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作家的社會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以作家的身份和田曉霞在一起,說三道四的人就不會有那麼多了,沈隆當初去工地搬磚抗石頭;一來是想讓這種身份轉變更自然一些,不會讓田曉霞覺得突兀,二來則是想拉一把小翠,如今兩個目的都已經達成,而且生活也不是問題,自然也就沒必要繼續幹下去了。
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沈隆就一直待在窯洞里改寫《紅高粱》,草擬《黃土高天》的大綱,後一部缺少完整的成書可以模擬,難度要相對大一點,不過有少安的例子,還有許多農民企業家的傳記可以參考,也不至於太過困難。
寫累了的時候,就出去走走,去金波那兒聊聊,正如沈隆所料,一開始金俊海對自己兒子帶回來一個藏族姑娘有些抵觸;不過隨著慢慢熟悉,他對次仁央金越發滿意起來,這是個勤勞淳樸的姑娘,每天把家裡打理得妥妥帖帖,讓他挑不出毛病來。
再加上金波也確實喜歡這個姑娘,他慢慢也就接受了這一現實,觀念一改變,金俊海看待次仁央金越發順眼起來,現在已經開始張羅著準備彩禮去青海提親了,不管青海那邊是啥規矩,他覺得自己不能讓姑娘因為這些事情受委屈了。
沈隆也幫了些忙,還跟著金波回了趟原西縣,給蘭香留了點錢還有複習資料,從蘭香口中,他得知前段時間少安也來縣裡找她了,還給了她五十塊錢,不過蘭香沒有收。
現在沈隆每個月都給蘭香寄錢,蘭香又生性節省,沒有太多花錢的地方,光沈隆給她的錢都花不完,而且現在少安已經分家單過了,她覺得自己不太好要少安的錢,擔心嫂子會因為這件事生氣,這樣的事情她聽同學說過不少。
這讓少安很是傷心,以前沒錢的時候,那時的痛苦一切都是因為貧困而引起的;可現在,他懷裡揣著一卷子人民幣,卻又一次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沈隆和蘭香認真說了這事兒,賀秀蓮是少安的妻子,她和孫家其它人沒有少安那麼厚的感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她並非是個小氣的人,不會因為這點事情就和少安生氣,下次如果少安再給她錢或者東西,她就收下,少安如今是冒尖戶了,手裡還是比較寬裕的,就算分家了也是親兄妹,不要因為這些而讓少安傷心。
蘭香接受了沈隆的勸說,並未自己當初沒想那麼多,讓少安傷心而感到內疚,沈隆揉了揉她的腦袋,寬慰了幾句,她只是個小姑娘而已,這並不是她的錯。
過了幾天,金波和金俊海一起帶著次仁央金去青海提親去了,這回沈隆沒有跟著,這次已經用不著他出馬了。
他們從青海回來的時候,同行的又多了幾個人,次仁央金的父母也來黃原了,還帶著給次仁央金準備的嫁妝,他們在青海也打聽了黃原這邊的婚姻習俗,雙方父母都是好人,都在為自己兒女將來的幸福而努力著。
金波的婚禮辦了兩次,一次在雙水村老家,招待村裡和原西縣的親戚朋友,另一次則在黃原,招待金俊海在單位的同事。
兩次婚禮沈隆都參加了,他可是金波最好的朋友,伴郎這項工作非他莫屬,他還要擔負擋酒的重任呢,尤其是金波那兩個青海來的舅哥,那酒量讓雙水村最能喝的幾個後生的忍不住咂舌,要不是沈隆,一般人還真擋不住,就連沈隆,也是用內力將酒逼出去才堅持下去。
當初在原西縣高中那些老同學也來了不少,村裡的田潤生等人自不必說;在黃原舉辦婚禮的時候,田曉霞也來了,拉著次仁央金說了好半天話,她也喜歡這個姑娘。
讓沈隆和金波都稍感意外的是原先的班長顧養民也來了,顧養民的父親顧爾純副教授是黃原師專的副校長,還給田曉霞講授唐宋文學課,最近因為他爺爺、著名老中醫顧健翎生了場小病,顧養民回來探望,田曉霞在學校閱覽室偶遇了顧養民。
田曉霞將金波要結婚的消息告訴了顧養民,他似乎對當年矛盾並不介意,參加婚禮的時候真誠地祝福了金波,讓金波有些不好意思。
顧養民在高中時候的女朋友是孫少平曾經喜歡過的郝紅梅,不過因為偷手帕事件,顧養民最終沒有和郝紅梅走到一起;等到了大學期間,顧養民喜歡上了金波的妹妹金秀,金秀卻又一直喜歡孫少平,還真是天道好輪迴啊。
客觀的來說,顧養民這個人還是不錯的,書香門第出身,帶有一股子君子之風,見到沈隆的時候,他自然而然的問起了那篇《黃土地》。
沈隆坦然承認這部作品是自己的手筆,這讓顧養民略微有些驚訝,他願意為孫少平在沒考上大學之後,只能像大多數留在農村的同學一樣漸漸埋沒,沒想到他卻重新走出一條路來。
幾個老同學許久之後重逢,都有很多話要說,可今天顯然不是合適的時候,於是田曉霞提議,「老同學們遇一回也不容易,明天或者後天,咱們去少平那兒聚一聚吧?一塊兒吃點飯,好好拉拉話,他一個人住,家裡清靜。」
顧養民敏感的意識到田曉霞和少平的關係不一般,要不然怎麼知道他一個人住?而且聽她的樣子沒少去少平家裡。
金波覺得這個聚會很有意思,沈隆自然也不會拒絕,於是幾個人約好明天就去沈隆那兒,至於其他還在黃原的同學,其實還有一個田潤生,曉霞的堂哥,不過他一向沒什麼存在感,被大家集體忽視了。
第二天田曉霞早來了會兒,和沈隆一起去街上買了些菜回來幫忙做飯,還去賈冰那兒借了幾把椅子,沈隆這兒可是沒多餘的傢具,很快就要離開黃原了,他也懶得置辦。
到了約定好的時間,金波和顧養民都來了,金波帶著氂牛肉和青稞酒,幾個老同學開心地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