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史景遷

話說五十年前在耶魯大學研究所,我開始師從芮瑪麗(Mary Wright)讀了點中國史,很快就對滿人在17世紀中葉入主中原感到著迷。博士論文選擇研究曹家(曹雪芹家族)與康熙皇帝,是因為我特別發現,曹寅跟康熙的關係很親,而康熙身為皇帝對政事與日常生活寫下的文字記錄竟是出人意料地直白寫實,所以曹寅成為我第一本書的主角。後來,我用更多的著作研究康熙與其子雍正,以兩位皇帝的奏摺為史料,試圖釐清他們眼中的統治為何物。整體而言,這兩人無疑皆為意志剛強的明君,雖然有時擔憂漢人百姓威脅其帝位不免偏執,但對我來說,1661年至1735年兩人在位時期,是中國漫長歷史中難得一見的盛世。

我因而慢慢對清之前的明朝感興趣,試著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來愈想了解明朝士紳階層失落的是什麼,因為如不是十分珍貴,他們也不會寧可自殺(甚至是全家人尋死),也不願受清朝統治;同時,原來的社會一定非常富足,讓他們的生活太值得去玩味。或許這也間接證明了晚明是中國史上文化最繁華的時期。為了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著力點,但遍尋不得。直到接觸到張岱的《陶庵夢憶》,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幫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與美學。當然,張岱的淵博知識與文化涵養實非我所能及,然而試圖理解他卻是愉快的經驗,即便並不輕鬆。當我在全書告罄之際跟他道別,我感覺到,因為有他,這本新近的書又把我拉回多年前最初的志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