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赤袍

田信親率五百驍銳夷兵押解兩千降兵軍吏去江陵城中軍營安置,就等糜芳上鉤。

五百夷兵由林羅珠統率,田信召集林羅珠及五名屯將,當眾一劍切斷一枚直百錢,將半錢遞給林羅珠,囑咐各人:「若有人持另半錢來傳令,當速行。若有罪責,某一力承擔。」

「領命!」

林羅珠俯首拱手,從懷裡掏出一塊巴掌大『林』字刺繡白絹裹好半錢,又收入懷裡。

刺繡白絹是他的負章,作戰時綁在背後的軍階標識物。

田信也將半錢收入自己盛裝『虎牙將軍印』的厚厚錦囊里,才離開軍營徑直去旁邊的關羽府邸。

這回府邸衛士引著田信從正門而入,田信稍作等候就見到了關夫人。

關夫人領著關興,見田信還穿著最初時的素黑吏服:「孝先已是軍中大將,再穿黑服有失威儀,恐為人笑。」

說著還拍拍關興肩膀:「快去將新制的赤袍冬衣取來。」

關興疾步而去,田信苦笑:「夫人,麾下吏士還未更易冬裝,我為一軍之主,本就無根基,自該與吏士同甘共苦才是。」

這時候女僕送來茶點,關夫人故作不快:「我雖是婦人,也知軍有力行將、禮將、止欲將之分。夫為將軍者,能有其一便是良將。孝先欲要三者兼備?」

這時候關興從後抱來厚厚一領鮮紅赤袍,依律,軍吏、武官要穿象徵武勇、熱情的赤袍。

田信陞官太快,以至於最初廖化給他準備的吏服遠遠跟不上級別躍遷。戰時也沒那麼多講究,白龍魚服者為數不少。

不過現在虎牙將軍已是極限,沒有三五年沉澱,不可能再做升遷。

關夫人抬手示意送到田信面前,並笑說:「定國前時回來特意囑咐,讓家裡給孝先縫製一領冬衣。正要遣人送到軍中,不想孝先今日自己來了。」

關興也捧著色澤艷麗、華美的刺繡赤袍冬衣到田信面前,仰頭期望:「大兄,請。」

田信伸出手接住,右手輕撫質地絲滑、輕柔、蓬鬆,觸及就指尖暖暖的刺繡冬衣,上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好的絲料。

也只有母親才會在深秋的時候反覆囑咐自己要穿暖,思念及此,田信眼睛酸酸:「定國兄、夫人……唉,信就收下了。」

捧著七八斤重的刺繡冬衣落座,田信淚珠止不住的滾落,緊咬下唇哽咽不已。

牙齒咬破下唇,血液、淚水混著從下巴滴落在赤袍。

關興詫異不明所以,回頭看母親,關夫人微微側頭,關興後退到屏風後,關姬站在屏風後從隙縫觀看,捂著嘴也是不明所以。

關夫人也扭頭過去,田信臉貼在赤袍冬衣無聲哽咽。

許久,田信才整理好情緒,以衣袖擦乾面容,聲音略有變色:「信思念母親已至失態,讓夫人見笑了。」

「何笑之有,人之常情耳。」

關夫人也拿手絹輕輕點自己眼角,微笑勉勵:「阿興甚是仰慕孝先,聽孝先在軍中常說教夷兵。阿興又是頑劣年紀,孝先閑暇時不如來家中教導阿興。」

田信已恢複情緒,說:「夫人,信此來特為告誡。府上男女近期無必要之事,還請不要出行。府中若有鎧甲戰具,也請備在左右。城中有變,也好自守。」

關夫人臉上笑容漸漸斂去,神態平靜。

田信繼續說:「我已遣麾下銳士五百入駐城中軍營,若遇變故還請夫人接納入府,以便固守。大約明日午後,君侯會有回應。夫人也不必過於在意,也可能是我杞人憂天,虛驚一場。」

「好,孝先也要多珍重。」

「謝夫人關懷,信告辭。」

田信捧著暖融融的赤袍冬衣起身走出大廳,仰頭看漸漸升起的白日。

他剛走到正門,就見黃權正要下馬,黃權面帶輕笑:「孝先,好事呀,吳軍左護軍呂蒙病重,吳侯以右護軍陸遜陸伯言相代。」

說話間黃權抬手搭在田信肩上重新走入正門裡,邊走邊說:「吳侯使者至江陵,重申此事。並說陸遜率軍將至巴丘,坦言有防範左將軍之意,請我軍不必驚詫。左將軍,真威震天下也!」

走十二三步,黃權臉上笑意已不見了,低語:「此敵虜虛實之計也。」

田信舌尖輕抿下唇,血腥味格外提神:「護軍,我這就渡江去南岸。」

不想黃權伸手拉住他手臂:「將軍,擒傅士仁乃小事爾,何勞將軍親往?」

「不,我當親往才可萬無一失。護軍,潘承明現在何處?」

「正接待吳侯使者,乃吳侯從侄孫儀。」

黃權冷笑:「孫儀帶賀禮五船,將入益州拜見漢王以賀襄樊大勝。潘承明、糜子方設宴相待,今日潘承明恐無法隨將軍前往公安。將軍擔憂旁人敗壞大事,就由黃某親去公安。」

田信遲疑,黃權又說:「今降軍分置江陵、糜城二地,虎牙軍也一分為二。此勢必為孫儀所知,江陵事變就在眼前,將軍不可輕動。待明後兩日,將軍盡遷降軍於糜城。」

公安丟了就丟了,穩住降軍,保住江陵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黃權自有衡量,田信後退兩步,掖夾赤袍冬衣鄭重拱手:「末將領命。」

馬超這位左軍主將來了,也要給黃權面子,給黃權面子就是給劉備面子,反之亦然。

議定此事,黃權也去找關夫人,傳達警訊,以作最壞打算。

田信重新走到街道上,就見幾輛驢車從軍營里走出來,于禁身披綠錦袍,頭髮花白正與左右降將聊天。

他餘光瞥到田信,見田信懷裡抱著大團鮮艷如火的刺繡冬衣,臉上笑容僵化。

隨即斂笑,對田信微微頷首,田信也笑著點了點頭。

目送三輛驢車走遠,田信自嘲:「還真是巧合。」

回到舊城軍營,田信鋪開白絹地圖,研究吳軍兵力。

有點可惜,打頭陣應該不會是孫權本人。

現在漢軍氣勢正盛,沒有一定把握前,孫權應該不會主動出現在戰場。

能參戰的吳軍前鋒將領也就左護軍呂蒙、右護軍陸遜、豫章太守孫賁、水軍濡須督蔣欽、江夏守將孫皎,還有鼎鼎大名的偏將軍潘璋。

呂蒙、陸遜合軍就有三萬餘;孫賁、孫皎這對孫權的堂兄弟各擁萬人,蔣欽所領水軍也有萬人規模,潘璋隸屬孫權的中軍,所部應該是精銳。出征必然會增兵,估計也會是萬人規模。

不計孫權本人率領的後繼大軍,僅前軍就有七萬。

這是實打實,有據可查的七萬。

或許會有一兩人率部做駐守、中轉,直接參戰兵力最少也有五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