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桑葉」帝國:清代的疆域與政區 7.烏里雅蘇台將軍

清政府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立定邊左副將軍(即烏里雅蘇台將軍),統轄漠北喀爾喀蒙古四部及科布多(今吉爾格朗圖)、唐努烏梁海地方,駐烏里雅蘇台(今扎布哈朗特),通稱外蒙古。

在蒙古族游牧地區,清政府採取隨俗而治的方法,仿照滿族的八旗制度並加以改造後,實行盟旗制度。旗的長官稱為札薩克,掌管一旗之內的軍政與民政等事務。數旗合在一起,組成一盟。盟的長官稱為盟長,設正副二人,負責主持各旗的會盟事務,並且代表皇帝監督各旗。

喀爾喀四部為北路土謝圖汗部二十旗、東路車臣汗部二十三旗、西路扎薩克圖汗部十九旗及中路三音諾顏部二十四旗;科布多設置參贊大臣,管厄魯特、烏梁海十七旗;唐努烏梁海在喀爾喀蒙古西北部,分為五旗(庫蘇古爾烏梁海旗、托錦烏梁海旗、薩拉吉克烏梁海旗、唐努烏梁海旗和克穆齊克烏梁海旗)和四十六佐領,分別隸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扎薩克圖汗部及三音諾顏部。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同治三年(1864年),俄國通過與清政府簽訂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了唐努烏梁海西北十佐領及科布多所屬阿爾泰淖爾烏梁海二旗。之後在同治八年(1869年)簽訂的《科布多界約》和《烏里雅蘇台界約》兩個界約,進一步完善了俄國對這些地區的侵佔。光緒九年(1883年)又勘改科布多邊界,按《中俄北京條約》劃定了兩國邊界。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設阿爾泰辦事大臣,駐承化寺,分管科布多西南部阿爾泰烏梁海、新土爾扈特、新和碩特三部地區。

1911年,唐努烏梁海中部二十七佐領為俄國強佔,東部九佐領為當時宣布「獨立」的喀爾喀封建領主佔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