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

葉縣城內,大將軍幕府。

天子車駕即將抵達葉縣,幕府長史裴俊不得不做兩手準備。

一方面維持府內的正常工作,彷彿不知道皇帝途徑這裡一樣;另一邊在城郊馳道邊設立帷幕,方便可能舉行的宴會,或者會面。

現在誰也摸不準大將軍的心態,越是親近大將軍,越是心腹,就越能感受到大將軍的複雜態度。

到底見不見皇帝,見了後又該說些什麼?

這些問題擺在面前,關羽獨居書房,似乎要參透明白。

就這樣,天子車駕越來越近,然後抵達葉縣,又繼續沿著宛雒馳道向魯陽移動。

當年漢軍、府兵與魏軍數年拉扯,幾度亡命搏殺爭奪的戰略據點就這樣輕易被皇帝的車駕抵達、經過、丟在身後。

車駕里,大漢皇帝劉禪經過令人壓抑、窒息的葉縣後,就突然身心輕鬆,彷彿迎來了新生。

可不知怎麼地,劉禪又感到有些悲傷,卻又怎麼都哭不出。

故面容松垮,坐在車裡目光無神,不知覺中就已天黑,抵達魯陽宿營地。

而在葉縣,跟在隊伍後面的百官隊列只好在葉縣附近宿營。

夜裡城郊設立的帷幕里篝火搖曳,丞相拖著同樣疲倦的身體在裴俊引領下繞過曲折的外環、中環帷幕,進入最裡面。

這裡地面已經過平整、硬化,中間是火塘,四周環形鋪設懸空木板,在深夜裡很是溫暖。

進來就見大將軍一人飲酒,仔細看是用小杯淺飲而非借酒澆愁,丞相不由安心:「雲長公?」

「孔明先生……」

關羽要起身迎接,諸葛亮趕緊兩步走到近處伸出手抓住關羽剛伸出的手,就索性坐到關羽小桌的對面,一起坐下。

關羽只覺得自己身體衰老、行動遲緩,連這種舉手之間的小事都到了別人要遷就、回護的餘地,不由長吁短嘆,哀傷浮於言表。

待裴俊幾個人搬來另一張小桌,讓關羽、諸葛亮拼桌對坐,又端來備好的菜肴、肉糜粥、熱茶後,這些人識趣退出。

見都走遠了,關羽見對面的孔明先生神情關切,就強自振奮說:「丞相旅途勞動,先用餐為好。」

諸葛亮只好先端起碗,握著木勺享用溫度適宜的肉糜粥。

這是一份頗有新潮流的肉糜粥,除了剁碎的羊肉粒、小米、糯米、蓮子外,還有泡發的干鮑、貝肉、紫菜等等細碎的海產乾貨。

故口感滋味咸鮮,對疲勞的人很有好處。

一碗肉糜粥下肚,丞相大抵吃了七八分飽,又將稍稍變涼的熱茶水酌入碗里輕輕搖動,茶水很快變涼才美美的飲一口,放下碗坐正身子,算是用餐結束。

一頓飯吃完,關羽才安心:「丞相體弱之事已為公卿所知,值此天下大變之際,丞相更要注意安康,莫要為瑣事所累。」

囑咐完,關羽就問關心的幾件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江都究竟如何安排?」

諸葛亮回答:「裁撤江都尹重設荊州一事引發爭執在南陽,南陽爭執在司州。」

江都是季漢的江都,不是前漢、後漢的江都,也非新朝的江都。

因此新朝設立的行政體系里會裁撤江都尹,恢複荊州。

正常的郡守是正四品,京兆尹、河南尹、江都尹是正三品,這就是差別。

各郡只有郡尉,而京兆尹、河南尹、江都尹是分管片區的駐地都尉,還有其他配屬的職務,普遍是高配。

整體行政編製是與朝廷中樞掛鉤的,不僅有政務上的對接,還有財政上的對接。

換言之,江都如果沒有朝廷,只保留一個江都尹的行政待遇、框架,那麼以江都尹一地的稅租……也就勉強能滿足江都尹的日常行政開支。期間想要搞什麼開發、水利維護,這都需要從外借貸,或者臨時增加稅租。

田信那邊就是要節省編製,壓縮行政人員的俸祿支出,使江都尹……即南郡地區能有健康的財政。

表面上現在爭端在於新朝是否尊奉季漢的一些傳統、特殊之處,實際爭的就是江都尹附帶的一系列行政編製,以及都城的政治、經濟待遇。

別的不說,其他州郡的官員擬任、外放時,會有一條迴避原則。

而京畿出身的官員外放時,是不需要太過顧慮迴避原則……這個原則很重要,有時候你再合適,可這條規則就卡死你了……甚至會卡死一批人,導致這個職務因為缺乏合適的官員任職而空缺。

