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可汗」的疆土: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1.隋的政區改革與域外拓展

公元577年,北周滅掉北齊,將北方統一。此後不久,北周的大權即為楊堅所篡奪。581年,楊堅逼周靜帝讓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建立隋王朝,改元開皇,楊堅就是歷史上的隋文帝。到589年,隋又將偏踞江南一隅的陳滅掉,終於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動蕩局面,使天下重歸一統。

(1)「罷天下諸郡」

就在隋統一全國前夕的583年,隋文帝完成了一項重大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在南北朝後期,州郡的濫置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特別是州的大量增設,已使得郡一級的區劃名存實亡。面對這種情況,北齊文宣帝在位時,曾有過一次大的整頓,省並了三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一百八十九縣、三鎮、二十六戍,幾乎是當時所有郡縣的一半數目。但是這種簡單省并州郡的辦法,並不能抑制日益惡化的政區混亂狀態。對地方行政制度的徹底改革,已勢在必行。隋朝取代北周之後,大臣楊尚希向文帝上表,他講道:現在的郡縣比過去多了很多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方圓,居然設立了好幾個縣,有的地方戶數還不及一千,竟然要由兩個郡來管理。針對這種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他建議要對行政區划進行一番改革,「存要去閑,並小為大」。隋文帝對楊尚希的意見十分重視,但他經過認真考慮之後,並沒有採取將州郡省並的簡單辦法,而是把州郡縣三級中的中間一級郡去掉,即「罷天下諸郡」,以州直接領縣,簡化了政區的層級,使行政區劃又重新回到了二級制。隋滅陳後,又將這一舉措推行到了全國。實行郡縣二級制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使中央的政令容易通達到地方,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出現地方割據。

隋文帝的這項改革,雖然是成功之舉,但是仍然不能徹底解決州縣數目過多的問題。經過魏晉南北朝,州、縣的數目已變得非常多,州、縣的區劃也已經變得不能再小了。隋朝初年,僅州的總數就有三百多個。如此龐大的規模,讓中央政府來直接管轄,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調整州、縣的數目與範圍,就成了隋朝中央政權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這項任務最終是由隋文帝之子煬帝來完成的。大業三年(607年),煬帝下令省并州縣,隨後又把州改稱為郡,回到與秦漢相似的狀況。經過這次調整,到了大業五年,全國變為了一百九十個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縣以上的機構與南北朝時期相比,大大精簡了。

隋代郡設太守,並且設置贊務(後改為丞)輔佐太守。之後又在太守之下、贊務之上,增加設立了通守一職,用來牽制太守。各郡在每年年底,都要由太守或上佐進京述職,這在當時稱為朝集使。另外,又別置領兵的都尉、副都尉,不屬郡管轄,在地方上形成了軍民分治的體制。

此外,隋煬帝還很仰慕漢代的制度,因此他又仿照漢武帝當時的做法,在郡之上設立司隸、刺史,分部巡察各地的情況。

(2)域外拓展

東晉以來,由於南北長期處於分裂之中,戰爭便大多發生在長江與淮河之間。南朝雖然信誓旦旦地聲稱要早日收復中原故土,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實現。故土尚且不能光復,向域外的拓展就更談不上了。北朝到了北魏分裂之後,成為東西對峙,也同樣出現了南朝那種無暇外顧的情形。這一局面,在隋煬帝時終於被打破了。

煬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當時雖然天下已經一統,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一心想要開拓疆土,擴大帝國的領域。

先來看一下南方。在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派大將軍劉方率兵平定了南方的林邑國,林邑王梵志棄城而逃到海上。林邑國在今越南中南部,本是漢朝最南端日南郡象林縣的領地。192年,當地人區逵建林邑國,脫離了漢朝。此後林邑國又不斷向北擴張,到南朝後期,已將日南郡境全部佔據。劉方平定林邑國後,隋在其地設置了盪、農、沖三州。不久,又改為比景、海陰、林邑三郡。在這三郡之中,比景、林邑設在故日南郡地,海陰郡的位置則更南,大致到達了今越南的南圻一帶。幾個月之後,劉方班師回朝,林邑王梵志恢複了他自己原來的領地,並派遣使節向隋朝謝罪。從此,林邑國朝貢不斷。

