊了些瑣碎的細節話題,直到臨近丑時,諸人才散去。

第二日一早,何邪先是見了大理段正淳一行,聊了約莫半個時辰,將他們送出門外。

段正淳走時神色很凝重,懷裡還揣著何邪寫給天龍寺枯榮禪師和保定帝段正明的親筆信。

而幾位舵主,包括王語嫣,都是一早就將之前已經招攬入會的三百餘人,聚集在集賢殿中,陳述前途利弊,讓他們自行挑選。

而幾位舵主為了爭奪人才,也是各顯其能,允諾職位,好不熱鬧。

這些人原本加入天下會,或是因情所動,或是被威逼利誘,但昨日何邪招賢榜一公布,頓時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來著了。

此時聽到他們面臨的三項選擇,一番思索後,有一半人選擇了追隨鳩摩智去吐蕃,這批人除了五十幾個吐蕃僧人,大多數竟都是宋人,還有八個讀書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