江都尹江都尹,承認這個官職就意味著承認江都尹轄區內的士民戶籍屬於王下民,是畿內戶籍,今後各種新朝針對司州的利好政策也能援引、落實到江都尹。

鄙視鏈自古就存在,古有國人鄙視野人,今有畿內鄙視各州,州治鄙視郡治……一層層下來,鄉里人鄙視下面村社、里社的人,這些人又會鄙視住在山野荒僻地界的人。

沒有鄙視鏈的人生是沒有優越感、幸福感的人生,江都尹編製更重要的不在於官吏的行政開支,就在本身的政治待遇上。

先是有當年田信粉碎南陽豪強遷移江都的兩萬餘戶,後來又有陸續遷移到江都的朝廷百官的宗族近親。

如果保留江都尹,那生活在江都尹治下的這些人依舊能享受到新朝第一流的待遇。

眾所周知江都有便利的水運,是溝通長江上游、下游的重要貿易城市,還能向南連接嶺南,能利盡南海。

而本身有水網密布,有《防疫救護十二策》為生活綱領,開發沼澤、濕地地區的天然險阻已然散去,使得農業擁有了極大的發展前景。

這樣一個商業、農業雙重極大優勢的大都市,如果再得到京畿郡縣的政治待遇……今後不說發展成何等模樣,起碼能維護各家的正常發展,不會被北府體系出來的各種集團壓制、蠶食。

因此保住江都尹的編製,就是給荊益士人留一個自留地。

這是長遠的利好,而江都尹附帶的龐大編製又是極好的入仕渠道。

因此既想要江都尹的行政待遇,還想要保住冗雜的江都尹官吏編製。

至於江都尹本地稅租不足以支持行政用度……這是註定的,不從周邊郡縣吸血的都城,就不是好的都城。

不僅諸葛亮的荊益士人親舊集團在過去幾年裡遷徙江都,或在江都置業;關羽的荊州軍舊部也有很多留在江都發展。

當年荊州軍的軍吏,與諸葛亮的荊益士人親舊集團……存在人員重疊現象也是正常的。

如果江都尹裁撤,恢複荊州建制……那這些人將失去最大的果實。

至於遷徙關中或雒陽,去充實這兩個地區……抱歉,先秦、兩漢的歷史已經證明這是自取死路。

再強的外地豪強,去了畿內只能淪為補血包,是充實京畿的資源,是以血肉的形式去畿內,依附於原有的筋骨。

留在江都、保住江都尹編製,那他們將會有用十分明朗、開闊的未來。

若是執意追求『畿內』、『王下民』這類政治待遇,那麼就會被北府貴戚碾碎成渣,在兩三代人的時間裡被吞噬、兼并。

京畿都城,歷來是吃人的。

看不上普通百姓那點微末血肉,就喜歡吃大族豪強,開張就能吃三年。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漢末的動亂源頭之一……皇帝無法再遷徙地方大族到畿內,借勛戚、宦官等爪牙消磨、撕碎這些崛起的宗族力量;而宗族盤踞地方越發的強盛。

皇帝為了壓制外地豪強汲取資源,於是後漢就突然有了典型的宦官集團……這幫傢伙是複雜的,即依靠皇帝,幫皇帝汲取外地豪強的資源;他們又出身地方豪強、寒門,依靠皇帝反對、攻擊敵對的豪強大族。

如果後漢能向前漢那樣將各種崛起的大族強制遷移到畿內,化為王朝的血肉養分……那自然不需要豢養、壯大宦官集團。

原來正常的消化體系完蛋了,無法恢複,才有了宦官集團這種畸形的東西。

而後宦官集團得以傳承,不是宦官強大,而是地方大族越發強大、根深蒂固……作為這些人的剋星,宦官集團才得以一代代傳承。

現在新朝江都尹是否保留編製,影響的十分深遠。

甚至一切行政規劃安排妥當的話,今後甚至能避免宦官干政……說到底,宦官的職權,與新朝的門下省近臣類似。

當門下省近臣能替皇帝達到任務目標時,自然沒必要經營宦官,借這種扭曲、不正常的手段去達成目標。

當然了,如今未來門下省的近臣不能維護皇帝、壓制外地大姓,那麼宦官集團會再一次蘇醒,作為陰暗爪牙去壓制、迫害外地大姓。

而這些太過遙遠,當下關羽只關心自己荊州舊部能否在新朝站穩腳,獲得應該享受的戰果。

諸葛亮的回答,也令他明白了。

江都尹這個編製絕對會取消,執意享受京畿王下民政治待遇的人……可以遷徙南陽,去充實南陽。

因為南陽會劃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