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公爺所言的早有準備是真的,在船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在考慮此事了。
大明,或者說在大明之前、大明之後的王朝。
對於自己的規劃基本都是一片空白,這種空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們的故步自封。
但從後世而來的張小公爺卻很清楚,規劃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需要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要做什麼。
中途或許會出現變故,但終極的目標是不會變的。
立下一個目標,繼任者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往哪裡去。
這猶如是海上航行,有指北針、航海圖至少你知道自己要往哪兒走。
倘若是這兩者全都沒有,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很少有人能不崩潰。
唐伯虎匆匆下去,很快的妙安、足利鶴二女便跟著過來了。
「二位師母說必須親手交給恩師,所以……」
唐伯虎有些窘迫,倒是張小公爺笑了笑拍著額頭道:「是為師考慮不周啊!」
「此事的確是為師吩咐的,因為事關重大所以當時不敢有絲毫懈怠。」
安撫了一番後,妙安、足利鶴二女也給唐寅福了一個表示歉意。
唐寅是連道不敢,妙安這才拿出一個匣子。
和足利鶴一併拿出鑰匙打開,將匣子里的密卷拿出捧給了小公爺。
而張小公爺則是將這封密卷,恭敬無比的遞交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上。
拿過了這封密卷,弘治皇帝迫不及待的打開來仔仔細細的看了起來。
劉健則是臭不要臉的湊到了邊上,弘治皇帝倒是沒有趕開他。
而是放過去一些,讓他一併來看。
虎頭老太師雖然不知道孫兒要搞甚,但也好奇的湊了上來。
當頭的那一句,便是《禮記·禮運》中張小公爺所吟誦的那一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古之『大同』謂『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遍讀史書可知:難矣。」
「然『大同』之想,竊以為非不可取……」
「若『老有所終』,可聚仁孝!『壯有所用』者,有幾人肯從賊做亂?!」
「幼有所長者多,則長成國之必興。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則民心向國……」
劉健讀得這份密卷,不由得「嘶嘶~」的倒吸涼氣。
老傢伙可是名教理學出身的,這種推崇於「天下大同」的說法極為符合他的胃口。
且這老劉那不是沒有上過朝堂死讀書的傻狍子,他比誰都知道要做「天下為公」顯然不可能。
要搞成所謂「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那更加不可能了。
但若是要做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倒是可以考慮。
張小公爺最厲害的一點,便是在這裡面點明了這與帝王統治的關係。
聚仁孝、民不亂、心向國,有此三項在手大明豈非江山永固?!
「《管子·匡君小匡》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臣竊以為此當慎之。」
「柱石四民固則國固,柱石四民強則國強,柱石四民亂則國亡。」
「古今往來,莫過如是焉……」
「我皇明欲國柞綿長,則穩四民當為先!穩四民,當蓄國力為上。」
「國力者為何也?!一曰糧,二曰財,三曰良將精卒,四曰忠臣幹吏……」
看到這裡,弘治皇帝點頭。
但劉健的眉頭卻微微皺起,這豈非是把讀書人放在了後面么?!
「臣竊以秦西地龍翻身之事為例,此乃國力之鎮方使得萬民歸心。」
讀得此句後,劉健亦不由得苦笑。
的確,當時若非是有大軍震懾恐怕災民能不能抵京都是個問題。
有糧,百姓們才不會慌。
有財,才能如潮白河碼頭一般發動賑濟。
良將精兵驅趕盜匪、彈壓亂民,忠臣幹吏統籌賑撫工期。
張小公爺的這封密卷里,可以說是解答了大多數弘治皇帝的疑惑。
同時更是讓劉健這老傢伙,都有些茅塞頓開之感。
這其實不是說張小公爺自己本身有多厲害,此完全得益於他所學到的知識。
後世的治國之路,是無數的先輩們用血淚淌出來的。
無數的教訓都寫在了書本上,若是沒有看出來什麼那隻能說小公爺太蠢、沒用心讀書。
但凡是用了些許心思的,總是能夠找到點的。
比如「天下大同」此論,它經過了多次的歷史沉澱後有過不同的發展。
清末的屈辱之後,這種思想更是進一步有了劇烈的震動和發展。
一部分如以康南海的《大同書》、章炳麟的《五無論》為代表的,更傾向於烏托邦似的幻想。
相較起來,洪仁坤所執行的《天朝田畝制度》及孫德明的「天下大同」更加實際些。
正是有這些個前仆後繼的前輩們,不斷的提出自己的設想。
並去實踐自己的設想,張小公爺才能夠結合後世華夏自己的發展總結出經驗來。
沒有這些前輩們的血淚淌出來的道路,張小公爺上哪兒「生而知之」去?!
「此卷……善!大善也!!」
劉健那雙蒼老的眸中,迸發出絲絲的精光。
整個人似乎一瞬間挺拔了起來,卻見他緩步行出徑直走向了張小公爺。
隨後,這位理學大家、內閣閣老做了一個驚人的動作!
他竟然對著玉螭虎後撤一步,撣袍正冠深深的一揖到底!
「晦庵公快快請起!這如何使得!這如何使得!」
張小公爺確實是有些慌了,老頭兒今年都奔七十了。
算下來比自家大父可還大好幾歲呢,這一禮他如何能受得起?!
便見他趕緊上前幾步,便是要伸手去攙扶劉健。
「痴虎兒莫動!這一禮,老夫乃是替我大明、替天下百姓予你的!」
劉健肅然的望著小公爺,生生的把這一禮給行完了。
不得不說,劉晦庵他們這些個理學家雖然古板、固執。
甚至很多時候認死理兒,繞不過彎子、有些偏向於「唯有讀書高」這思想。
但他們終究是心懷天下、心懷百姓的。
至少劉晦庵還沒有爛到跟後來的徐閣老那樣,家中二十餘萬畝良田的地步。
人家致仕後,真真就靠著家裡原本的些許薄田、陛下賞賜的祿米過活。
就操守而言,不知道比他的後輩們強出了多少。
「天下大同!」
便見劉健緩緩起身,那胸前長髯無風自動!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若吾皇陛下以此為我皇明之命、若此景可見於我大明天下……」
「老夫便是向你叩首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