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強幹弱枝」的新嘗試:北宋與南宋(含遼金西夏)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5.岳飛北伐與「紹興和議」

「靖康恥,猶未雪」,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的《滿江紅》中的這句話,道出了北宋亡於金的一段辛酸歷史。

1125年,金滅遼之後,隨即調整部署,將進攻的目標轉向了宋。同年十一月,金太宗完顏晟兵分兩路,發動了對北宋的侵襲,想要分進合擊,奪取北宋的東京開封府。雖然遇到宋朝軍隊的抵抗,金西路軍被阻止在太原城下,但是金的東路軍卻攻下燕山府,並在燕山府守將郭藥師的引領下,迅速南下,強行渡過黃河,直逼北宋的東京。

剛剛從宋徽宗趙佶手中接過皇位的欽宗趙桓,得知這一消息後,想要棄城逃跑,但被兵部侍郎李綱勸止。於是欽宗命令李綱為東京留守,統領兵士守衛東京。但是由於欽宗懼怕金兵,一心想要議和,因此沒過多久,便將李綱的職務罷免,遣使與金議和,同意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割讓給金。金東、西兩路人馬先後北撤。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以宋未能履行和約中的條款為借口,再次兵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這次金兵來勢兇猛,很快便形成兩路會攻東京的局面。由於這時宋廷主和派大臣已佔據了上風,宋欽宗對金提出的宋、金兩國以黃河為界的苛刻要求完全接受。本來欽宗以為如此金便會退兵,但沒想到,金兵仍繼續攻城,最終將東京攻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等俘虜北去,北宋滅亡了。這就是「靖康恥」。

金兵北還時,將宋宗室人員全數掠走,親宗室中只有在河北部署軍事的康王趙構幸免於難。於是在同年(1127年)的五月,宋朝舊臣共擁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1138年,又將都城設在了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這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歷史上被稱為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

南宋建立後,高宗趙構本想偏安於他的半壁江山了事,但金並不給他這種機會,仍然長驅南下,進攻南宋。因此,南宋與金之間的爭戰又連年展開。在南宋抗金的過程中,岳飛(1103~1142年)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

早在北宋末年,岳飛就從軍參加過抗遼的戰爭。南宋初,他又隨王彥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抗金。後又參加開封保衛戰,被東京留守宗澤所賞識。紹興二年(1132年),他三十歲的時候,便已經成為了守衛長江中游的主帥。

紹興四年,岳飛奉命率兵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趨襄陽(今湖北襄樊),向金在1130年所冊立的統治河南、陝西大部地區,與南宋對峙的宋朝降將劉豫的傀儡政權——齊國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很快就收復了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州市)、鄧州(今河南鄧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陽軍(今河南信陽)等六州軍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由此控制了長江中游,打開了通往川陝的渠道。此後,岳飛又帶兵收復了今天河南西部與陝西南部的大片失地,擊敗金與偽齊軍的反撲,兵臨蔡州(今河南汝南)。

金朝在軍事進攻南宋失利之後,採取了「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在紹興九年廢掉劉豫的齊國,將偽齊政權所佔領的河南、陝西地區歸還給南宋,雙方達成和議。

岳飛對這次宋金和議持堅決的反對態度,多次上書要求收復被金佔領的失地,但是都遭到了力主投降的宋高宗與宰相秦檜的拒絕。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朝撕毀與南宋訂立的和議,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佔領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

岳飛派一部分兵力迂迴側擊金朝東京一帶的軍隊,自己則率主力人馬從正面反擊,直趨中原,很快收復了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形成東西並進之勢,威逼東京的金軍。在隨後的偃城(今河南偃城)之戰與潁昌之戰中,兩次擊敗金軍的反攻。連金兵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準備揮師渡過黃河、進一步北伐時,宋高宗為了向金乞和,下詔命令岳飛等各路抗擊金兵的宋軍班師回朝,使得岳飛想要恢複中原的計畫功虧一簣。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雙方訂立和議:南宋對金稱臣納幣割地;金與南宋兩國以秦嶺、淮水為界,中間唐、鄧二州屬金。由於這個和議是在紹興年間簽訂的,因此被稱為「紹興和議」。從此,南宋與金兩國形成了較長時期對峙的局面(參見《南宋與金對峙形勢示意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