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末,白露前後,社員的日子裡油花子要多一些。因為這個時間黃鼠胖了,能吃了。黃鼠常常在田邊打洞築巢。山裡有俗語云:「黃鼠吃過地隔塄」,比喻把自家的事做到別人家裡去了。一到白露跟前,五穀糧食穗滿籽飽的,黃鼠就吃得肉嘟嘟的。胖了的黃鼠在天氣好的時間常常在坡上站起來,兩個前爪高舉著,「吱吱吱」地叫。因此一到收糜谷挖山芋的時候,漢子們就開始利用一切休息時間挖黃鼠。
挖黃鼠是個力氣活。黃鼠很狡猾,打的洞有兩個出口,一個叫鑽,一個叫土包。鑽一般都在草墩子下邊,十分隱蔽,不細心是發現不了的。土包則有一堆土,是打洞打出來的土。挖黃鼠是要講技巧的,看到一個黃鼠後就追,追進一個洞里去,然後就開始挖,那真是一場較量。有經驗的人挖著挖著,常常會站起來往前走四五步,然後再掏個坑下去截,這叫截趟。黃鼠也很狡猾的,你挖著挖著會忽然間沒了洞,這時間你就得細心觀察,就能找到洞。原來黃鼠在洞里跑著跑著就開始刨些土下來壅到身後,回過頭來又用嘴巴把土墩瓷實,幾乎和原土質一模一樣。挖黃鼠如果把黃鼠從土包里追進去要比從鑽里追進去省略得多,因為土包離窩很近。還有一種省力的方式就是灌黃鼠。那得有水,只有下了暴雨之後,山裡才會有許多水坑,你只要把黃鼠追進洞里去,只管往水洞里灌,黃鼠給淹得待不住,就會從洞里爬出來,然後你只要把手卡在洞口,等著捉就行了。灌黃鼠當然是把黃鼠從鑽里追進去最好,如果從土包里追進去,灌水就直達黃鼠窩,那連土帶柴草的就把水路堵住了,黃鼠就會從鑽里跑掉。
捉住黃鼠不用宰殺,只需要將上嘴唇與下嘴唇分開使勁一掰,黃鼠就立刻斃命。
把黃鼠用開水燙後,拔去毛,然後開膛破肚,扒去腸肚,就開始做了。吃黃鼠有多種吃法,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在黃鼠的胸腔里放上蔥花、鹽、花椒、大香之類的調料,然後和一塊面,揉精之後,把黃鼠包進去,彷彿裝了死人的棺材一樣,放進籠里去蒸。這種吃法叫黃鼠棺材。一種是用碗裝上少半碗淘洗好的米,添上剛剛淹住米的水,把整理好的黃鼠放在上面,用一塊面蓋住蒸。一個黃鼠蒸出來後,面和米全被黃鼠油滲透了。不管是大人娃娃,一個黃鼠到手,連個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老解到了這方土地之後的第二年秋天,就加入到挖黃鼠吃黃鼠的行列中。開始他對大家說這傢伙會傳染鼠疫,大家都問鼠疫是啥?老解說就是一種瘟疫。隊里人還是聽不明白,就說我們祖祖輩輩都吃這東西,除了倒霉的挖出太歲死人外,再還沒見過吃黃鼠吃死人的事。老解就問你們見過太歲?老黃就說那東西人一見就死了,當然沒人見過了。之後又說不過聽人說那東西剛挖出來就只有指頭蛋子大小的一個肉蛋,沒眉沒眼的,如果當時有酒盅,當下裝進酒盅里去,上面再扣個酒盅,放到籠里去蒸,蒸熟了一口吃下就沒事了。如果沒有酒盅扣住,那東西就長得瘋快,一下子就能長得和人一樣大,要是不小心弄爛了,掉一點血就生出一個來。
老解是在看著別人吃過一隻黃鼠才吃的,吃得有些齜牙咧嘴的。可當一個黃鼠吃完,老解抹抹嘴巴說這是世上最好吃的肉。人們就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黃鼠肉。吃完以後他就開始加入挖黃鼠的行列。只不過老解不得竅,又身單力薄,一天能挖一個黃鼠就不錯了。有些漢子一天要挖十幾二十個。老解挖出來黃鼠,就會拿到我們家代做。我們從父親到兩個哥哥都是挖黃鼠的好手,不在乎老解有沒有黃鼠。畢竟只要我們為老解做了事,老解總會想方設法補給我們。
老解在村裡待了六年,年年都挖黃鼠,沒有挖出過太歲,也沒聽人說過挖黃鼠挖出太歲的。不過有一次灌黃鼠把老解嚇了個半死,他和老解追了一個黃鼠進洞,老解提水灌,灌了一會兒,他把耳朵貼在洞口聽,聽到「咕咚咕咚」的聲音越來越近了,就覺得該出來了,於是把手卡在洞口。果然出來了,他一下就死死捏在手裡,可感覺冰涼,而且光溜溜,一看是一條蛇,他「媽呀」大叫一聲,扔了就跑。後來他就提水灌,別人捉。雖然辛苦,卻不危險,等待灌夠了水,他就遠遠地看別人把手在卡洞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