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戰事真正開啟的時候,沈隆還去湊了個熱鬧,他偷偷摸到西夏境內,用弓箭幹掉了梁太后、西夏國主秉常,以及相國、梁太后的弟弟梁乙埋這三名西夏國的支柱人物,這三人一死,西夏頓時大亂。
原本在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之後,宋軍的戰鬥力就已經超過了西夏,如今再加上西夏的內亂,他們根本無力抵擋宋軍的進攻,各路人馬紛紛敗下陣來,臨陣投降的不計其數。
王韶在無人機的幫助下,親率兵馬一路勢如破竹,最先抵達靈州城下,先用火炮壓制城頭防禦,然後在沈隆的學生幫助下用火藥炸塌了靈州的城牆,一舉攻入靈州,拿到了伐夏之戰的首功,氣得其餘幾路將領暴跳如雷。
遼國原本打算坐山觀虎鬥,從中牟利,沒想到大宋贏得這麼乾淨利落,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西夏就跪了。
興靈之地光復後,趙頊和王安石大喜,立刻前往太廟告捷,新黨中人歡欣鼓舞,將此視為新法的功勞,王安石一時聲望無兩。
王韶很快就被召回京中擔任樞密副使,沈隆趁機向他和王安石提了提參謀制度的事情,大宋對軍隊的管理方式也得改革啊,光靠武將的個人能力領兵已經不合時宜,沒辦法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了。
尤其是隨著火銃和火炮的普及,對領兵軍官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沒有參謀的配合可不行;王安石和王韶討論過後,覺得這個方案既可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也可以防止領兵將領做大,於是找到了趙頊提出這一建議。
趙頊在細細琢磨之後,同意了這一方案,經過朝堂上的討論之後,大宋對自身的軍制以及軍官培養制度做出了改變。
掃平西夏之後,大宋安靜了幾年,並沒有繼續在西北和北方用兵,而是專註於南方;沈隆也繼續呵護著大宋資本主義萌芽的壯大。
又過了數年,隨著大宋越來越強大,趙頊再也按捺不住對燕雲十六州的渴望,決定揮軍北上,大宋分別從山西、河北路以及海上多路出兵,攻入遼國境內。
遼國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山西和河北路上,卻忽視了大宋優勢更大的水師,章惇親自率領水師北上,從海河進入內陸,直逼南京析津府,此時遼國內部兵力空虛,那有餘力抵擋章惇的進攻,析津府被一舉拿下,同時也斬斷了上京和南方戰場的聯繫。
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豪族見勢不妙,紛紛投降大宋,在他們的幫助下,契丹軍隊也幾乎被全殲,剩下的只能倉皇逃回北方,遼國損失了大片領土。
經過這一戰,中原一掃安史之亂後的疲態,重新君臨東亞,遼國已經無力和大宋競爭,只能派遣使者向大宋請降。
就在大宋接受遼國的投降之後,王安石選擇了急流勇退,他在執政的位置上待得時間太長了,不管是從哪個方面考慮,都不適合再繼續掌權了。
而且他讓大宋興盛富強的願望可以說已經實現,現在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去悠閑度日了,前些年忙於政事,對甲骨文的研究被落了下來,如今就把餘生用在這上面吧!
他做出決定的當天,就來到城外學校,和沈隆說起了這事兒,沈隆笑道,「介甫心愿已了,我差不多也該離開大宋了,日後這所學校就交給元澤如何?」
就在王安石說話的時候,沈隆腦海中也傳來了任務完成的聲音,他終於要離開大宋了。
聽聞沈隆要走而且不會再回來,王安石在遺憾之餘也鬆了一口氣,身為政治人物,都不喜歡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只怕元澤辜負道長的期望啊。」
對於這個安排,王安石到沒多大意見,王雱如今官職頗顯,但是他執掌朝政這麼多年,在短時間內,王雱很大概率沒辦法身居要位了,要不然就是父子兩代執掌朝政了,想必很多人不願意看到這一點,能暫且蟄伏教書育人倒也合適。
「元澤這些年進步很快,我相信他能做好。」沈隆笑道,這麼多年下來,王雱已經被自己帶成純正的理科生了,而且學校里還有蘇頌、沈括這些老人幫助,出不了什麼事兒。
至於朝堂上他也不擔心,王安石退休後,上來的就是章惇、呂惠卿這些人,依舊是新黨的勢力,這些年他們已經成了新的利益集團,從技術發展和向外開拓中獲取了無數利益,他們肯定會繼續維護自己的利益。
沒有什麼比利益更能讓人忠誠的了,沈隆在這些年時間裡扶植了新的利益集團,他們的力量足以抵擋舊有的利益集團,就算自己離開,王安石退休,歷史的車輪依舊會在慣性的驅使下前進。
眼下蒸汽機已經開始了應用,被剝奪土地的百姓也越來越多,就算有人想要開倒車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所以沈隆也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依次和一些關鍵人物談過之後,沈隆將這些年搜集到的名人書畫、宋瓷等藝術品打包塞進隨身空間里,然後選擇了回歸。
他在任務世界過去了好多年,但是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一點兒也沒有老,還是二十來歲的樣子,就好像在任務世界裡度過的不是十多年,而是十多天一般。
現實世界的記憶重新清晰起來,大宋的記憶漸漸藏在了腦海深處,沈隆從隨身空間拿出書畫、瓷器,在屋子裡轉了一圈兒,或許他該多準備幾個多寶架來擺放這些瓷器,然後在琢磨琢磨,這些書畫到底該掛在那裡合適了。
明天睡醒之後找個靠譜點的中式風格設計師過來聊聊吧,之前倒是也叫過這樣的人吃飯,睡醒翻翻名片就能找到了,也不知道他見了自己這些書畫還有瓷器會是什麼反應,想想就覺得會很有趣啊。
琢磨完這些,沈隆上床躺下,腦海中傳來了系統的聲音,這次的任務獎勵也該發放了,不知道王安石會給自己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