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國朝整改粵北始,西涯遠赴督撫之

弘治皇帝的御書房裡,現在長期擺著一張張的案幾。

早朝的奏報漸少而御書房裡面的辦公卻隨之增多,早朝後內閣將會同與此。

弘治皇帝在御座上,下面的案幾則是內閣三大學士。

有時候會有其他諸部尚書,一塊兒會同辦公。

「這個痴虎兒啊……」

弘治皇帝苦笑著將張小公爺的密奏,拿給蕭敬交給大學士們傳閱。

密奏裡面首先說了關於粵北沒收的情況,其次便是讓派遣新軍過去接收新建部隊。

訓練他已經命兩千餘國防軍抓起來了,其餘國防軍過去後主要是擔任基層軍官。

其次便是率領這些人進行剿匪實戰,先徹底把粵北的匪患全數清剿了再說。

這一方面是為了有足夠的人手來進行炮台、碼頭、直道修造,其次也是清理匪患清寧地方。

還可以鍛煉隊伍從中選拔兵員充入「帝國皇家軍官學院」就學,出來後充任軍伍軍官。

於是軍部的功考司就必然是要跟去的,他們將負責記錄、評定功勛。

戰後這些人就算是正式的成為國防軍了,相應的軍服、鎧甲、軍械……等等則需配置到位。

粵北如今投效的「義士」總數三萬六千餘人,預計剿匪考核後至少有三萬人可以留下。

同時各衛所的屯田也都統計出來了,那些千戶、百戶雖然收刮衛所屯田自己卻也沒有閑著。

這些年除去原本衛所屯田之外,他們實際上又開出了新田近二十萬畝。

當然,現在這些都歸了帝國軍部了。

張小公爺的意思是軍部打理起來很麻煩,不如按照田畝數量盡數放租與戶部。

戶部則是按每年每畝五斗付于軍部,由陛下內庫接收並統一分派軍費。

因為基層兵丁很大部分都是要領一定糙米、梗米的,所以這也對軍部的派月銀有好處。

並可以豐富陛下內庫,若是遇上災荒之年還可調配軍糧用於賑災救助。

同時還需要加派一員將軍、兩位副將,及軍部各分司至粵北接管新軍。

這些是軍部方面的事宜,接著便是粵北政務的問題。

按照張小公爺的意思,現在粵北這邊非常適合整改的試驗。

首先各級官吏基本都溝通好了,直白的說就是都盼著吏部功考的政績上去好陞官。

所以配合起來,絕對是支持最大的。

其次是大部分的士紳商賈基本都掃空了,剩下的正在被捏合在一起。

司律部分司、大理寺分司、戶部銀庫分司,現在都在粵北立住了腳跟。

現在需要國朝派遣一內閣大學士前來主持,自己提些許意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再配合。

粵北本就清掃完畢適宜國朝整改之試,即便有所出格亦有新軍老將彈壓……

奏報里的事情太多了,以至於要分成好幾本才能看完。

弘治皇帝看的是頭昏腦脹才勉強明白了一二,心裡琢磨這痴虎兒的腦袋是怎麼長的。

下面的大學士們也看的是目瞪口呆,這種類型的企劃案他們是完全沒接觸過的啊!

李東陽還好些,他家兒子李兆先在痴虎兒那邊受教。

不時的會有些作業需要找他請教,所以這方面的文案他亦是接觸了一些。

上面的一樁樁、一件件基本都是在交接權利,而且是全面的交接權利。

比如財政權交給的是戶部,軍權交給的是軍部。

行政權、決定權交給的是國朝,讓國朝派出一名大學士下去督辦此事。

細數下來這位張小公爺根本就沒有給自己留下太多權利,頂多是建議權。

這種「砍山栽樹我去干,施肥收果你來辦」的精神,著實讓三大學士感嘆。

弘治皇帝也很感嘆啊,啥叫忠義無雙、啥中忠貞不二啊?!

這特么不是那還有啥是?!

再往下看,張小公爺的意思是國朝這邊對於整改問題要「悄悄滴進村,打槍滴不要」。

國朝可以用「粵北紛亂,斥責督撫。另派大學士代陛下、內閣前往督撫。」這名義。

先將大學士派下來處理這件事情,順便把官吏都培養起來。

同時將整改時期的問題、處置方式、各州府情況……等等做全面的記錄,一些經驗以後用的上。

這些施政經驗將來可以放置於「帝國皇家政務學院」內,一則作為教材二則作為案例。

「此事,還是老臣跑一趟罷……」

李東陽是最後看到密奏的,在把密奏看了一遍後苦笑著主動請纓。

內閣三大學士裡面他的年紀不是最小但是最合適,謝遷機變火候不太夠。

劉健這都是老傢伙了,總不能讓他跑罷?!

劉健這老傢伙是宣德八年生人,謝遷是正統十四年。這就小很多了。

而李東陽則是正統十二年生人,算下來也就比謝遷大兩歲。

「只可惜唐寅、徐經等人,現下皆回江南備考了……」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也覺著李東陽去比較合適。

劉健年紀大了自然不是適宜跑這麼遠,謝遷現在是內閣裡面年紀最小的、精力最好的。

得留下來幫忙處理政務,也是須彌離開不得。

李東陽過去的話謝遷頂多辛苦點兒,還能扛下來。

可謝遷要是過去的話,估計老李、老劉就有點兒吃力了。

唐寅、徐經二人確實可惜了,此二人的才學已今非昔比。

尤其是隨著張小公爺執行了不少實務之後,無論是計然之學抑或是撫民本事。

甚至是武舉子,他二人都考上了。

這些方面弘治皇帝都是看到的,但剝除了功名就是剝除了。

允許他們重考一遍已經是很大的恩典了,想必這次他們二人必然高中。

到時候再行安排他們的職務罷!

軍部那邊商議了之後,倒是也給出了人選來。

調去的是原津門炮台守將、少將許寧,而接替他的則是弘治十一年被言官搞的召回閑住的神英。

這神英說起來也是實打實的功勛上來的,算得上是國朝老將了。

史載其「天順初,襲父職……從都督張欽等征討有功」、「以從征滿四功……屢敗癿加思蘭兵……」等。

也算是個有本事的,讓他去守炮台弘治皇帝也很放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