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三分天下」到「八王之亂」:三國西晉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2.蜀漢的「南撫夷越」

赤壁之戰後,當時勢力最弱的劉備趁機奪取了湖北一帶,然後讓諸葛亮、關羽守住荊州,他自己率兵西進巴、蜀,奪取了益州(今雲南及陝西南部、四川康定以東、貴州西部)之地。

劉備入主益州之後,便開始採取措施,對周邊的少數民族區域進行控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南中地區的管理。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隆中對》里就曾建議他要「跨有荊、益,保其險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其中的「南撫夷越」指的就是與南中諸族的關係。南中,相當於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雲南、貴州一帶,因為這一區域在巴、蜀以南,故此得名,本是西南夷聚居的地方。劉備建都成都後,即設立庲降都尉(治味縣,今雲南曲靖)管轄南中地區。

後主建興元年(223年),益州郡耆帥雍闓乘劉備剛剛去世,蜀漢政權無暇南顧之機,背叛蜀國而投降了孫吳。同時他唆使同郡的孟獲煽動各地的少數民族與蜀漢對抗。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也據地響應雍闓。

針對南中的叛亂,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兵分三路進行討伐。當時雍闓已被高定殺死,諸葛亮所領一路人馬擊斬高定,渡過瀘水(今金沙江),與孟獲交戰,先後七擒孟獲,又七縱孟獲,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諸葛亮在平定了益州、永昌、牂柯、越巂等南中四郡的叛亂之後,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越巂二郡設置了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二郡設立了興古郡。另外,還規定這些郡的太守以下地方官員都由當地渠帥擔任,以便達到較好的統治效果,從此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開始和睦相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