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

「奈何愛子委質於北,心中紛擾思緒混亂,已無力觀望天下之變。」

「謹望漢軍挂念太子妃顏面,凱旋之時留我兒性命。」

「三日內,我軍就沿淝水退兵,德艷也要多加珍重。」

孫權親自送宗預出營,宗預手持孫權寫給關羽、劉備請求休戰的國書,不無遺憾的表示:「大王以父子情誼為重,我軍又乃正義之師,自能成全大王。」

宗預就此告別,先是飛騎通報關羽,自己撤歸時途徑汝口又與收拾行裝的潘濬遭遇。

潘濬本不欲見宗預,但宗預強求,潘濬只好領著十幾名將軍、中郎將一同來見,免得孫權猜疑。

宗預下馬,拱拱手:「承明兄,聽聞吳軍將空手而歸?」

「此言謬矣,我軍乃系王師,不犯百姓秋毫。」

潘濬笑容爽朗,洋溢自信:「中原士民觀我軍言行,自會傾心,待明年我軍再出兩淮,必能有所獲。故,我軍得士民之心而歸,算不得空手而歸。」

宗預看看潘濬身後的十二元辰將軍、中郎將,又看向潘濬,微微頷首:「此王道也,就怕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德艷,天下紛紛擾擾三十餘年,焉能速定?」

潘濬語腔略慎重:「即不能速定,我主吳王年富力強,十年生聚,十年征討,何愁大業不定?」

「二十年後再定天下於一?」

宗預伸出兩根指頭,仰頭看蒼白的天空:「我軍,意在兩年之間!」

戰爭已經波及兩代人,最好在當代人里解決掉。

宗預的回答,讓潘濬臉色反覆變化,最終還是緊繃著麵皮:「那潘某拭目以待。」

「承明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前者泛泛如江中蛟龍,雖興風作浪,亦不過隨波逐流。曹孟德、袁本初能算真英雄,陛下、關公、夏侯及諸葛丞相,皆改易天命再造時勢之真英雄也。」

宗預對著東邊微微拱手:「非是我輕視吳王,吳王只可與衛公、趙公比肩,遠不如關公、丞相、夏侯舉止方正,可為萬世楷模。」

潘濬不做點評,宗預又問:「我知承明兄與夏侯相互輕視,請問承明兄,夏侯治下,可有貪腐?」

田信的勇猛,可以在戰場上激勵、鼓動所有人跟著一起勇猛,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事情。

最最不能理解的是昭陽邑、北府的吏治,竟然沒有各種見不得光的事情。

彷彿一個個到了田信麾下,就能戒掉親親相隱,偏頗行事利人利己的習氣。

宗預所問,潘濬不能回答,他也是個驕傲的人,做不出故意抹黑的事情。

曹操生前,吏治就數江東最為繁冗敗壞;孫權大清洗期間人人自危,可能是因為職務變遷太過迅速,許多人還來不及適應新身份。

漢軍東征,漢口決戰以來,江東吏治迅速敗壞,才有了潘濬變法的溫床。

變法以來,舉薦問責制度落實到位,江東吏治迅速好轉……可再好轉,也比不上田信的北府。

不管是北府內的司直張溫,又或者被俗稱為『陳相』的陸議,都能完美的充當道德、行為楷模,田信本人以身作則,田紀、田允又不管物資、人事調動方面的工作,不執法自然就不會枉法。

田氏宗族可以說是贏家通吃,管住手,管住嘴,基本上前程無憂,犯不著因小失大。

關羽、張飛也是一樣的道理,沒必要去做這種不上檔次的事情。

一句話問住潘濬,宗預也不多做追問,辭別向宛口疾馳。

宛口,漢軍也在進行前線會議。

關羽、張飛、田信、馬超、馬良一同參加會議,吳懿意外戰死,讓張飛臉色不是很好看。

曹休率部東撤,戰機變動,許多機會就此顯露,擺在面前。

劉備中軍未至,現在擺在面前的就兩個戰機,一個是乘勝追擊,乘曹洪衛軍戰意還在散亂狀態,張郃急行軍部伍疲憊之際,向魯陽、摩陂發動猛攻。以此打開宛雒通道,將魏軍趕到伊闕關之北,堵在那裡。

