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帝國之花 第0114章 青天魏公公

「還有這種事?!」

張姓婦人所言讓魏公公勃然大怒,這簡直是沒王法了!憤怒之下轉身朝鎮守衙門一幫人拂袖怒喝道:「給咱說說,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這……」

鎮守衙門一幫人見了魏公公這怒氣騰騰的樣子,哪個敢上前答話,一個個低著頭生怕叫魏公公喊到名字。

「怎麼,沒人和咱家說說嗎?」

魏公公冷冷掃視眾人,他老人家此刻真是怒火攻心,這等無法無天的事情竟然發生在他老人家引以為傲的海事特區,簡直就是在他老人家心窩上捅刀子啊。

要是事情傳到皇爺耳里,他魏公公不拿個十萬八千的能擺得平?縱然銀子能擺平皇爺,可在皇爺心目中,他魏公公定然是要減分的,這個後果就嚴重的多。

「公公……」

分守張華是實際主持鎮守衙門事務的中官,張姓婦人之子被殺之事雖是負責刑律的萬和審結,但最終簽署認同此案結論的卻是他張華,因此真追究起來他張華難辭其咎。只是這件事卻不是如魏公公所想那般官官相護,貪贓枉法什麼,而是真有難判之處。

這世上,有的時候未必殺人就要償命了。

「到底怎麼回事?」

魏公公對張華的人品和能力還是認可的,因此態度稍緩,他希望張華能夠將事情緣由說清楚。

「稟公公,事情是這樣的……」

張華硬著頭皮將情況簡短說了下。

……

原來這張姓婦人有一子名趙平安,年方十一歲,為人甚是老實,說話也有些結巴,因小時在搖籃中雙腳沒有約束好,所以走路有些畸形,故而常被附近同年齡的孩童戲耍逗弄。

月前,趙平安到隔壁村姨母家去時,途中又遇到幾個平日常欺負戲耍他的少年孩童。因母親吩咐要早點到姨母家,趙平安便鼓起勇氣讓這幾個少年孩童不要再欺負他,使他早點到姨母家好使母親不責罵,誰知那幾個少年孩童聽了這話卻一起毆打起趙平安來。

許是趙平安平日受夠他們的欺負,這一次又被幾人打,一時氣不過便張嘴咬了一個打他的少年手臂。這一下惹惱了那幫子少年孩童,其中一個竟然拿了一塊青磚砸向趙平安的額頭,把趙平安砸的當場是血流不止。那幫子少年孩童見狀,不但不停止行兇,反而倍本加厲繼續拳打腳踏,最後打的趙平安動都不動,這才一鬨而散。回去之後,這幫子小年孩童也渾沒將此事當回事,更不曾與大人說起過。

一個多時辰後,過路人才發現了躺在地上的趙平安,卻驚訝的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死了,路人當時就報了官。負責刑案的鎮守衙門分巡檢萬和聞聽出了人命案,急忙帶人趕到現場,經仵作檢驗,趙平安是死於失血過多。這種案子也不難破,萬和通過走訪很快就鎖定了行兇的幾個少年孩童,並迅速將他們緝拿歸案。

只是案子雖破,但如何定刑卻是犯難。

萬和一一審問過,行兇的幾個少年孩童最大者不過十二,最小者只有九歲,這個年紀實在是太小,依大明律根本無法判處死刑,甚至都沒辦法判流刑等罪名。

最後,萬和只得按大明律法條文,要那十二歲的少年家中出銀三十兩贖刑,餘下幾個年紀更小的一律交還家中,其家中每戶出銀數量不等以為趙平安的燒埋之用。

判文一出,行兇少年孩童父母都是鬆一口氣,可那趙平安的母親哪裡能接受這個判決,當時就哭著到衙門鬧將起來,說判文不公,她兒子死的冤枉。可張姓婦人鬧的再凶也沒用,律令如此,那幾個少年孩童的確太小沒法判刑,因此萬和等人縱是同情於她,也不得不按律法行事。

這個判文也得到了張華的簽署,本來是需鎮守中官用印的,但因魏公公去了南都,所以暫未報呈。魏公公回來後又直接去了軍港,張華這邊便想等魏公公回來再呈遞用印。哪曾想,那趙平安的母親卻公然在大街上唾罵起魏公公和相關人員了。

