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道、絲路與樓船——秦漢時期交通的開拓 4.通往雲貴高原的西南夷道

西南夷,是兩漢時期對巴蜀以西、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總稱。秦朝時,常頞初步開通了五尺道,聯繫巴蜀與滇池地方,並在沿線派駐了一些官員進行有限的管理。劉邦建立漢朝初年,因國內政局動蕩不定,無暇顧及邊防。北方的匈奴不斷南侵,嶺南的趙佗自立為南越王,西南方面的五尺道也被迫放棄。經過文景之治,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武帝即位後,改防守為擴張,在西南方向的主要舉措,就是開通西南夷道。

西南夷道由通向西夷與南夷的兩條路線組成,通向南夷地區的稱夜郎道,通向西夷地區的稱靈關道。

夜郎是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古國,秦漢之際曾與巴蜀、南越有過交通來往,但道路極其險阻。「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數百千里,阻險林叢弗能盡著。視之若易,行之甚難。」漢使唐蒙出使南越番禺時,南越人請唐蒙吃枸醬。枸醬是蜀地特產,怎麼會在嶺南出現?唐蒙一打聽,原來是通過牂牁江運來。牂牁江廣數里,直達番禺城下,西北通夜郎。唐蒙由此知道蜀地與嶺南有水路可以相通。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上書漢武帝,以夜郎兵去打南越:「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漢武帝任命唐蒙為郎中將,率兵千人、後勤人員三千人,從巴蜀筰關入夜郎,脅迫夜郎內附,置犍為郡(治所在今四川宜賓西南)。元光五年(前130年),發巴蜀兵卒千餘人,修築僰道至牂牁郡的道路,經僰道(今四川宜賓)、南廣(今四川筠連西南)至平夷(今貴州畢節),史稱為夜郎道。次年,西漢又在南夷道上設置驛亭。

靈關道又稱靈光道、旄牛道。元光五年(前130年),蜀人司馬相如上書漢武帝:「西夷卭、筰可置郡。」漢武帝任命司馬相如為郎中將,出使西夷,建越雋郡,並建成靈關道。靈關道東起犍為,接夜郎道,西至旄牛(今四川漢源南),然後南行至越雋郡。由越雋郡往南,可通今雲南大理、保山一帶,最遠達到滇池地區。

漢武帝開西南夷道,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才得以完成。唐蒙開夜郎道,時間超兩年:「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巴、蜀、廣漢卒,作者數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開靈關道,是以非常富庶的巴蜀四郡之財力、人力舉行。由於受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限制,而且西南少數民族也不願意歸順,開拓工程進行了數年仍沒有完成,於是成為一項舉全國之力進行的工程:

當是時,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糧,率十餘鍾致一石,散幣於卭僰以集之。數歲道不通,蠻夷因以數攻,吏發兵誅之。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都內。東至滄海之郡,人徒之費擬於南夷。

與此同時,漢與匈奴之間的戰爭還在進行,軍費開支巨大。最後,在公孫弘建議下,漢武帝放棄對西夷的征伐,一心致力於北部邊疆對匈奴的戰事。歷盡艱辛開通的西南夷道,成為聯繫巴蜀與雲貴高原各部族的重要通道,漢文化也由此通道傳入西南地區。但是,這種聯繫在漢代是相當不穩定的,巴蜀與外界的交通聯繫,仍以北方和東方為主,漢文化對西南地區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