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州、四荒與國中——先秦時期交通的形 1.《禹貢》九州與早期的水運網路

《尚書》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史書,相傳由孔子編訂。其中的《禹貢》篇,歷代相傳為大禹治水後親自所作,被認為是虞夏時代的作品。因此,歷代視《尚書》為諸經之首。今天,當我們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這部古籍時,就會發現這是一部最終形成於戰國時代的古籍。

《禹貢》記載了戰國以前華夏地區的水上交通網路。這種交通網路,是先民們經過長期探索而取得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有確切文字記載以前的遠古時代,過著群體生活。他們在採集和漁獵生活勞動中,不斷探索大自然。在陸上,逐漸走出了形似小徑的自然道路,這些自然道路隨成隨棄,正如《孟子·盡心》所比喻的山間小道那樣:「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先民們注意到洪水季節的一種特定現象:樹木可以在水中漂流。這一現象啟發人類製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1977年,考古人員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挖出了多支木槳。經測定,這些木槳距今年代為6960年±90年,屬於母系氏族社會遺物。2004年,在餘姚市田螺山遺址,又出土了兩件保存完好、加工精細的木槳,一件長110厘米並且柄部還有刻花,一件長150多厘米,至今保留著石器加工的痕迹。這是至今為止,發掘出的河姆渡文化同類遺物中最完整的木槳。這些木槳說明,先民們在距今7000年前,已經存在著水上活動或水運交通。《易·繫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獨木舟的出現,成為人類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到了大禹治水時,已經形成了一系列適應不同自然條件的交通工具。據記載,大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橇是一種由木板製成,形似船,比船短的一種交通工具,適合在泥地淺灘上使用。檋則是一種山行工具,裝在鞋下,上山時,前齒短,後齒長;下山時,調換方向,前齒長,後齒短。這樣,增加鞋與地面的接觸面,以防跌倒。

《尚書》的編纂者們,在《禹貢》一篇中記述了九州內的土壤、草木、礦產、田畝、賦稅、農產品、手工業品、交通運輸路線等。九州作為同一個政治區域,區域內的諸侯們必須向天子朝貢。由於九州之內有山有水,並不是一派平原,《禹貢》描述了當時以冀州為中心、以水運網路為主的交通運輸路線。

冀州,是九州的政治中心,在冀州的東北部有島夷,「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島夷,一般認為是住在今遼東半島一帶的部落。清人胡渭在《禹貢錐指》中持不同觀點,認為遼東半島有陸路可以通黃河流域,島夷應該指今日本、朝鮮半島。右碣石,一般認為在今河北昌黎縣一帶。因此,這條路線指的是遼東半島部族入貢人員,自渤海至古黃河口溯黃河西行。古黃河在今天津至黃驊一帶入海,有多個河口。

兗州是「浮於濟、漯,達於河」。「濟」指濟水,古人將其與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水)並列,稱之為「四瀆」,常與五嶽共受中原王朝祭祀。《禹貢》將濟水作為兗州與豫、徐、青三州的界河。濟水的流向大至在今山東定陶、巨野、壽張一帶。「漯水」是古黃河的一條支流,在今山東濱縣、利津一帶入海。兗州入貢的貨物有漆、絲、五彩的絲織品、布匹等,盛在竹筐里,乘船沿著濟水、漯水進入古黃河以達帝都。

青州是「浮於汶,達於濟」。汶水源出山東萊蕪,注入濟水。貢物有泰山特產的谷,有絲、枲(大麻)、鉛、松(松樹)、怪石(滑石、雲滑石、紫石英、陽起石等)。

徐州是「浮於淮、泗,達於河」。淮水也是四瀆之一,即今淮河及江蘇境內的廢黃河。古泗水源出今山東泗水縣北山,經曲阜、濟寧,東南向經江蘇沛縣、邳縣入於淮水。「河」字,《說文》及《水經注》均作「菏」,古菏水通泗水。因此,當時徐州的貢道是由淮河通泗水,由泗水入菏水,由菏水達濟水,由濟水通漯水,由漯水入於黃河。徐州的貢物有五色土、雉羽、嶧山南面的孤桐樹、泗水邊上的浮磬,以及淮河沿岸少數民族的真珠貝,供祭祀用的魚乾等。

揚州是「沿於江、海,達於淮、泗」。揚州區域包括今長江中下流直至湖南、江西北部,因此是沿長江而下至海口,再向北入淮水、泗水,經過徐州入冀州。貢物包括三色銅,以及象牙、類似於玉石的石頭、皮革、羽毛、旄牛尾、織貝、橘柚等。

荊州是「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江水、沱水、潛水、漢水是長江中游的四大河流,互相貫通,組成了一個水運網路。洛即今河南洛水,為黃河支流。長江中游的水道與黃河流域不通,中間必須經過陸路交通,故「逾於洛」,然後由洛水入黃河。所貢物品極為豐富,與揚州一樣,也有羽毛、旄牛尾、皮革、三色銅,更有椿樹、檜木、柏木、旱石,可以做矢鏃的砮石,竹箭的原材料箘,祭祀用的菁茅草,加工好的頭飾,長江中的神龜等等。

豫州是「浮於洛,達於河」。豫州在黃河南面,由洛水入於黃河,交通方便。所貢物品有漆、絲、麻、綢、細綿、礪石等。

梁州是「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潛水即今褒水。沔水即今陝西沮水,源出略陽縣,至沔縣西南入漢水。渭水源出甘肅渭源縣,東流入於黃河。由於漢水與渭水不通,中間必須由陸路交通相連。梁州貢物中,金屬有黃金、鐵、銀,石類有鏤、砮、磬,裘皮有熊、狐、狸等動物皮。

雍州是「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雍州位於黃河上游,自甘肅臨夏積石山起,沿河至今陝西韓城東北的龍門山。所貢物品有美玉等。

《禹貢》的九州貢道,可能只是古人的某種想像。但是,這種想像也是來源於古人的實踐,他們已經認識到這些河流之間是相通的,可以組合成一個水運網路。殷代的水運已經有初步的發展,卜辭中結構不盡相同的「舟」字,說明當時已經有多種形式的木船。九州的貢品,反映了各地的土特產狀況。貢品,或許也是商品,古人通過這個水運網路進行著商業貿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