張姓婦人不知事情具體情況,自本能以為這衙門裡的人包庇兇手,而這特區又是以那魏太監為尊,自然而然就要痛罵魏公公了。

此案發生之後,民間議論紛紛,但多是同情趙家,對鎮守衙門所判倒是沒有多少質疑。

畢竟,那幫行兇的也是孩子。

小孩子不懂事殺了人,難道真要小孩子賠命不是。

百姓們最直接的看法就是那些行兇者的父母應當多給賠償予趙家,而張姓婦人天天到官府去鬧,要那幫孩子以命賠命,未免就有些偏執了。

……

張華將事情前因後果說了後,直接負責刑律的萬和硬著頭皮上前道:「公公,律法如此,非我等貪贓枉法,包庇兇手,還請公公明斷!」

張姓婦人聽了這話,哭著起身指著萬和道:「難道我兒子就白死么,我兒也才十一歲啊!……你們衙門為什麼要將兇手放還,你們對得起我死去的孩子么……嗚嗚……」

因為過於激動,張姓婦人險些昏厥,魏公公忙讓人扶她坐下,又叫郎中過來照應,免得出意外。

「萬和,本朝律令對這少年殺人到底有何規定?」魏公公將張華、萬和等叫到一邊,他得先搞明白大明律對這種小孩子殺人有沒有具體規定。

「回公公話,律令十五歲以下的兒童觸犯流刑以下罪名,均可用錢贖刑。犯加役流,逆緣坐流、會赦猶流這樣的重罪不可以用錢贖刑,但也不必服苦役,只需服刑。若年紀實在太小,按律責由父母管治。」萬和任了這鎮守衙門刑名事務,對大明律倒也精研過。

「也就是說犯了流放罪以下的只需拿錢贖罪,犯了流放罪等的只需服刑,無須苦役了。」

「是,公公。」

「那犯了殺人罪的要是年紀確是過小,就無法刑罰?」魏公公皺了皺眉頭。

萬和未答,張華則道:「公公,前宋仁宗年間,寧州有九歲男孩參與鬥毆殺人,地方官府報於仁宗,仁宗只判肇事者家人賠銀燒埋,免於刑責。此後類似案件,多以仁宗所判為準。」

張華言外之意自是兇手年紀真是太小,連皇帝都要赦免不加追究,以後官府再遇相似案件,便多是赦免,漸漸就成約定成俗的事了。所以,魏公公縱是同情這張姓婦人,也不能違了律令和人情,不管怎麼說,這種判決結果就是拿到朝堂上討論,也是挑不出什麼大錯的。

「宋仁宗看來只將此案歸於小孩嬉笑打鬧,他這天子做的未必稱職。」

魏公公搖了搖頭,回頭看了眼傷心欲絕的張姓婦人,忽的吩咐萬和道:「你馬上帶人將那幾個行兇少年孩童帶來。」稍頓,又補一句,「其父母亦一同帶來。」

萬和不知魏公公意欲如何,但不敢不應,忙帶人去辦此事。未幾,那幾個行兇少年孩童及其父母就被帶到魏公公面前。

他們本就是這泗塘鎮上的人,各家孩子犯事之後自要在家看緊些,生怕那趙平安的母親發起瘋來報仇,所以一個個都在家呆著。

魏公公掃視了他們一眼,發現行兇的少年孩童並沒有什麼驚惶之色,似乎對自己所犯的事都沒什麼深刻印象,眼神一個個的都很無辜狀,好像不關他們事般。

而他們的父母倒是有些神情反應,但也頂多是對那傷心欲絕的張姓婦人有些許不忍和愧疚之色,但除此以外不見什麼擔心,想來知道按律他們的孩子也判不了什麼,頂多就是罰些錢而矣。

害死自己兒子的兇手被帶過來後,張姓婦人明顯情緒激動起來,幾次想掙扎著去和這幫兇手拚命,但幾次都被人攔下。這會卻是不哭了,只瞪著通紅的眼睛望著那些兇手,此舉讓那幾個少年孩童才有了些害怕,要麼就躲在爹娘後面,要麼就是把腦袋往母親懷中一埋。做父母的則一邊護著哄著自家的孩子,一邊警惕的看著張姓婦人。

魏公公將眼前發生的一切看在眼中,他沉默片刻,走到那張姓婦人面前,沉聲道:「大嫂勿要傷心,也勿要衝動,待咱家與你重判此案,為你兒子討個公道便是。」

言畢,負手走到那幫行兇少年及其父母面前,先問行兇者:「張平安可是爾等殺害?」

幾個少年孩童都不吱聲。

魏公公又問他們的父母:「你們可有賠償趙家?」

少年父母們都將頭低下,判文下來後,只有一家交了五兩罰銀給衙門,其餘諸家都沒有賠償。

魏公公也不與他們多言,揚聲說道:「先賢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前番判文有誤,不合常情,咱家現在重判,你們的兒子犯了殺人罪,無論如何也不當饒過。」

聽了這話,幾個父母都是驚住,其中一女人護子心切,生怕面前這太監瞎判,急忙嚷道:「判文已下,怎麼能改?……我家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以後我們多看著些便是。」

其餘幾家父母聽了這話,一個個趕緊附和,均是害怕這魏太監真要他們的孩子賠命。

「不懂事不是殺人可以饒過的理由!」

魏公公冷哼一聲,也不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