另一個是攻掠義陽、汝南,走陳郡、梁郡、譙沛向徐州的彭城、下邳迂迴進擊。

這條路可能會跟北上的吳軍遭遇……這是個好機會,馬超、張飛躍躍欲試。

特別是潘濬辛辛苦苦訓練的大吳新軍,誰不眼饞?

只要換一茬軍吏,就是大漢主力軍團的營兵。

很遺憾,這兩個進攻方向跟田信沒關係,跟關羽也沒關係。

劉備中軍抵達前,關羽要守備宛口、圍困張遼,這樣保守的打法,雖然不能取得勝利,但也能規避失敗。

田信擔子更重,以北府二十六營兵遮蔽東北方向的魏軍主力,只要站穩在那裡,本身就是奇功。

裴潛的豫州軍團潰散,依舊有七八千人,匯合曹休、夏侯尚、蘇則、曹仁以及後續將要到來的曹植、臧霸青徐軍團,這些都是田信需要阻隔的對象,將近十五萬。

擋住他們,拖住他們,本身就是極大勝利。

兩個進攻方向,各自有一個問題要想明白。

向北打曹洪、張郃,能不能幹凈利索將這七八萬人擊潰,趕回伊闕關?

伊闕關是魏軍防禦的屏障,也是監牢,任何一支漢軍軍團就能封死伊闕關,將張郃、曹洪,後續可能抵達的曹彰擋在伊闕關裡頭。這批魏軍主力想要衝殺出來,反而要進攻漢軍在關外設立的防禦工事。

單憑張飛一支軍團的力量,很難辦到這些,可關羽、田信、馬超都有各自的防守任務;等劉備中軍集團抵達,張郃、曹洪也能穩定軍心,休養氣力,完成戰鬥準備。

所以北路不妥,唯有走汝南東進。

這也就要面對一個問題,吳軍算不得問題,要面對的問題源自豫州士族,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招撫政策。

袁紹、曹操的強盛,就是汝穎士族集團強盛的代表體現;汝穎士族之東,還有曹操的根基,譙沛寒門武人集團,說白了,就是地方豪強、寒門士人。

再是寒門,也是聚族而居的。

一些事情,汝穎士族、譙沛武人已經做下了,不能因為他們人多勢眾就姑息。

就如曹操受封魏公以來屢屢掀起的清洗,汝穎士族、譙沛武人是人命,被曹操、曹丕父子連續誅連殺死的漢室忠臣家族就不是人命了?

可終究是人命,處理這些人,勢必要染血,染很多的血。

這個血必須要放,從劉備以下,沒人會迂腐反對,也沒人願意姑息養奸。

田信等三恪家族願意干這個事情,與國休戚與共,劉家不怕這點血,三恪家族也不怕,可終究是血。

關羽不願意這些血染臟劉備的衣服,也不願染到張飛、田信手上……那麼趙公超,做這些事情比誰都手熟,堪稱當世第一利劍。

趙公超是怎麼想的呢?

馬超見張飛忿忿不平,田信唯關羽是從,關羽又願意給自己機會……自己哪能錯過?

不就是殺人?

世上還有比誅殺仇虜更痛快的事情?

沒有,馬超欣然願往:「某願立軍令狀,以項上人頭作保。不破豫州,某提頭來見!」

這話出口,張飛也沒話可說,不情不願扭頭去看別處。

關羽側目去看田信,馬超也跟著看過來,面露期望之色。

田信微微頷首:「趙公馬踏中原,待陛下出宛口,我北府兵自會接應趙公,會師青徐,與趙公一齊匡扶漢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