除此之外,隋煬帝還將海南島重新收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在前文曾經提到過,海南島首次為中原王朝所據是在西漢武帝時,當時,漢武帝曾在島上設置了珠崖、儋耳二郡。昭帝、元帝時,由於當地人民的反抗,這兩個郡只得被先後放棄。三國時的孫吳與南朝的蕭梁雖然也曾分別設立過珠崖郡和梁州,但都不是在海南島上。隋煬帝時,海南島之所以能夠重歸中原王朝,與當地俚族首領冼氏的活動密切相關。

冼氏世代為南越的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洞」,在當地聲望非常高。南朝梁大同初年,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太守馮寶娶冼氏女為妻,此人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冼夫人。隋朝初年,冼夫人迎隋將入廣州,隋文帝冊封她為譙國夫人,統轄六州兵馬。海南島就在這六個州中。譙國夫人去世後,隋煬帝便把冼氏所控制的地方收歸中央政府。大業六年(610年),隋朝在海南島上設置了珠崖、儋耳、臨振三郡。於是,海南島自西漢元帝放棄珠崖郡之後,歷經七百五十年的時間,重新又成為了中原王朝的疆土。

再看北部。當時,隋朝主要是與突厥人在爭鬥。突厥原是匈奴的別支,552年滅掉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國。北周末年,沙缽略當上了突厥的可汗,並與北周大貴族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結為夫妻。隋文帝奪取了北周政權以後,千金公主極為不滿,她勸說沙缽略出兵中原,為北周報仇。開皇三年(583年),突厥四十萬軍隊,大舉入侵隋朝的西北邊境,掠奪了大量的人口與牲畜。隋煬帝得知這一消息後,派楊弘、高熲和虞慶則等人率領軍隊,分路出塞進行反擊,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大敗沙缽略。之後,突厥內部發生爭鬥,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東突厥位於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住在阿爾泰山以西到雷翥海(今裏海,一說鹹海),包括了今天的準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

隋朝對突厥實行離間的政策,把宗女安義公主嫁給了東突厥的突利可汗,反將前來求婚的突利可汗的哥哥都蘭可汗拒絕掉,這就加深了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爭鬥也就變得不可避免。開皇十九年(599年),突利可汗被都蘭可汗打敗後,只得轉而投降隋朝,被封為啟民可汗。沒過多久,都蘭可汗被他的部下殺死,啟民可汗便佔據了都蘭可汗的故地,這樣東突厥便全部歸服了隋朝。

其時,西突厥的達頭可汗一心想要統一東突厥,結果反被隋軍打敗。大業七年(611年)西突厥的處羅可汗被他的叔叔謝匱擊敗後,率領部眾投降了隋朝。

隋朝降服了東、西突厥之後,乘勢佔據了河套一帶,設置了五原、榆林等郡來進行管理。

下面,讓我們把目光從北疆再轉向西部邊陲。隋朝的西部邊境與吐谷渾為鄰。吐谷渾本來是鮮卑徙河涉歸的兒子,西晉末年,率部西遷,佔據了今天青海和新疆東部。後來他們征服了羌人,建立了吐谷渾國。

隋文帝初年,吐谷渾曾進擾邊境。後來吐谷渾又控制了西域的鄯善等地,使隋朝通向西域的道路受到嚴重阻礙。大業五年(609年),煬帝派楊雄、宇文述率兵擊敗吐谷渾,「自西平臨羌城(今青海湟源境)以西,且末以東,祁連山以南,雪山(今甘肅岷山)以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隋朝於是在吐谷渾的故地設立了西海(治今青海湖西伏俟城)、河源(治今青海興海東南)、鄯善(治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大業六年,又在脫離突厥控制並已內附的伊吾吐屯設之地建立了伊吾郡(治今新疆哈密)。

上述五郡之地,包括了今天的新疆東部與青海大部地區,中原王朝在如此遙遠的地區設立郡縣,這還是第一次。

隋朝雖然對政區進行了調整,完善了行政區劃的體系,又加上開拓疆域,經過文帝與煬帝兩代的發展,國家也呈現出了富庶強盛的景象,但是歷史常常演出驚人相似的一幕,隋朝又重蹈了秦代二世而亡的覆轍。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煬帝好大喜功、殘暴無道、濫用民力,無疑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大業七年(611年),在今天的山東鄒平境內,王薄率先起義。幾年之間,大大小小的起義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興起,形成了全國規模的起義高潮。隋王朝的統治終於在這場起義大潮中土崩瓦解了。大業十四年,煬帝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殺死。隋朝存在了三十八年後,宣告滅亡。

就在隋煬帝死的這一年,本為隋朝太原留守的唐國公李淵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稱帝,建立了唐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