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的婚事大都在正月里操辦。一是人閑,閑冬閑冬,地里沒活,人自然就閑了。二是正月里人都有肉吃,肚子里有油水,不刮,席就省。因此大年剛過,婚宴就格外多。這年的冬天,張三娃要翻人身(村裡把男人娶媳婦叫翻人身),日子訂在正月初八。到了初六那天,張三娃來請老解給寫副喜聯,他給老解提了一斤紅糧。老解不要,說我給你寫就行了。張三娃把東西硬硬放下,還說明天請你早早過來幫幫忙,在我家吃飯吧!
老解寫好喜聯,第二天一早就過去了,張家人就端上來油餅、饊子,還有大蒸饃。大隊長是大懂(就是安排料理整個婚事過程的人),也叫喊事。吃過後,老解就坐在炕頭上,看人家忙來忙去。村子上家家都來人都來幫忙。
第三天正事,大隊長就把一個用紅紙訂好的本子拿過來說老解,你把禮給記上。老解就接過本子。張三娃就搬過來一張小方桌子,放在炕上,給了老解一支毛筆,一瓶墨汁。老解打開墨水瓶,覺得很臭,拿毛筆一蘸,黑汁淡淡的,就說這黑汁不能用。張三娃就過來把黑汁瓶搖搖,又拿毛筆在瓶里攪攪,說這墨汁是自做的,把用光了電的電池打開用裡面的黑面面泡的,你邊寫邊攪著點,還能用。老解就把自己的墨汁拿了過來。
來出禮的人,都是先吃過饃,喝過湯,這才來出禮,然後再坐席。席是十大碗,四個肉菜,六個素的。老解就開始記禮,來的人大都出五毛,還有三毛的,也有一塊的,但很少。老解就問坐在身邊的大隊長,這三五毛錢能幹個啥?大隊長說出禮,又不是下館子,圖個熱鬧,也是個人情。
收完禮,老解給安排坐席,做完席,老解就自己上了兩塊錢的禮。交禮錢的時候老解一數差兩塊就整整一百元。大隊長看完禮簿,又給張三娃看了,然後,張三娃又說了幾個人名字,老解一一寫上,張三娃又說這些人的邊上你都寫個在東。老解就問這在東是啥意思?大隊長就說我們這裡幫忙的人都不上禮錢,寫個在東,就是說禮出了,在東家。人們一看就知道這些是來幫忙的,幫了忙就等於禮到了,再不用上禮錢了。張三娃就拿出兩塊錢來說老解,你這禮不能上。老解不解地問咋不能上,嫌我是外地人?張三娃說你幫了這麼大的忙,還能讓你出錢?老解說這算幫啥忙,再說也是應該的,我兩天都在你家吃的。張三娃說哪個幫忙的不在我這吃,是應該的,這是規矩,規矩不可以破的。老解堅持要上,張三娃說你這禮還是不能上,再說你遲早是要走的人,你上了禮我到哪裡給你還禮去?老解說還啥禮呀。大隊長就說對著哩,有禮啥時候都得還的,說不定哪天上面一個文件,你尻子上土一拍走了,我們哪裡找著給你還禮去?以後怕是想見你也見不著了。老解說我就是走到天南海北,也不會忘了這裡,這不上禮不合規矩。張三娃說你不上禮才算合規矩哩。大隊長最後想想說那你在你名字旁邊寫個在東吧。老解說這錢?張三娃說這錢咋都不能收的,寫個在東,你禮也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