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和胡仕海前腳走,後腳公公就叫來了鄭鐸。
「咱的錢都你管著,花了多少咱也沒數,也不問,你就告訴咱現在還有多少銀子?」公公長話短說,他這是要盤點家當。
清點家當的原因是,接下來有一蹲吞金獸等著公公呢。
而這蹲吞金獸卻是公公必須打造,且一點也不能偷工減料,要以最大物資供應的。
這吞金獸便是武裝力量的擴編。
五月,按公公與四明相公沈一貫的計畫,大明皇軍將南下澎湖,與浙江、福建軍事力量聯合討伐東番。
討伐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征服東番島上的土著,擊退或剿滅有可能存在的西洋諸國和倭人勢力,並在東番建立至少兩處軍事基地,以水陸兵馬聯合駐紮,從而可以隔絕南北海域,憑強大的軍事力量向來往海船收稅。
同時,東番也將成為大明海商前出的據點和中轉站,如果有可能,福建地方還將向朝廷上書,於東番改土歸流,遷移內地漢民至島上繁衍,以使東番能夠徹底為大明領土。
佔領東番之後便是出兵琉球,用兵性質與佔領東番是如出一轍的。
計畫的核心其實就是坐地收錢。
此計畫能夠得到沈一貫和萬曆的支持同意,根本也就在於魏公公向他們描繪出了東番于海貿的重要性,描繪出了坐地收錢的美好場面。
於沈一貫為代表的閩浙海商集團而言,取得東番對於他們的利潤增長是有極大好處的,對於海貿的擴大也是呈幾何級增長的。
所以,哪怕魏太監橫空出世過來和他們發生利益衝突,但要是魏太監能夠說服皇帝批准東南拓海,使得他們的利益不受損的同時還能增長,他們也能忍氣吞聲。
畢竟,做生意的絕不會和錢過不去,況還是四明相公首肯的。
於萬曆而言,他不管東南拓海怎麼個拓法,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他只知道坐地收錢,源源不斷流向內庫的白銀就是天地間最美好的事。
為此,他可以默默支持,甚至可以升任那個假太監做江南鎮守,但要是到期之後,皇帝陛下看不到他想要的東西,秋後算賬是萬萬跑不了的。
魏公公這頭呢,是想跑也跑不得,老爹、大哥可都在老家呢,京城裡還有三大相好和一個認他人為父的親兒子呢。
不能跑,公公就必須把這第一步,或者說第一槍打響。
那麼,大明皇軍陸軍的擴編就勢在必行了。
現有陸軍力量,大致只有六營三千餘規模,這點陸軍在大江南北橫行霸道,逼的應天巡撫敢罵不敢動可以,但想要應對即將到來的東番征討戰肯定是不夠的。
要知道,東番土著再差,也是幾十萬級別的,還不提有可能會出現的西洋諸國和日本勢力,因而三千餘陸軍規模是完全無法應對這場戰事的。
公公算來算去,把海軍的力量也加上,得出的結果也是至少需要一個師團編製的陸軍,方能馬馬虎虎把台灣拿下。
對於擴編之後以師團編製定名大明皇軍的陸軍力量,並非公公的惡趣味,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公公希望有一天,他能夠帶領聯合艦隊敲開江戶幕府的大門,精銳的陸軍師團登陸之後以鋒利的剌刀開路,向日本的都城和人民展示來自大明軍人的力量!
要擴編師團,除了招募兵員外,最重要的肯定是錢糧了。
當兵就要吃餉,公公給官兵定的餉銀比同期的九邊要高,加上吃穿用住,武器裝備,一個官兵一年的開支就在三十兩左右。
若是以三個旅團的甲等師團編製計算,全員滿額至少兩萬七千人。這意味著,單是維持一個師團的陸軍力量,公公一年就得投入近百萬兩巨資。
不是吞金獸又是什麼。
當下朝廷稅入一年不過四百餘萬。
但再吞錢,公公也得干,只有幹了,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
因為是打公公發跡之初就跟隨公公,且忠心耿耿的緣故,鄭鐸如今雖是在大明皇軍掛參將銜的高級將領,但更多的卻是他魏公公的總賬房。
大到銀票,小到一枚銅板,公公這一年多時間內撈到的每一筆錢財都是鄭鐸在保管。庫房就是原吳淞水營的銀庫,由上百名軍士專門護衛。
說起來,鄭鐸也是苦。他雖是半個儒生,可打從朝鮮跑出來後,十多年來乾的就是殺人越貨,擄人綁票的馬匪生涯,陡的從個刀口舔血的強人變成一個管賬管錢的大管事,那真是要多彆扭有多彆扭。
若非這事真是公公信重他,鄭鐸才不願沾手呢。
魏公公也知道鄭鐸不願意當這管家,所以他才給跟著便宜老師下崗的蔣方印去信,重金禮聘這位專業幕僚來替他打理這些事務。
鄭鐸,還是要替他魏公公衝鋒陷陣打天下的。
雖然有些奇怪公公為何要點家當,但鄭鐸沒有遲疑,就馬上去庫房取來賬本,一一報了賬。
先前公公打山東礦監陳增那裡弄來的二十多萬兩早就花完了,之後大的進項主要是從揚州鹽商那裡弄來的「借款」,大致有四十二萬兩,鎮江知府獻上的十萬兩,城中士紳商戶「負金請罪」的三十四萬兩,以及先前從泰州、高郵等地抄沒「勒索」來的十幾萬兩,打舟山定海衛中左所那裡「搶」來的六萬多兩,合起來去年的總收入不低,足有一百二十萬餘兩之多。
但這是賬面上的收入,實際卻沒有。
因為開支太大,僅皇家海軍和陸軍去年用去的錢糧開支就達到了四十餘萬兩,可就這麼大筆錢,攤到每個官兵頭上也不足五十兩。
當然,之所以在軍隊身上用了這麼多,主要是一開始為了奪權拉攏人心,公公大手筆往官兵身上砸銀子的緣故。
否則,絕計用不到二十萬兩。
吳淞水營每年從應天巡撫處領的錢糧開銷也就十八萬餘兩,這還是包括了吃空餉的結果。
而在抗倭援朝時出征的廣東水師,軍費開銷近兩百餘萬兩。由此可見,沒有戰事的大明官兵在官員眼中,不過比乞丐強一些,能讓他們不被餓死,就是當官的為朝廷著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