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走天下的「三皇五帝」 洪荒時代的遷徙往來:遠古「三皇」的遷徙神話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

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草木暢茂,禽獸繁殖。

五穀不登,禽獸偪(逼)人,

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最為久遠的歷史發展階段,被今天的歷史學家們稱為「傳說時代」,「傳說時代」是人類歷史的開始,是人類發展的「童稚時代」。也許「童稚時代」的記憶是最難以保留的,因此,關於這段久遠荒邈的歷史,留傳下來的大多是許許多多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女媧補天」的神話從一個方面告訴了我們遠古人們生活環境的可怖情形: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與現代社會的芸芸眾生相比,遠古年代無助的人們似乎更依賴於英雄的救護,於是乎,中國「傳說時代」的主角就是神通廣大、尊崇無比的「三皇五帝」。

而當我們翻閱歷史文獻與古代傳說故事時,很容易發現這些古代帝王都有著驚人相似的「行走天下」的事迹,可以說,傳說時代的「中國」的「四至八到」,不過就是這些古代帝王們的不倦「行走」所留下的地理印記。

根據北宋大史學家司馬光《稽古錄》等著作的記述,遠古時代中國的第一位帝王為伏羲氏。在伏羲氏時代,先民們尚處於茹毛飲血、衣皮食肉的原始生活狀態。飛禽野獸是主要的食物來源,而捕獵動物以充腹是相當艱難與危險的。伏羲氏發明魚網以捕魚,並教會人們豢養家畜。新的生活技能與生存方式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先民們獲取肉類食物,豐富了食物來源,這對於原始先民的生存與進化是極其重要的,伏羲氏也因此深受先民們的敬仰。

傳說中伏羲氏的都城在宛丘。宛丘在今河南淮陽縣境內,在先秦時代,宛丘是陳國國都附的一處非常出名的游賞之地。《詩經·陳風》云:「子之湯(音盪)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藉以喻諷陳國國君荒廢國事,遊玩無度。當然,宛丘的地域過於狹隘了,宋代學者朱熹在《詩經集傳》中就將整個春秋時代的陳國作為伏羲氏的遺址所在,他指出:「陳,國名,太皥伏羲氏之墟,在禹貢豫州之東,其地廣平,無名山大川,西望外方,東不及孟諸。」孟諸為先秦時代一處著名澤藪,在今天河南商丘市東北。可見,在遠古先民的記憶中,伏羲氏率領的部族曾長期游移於從今天河南淮陽到商丘的平原之上。

中國遠古時代第二位帝王是神農氏。神農氏又被尊稱為炎帝。神農氏的出現,是中國傳統農耕文明開始的象徵。他「教民耕農,故號曰神農。」古史傳說將農耕技術的發明與普及歸功於神農氏。原始農業生產使遠古的先民們類開始擺脫完全依賴天然果疏與禽獸肉類之困境,可以自己生產糧食。

傳說中神農氏的都城先在陳,後來又遷至曲阜。先秦時期的陳國正是伏羲氏部族的核心地,也就是說,神農氏首先承繼了伏羲氏的地盤,後來又遷徙至曲阜。古曲阜城,在今天山東省南部的曲阜市東北,曾是先秦時期中國東部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都會,傳說中多位帝王定都於曲阜及其附近,最後成為魯國的國都。《史記集解》引應劭曰:「曲阜在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史記正義》對此進行了詳盡的考釋:《帝王世紀》雲,「炎帝自陳營都於魯曲阜,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後,徙曲阜。少昊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顓頊始都窮桑,徙商丘。窮桑在魯北,或雲窮桑即曲阜也。又為大庭氏之故國,又是商奄之地。皇甫謐云:黃帝生於壽丘,在魯城東門之北,居軒轅之丘,於《山海經》云:此地窮桑之際,西射之南是也。《括地誌》云:兗州曲阜縣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築古魯城也。」

在古史傳說中,黃帝為炎帝之弟,也是「三皇」中的第三位,但黃帝時代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有著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開創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局面。古代學者們很早就把中華文明創始之光榮,一股腦兒地都歸在了黃帝的名下,黃帝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因此,很多史籍沒有將其列為「三皇」之末,而是將其列為「五帝」之首。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