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山映斜陽天接水 第六百六十二章 向海而生(三)

聽了德王侵佔民田的事,徐氏面籠寒霜,恨聲道:「朝廷優容太過,縱得諸藩有恃無恐,肆意欺壓百姓!」

說著又忍不住嘆氣,「你父在山西時,慶王府亦是這般,朝廷下旨申飭,便略收斂些。還是今上登基後,南海郡主事發,今上狠狠收拾了慶王府一番,這才消停了的。」

提到南海郡君,母子倆對視一眼,皆想起舊事,當初就是南海郡君儀賓包攬錢糧、強搶田畝,致使山西災民離鄉逃難至京師,還險些沖了微服私訪的小皇帝聖駕。

那也是沈瑞第一次安撫流民。

「今上銳意進取,不會容下此等藩王霸著一方土地肆意妄為的。」沈瑞禁不住捏了捏拳頭,沉聲道,「德王此事,不在登州轄區,兒子上書彈劾不妥。兒子準備上密折與皇上。」

他頓了頓,有些頭疼這次淳安大長公主的做媒,「再書信一封與蔡諒……」

「你理當上書。」徐氏道:「事涉藩王,又非你轄區,是要慎重。不過流民如此之多,已不是小事。山東豐腴之地有限,若再縱得他們如此下去,是要出亂子的。」

看著兒子不住點頭,徐氏又道:「淳安大長公主與咱們家素來交好,確實不好不知會一聲,況且蔡駙馬掌著宗人府,宗室藩王總歸是要他管的。我手書一封與大長公主,講明始末。」

「不必勞煩母親,兒子……」沈瑞忙道。

徐氏卻搖了搖頭,慈愛一笑,拍了拍兒子,道:「這番出京,我倒覺得身子輕省不少,你不必憂心我。

「蔡諒固然得聖寵,已是大長公主兒孫輩第一人了,但到底還是小輩,他也管不得舅公的事。淳安大長公主素來明事理,直與她說,無妨。」

話題又轉回淳安大長公主保媒的這樁婚事。

單論這樁婚姻里的男女雙方,皆同沈瑞極是親近。

福姐兒原就是孫氏契女,沈瑞又與五房親同一家,那是將福姐兒當親妹妹看待。

游鉉一直是跟著張會的,沈瑞與張會的合作他也摻了一腳。沈瑞也將他當作高文虎一般的小兄弟。

福姐兒品貌性格俱佳,游鉉也是忠厚勇武少年,且入了壽哥法眼,必然前途無量。

單就個人情況而言,他們是相當合適的。

但婚姻是結兩姓之好,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兒,在這大明,尤其是在游駙馬這個階層,婚姻更多的是政治勢力之間的聯姻。

雖然隆慶公主早逝,但駙馬游泰卻一直深得兩代帝王信任,管著宮內宿衛,負責內宮安全,是真真正正的位高權重。

游泰子嗣眾多,也就織就了一張龐大的姻親關係網。

隆慶公主所出唯一的嫡女游瑩,嫁了安遠侯柳文。

老安遠侯前年過世,柳文即刻就承了爵,已比絕大多數勛爵人家快上許多,更是被小皇帝奪情,直接接了父親的差事,承襲總兵官鎮守兩廣地方,可見聖眷。

餘下庶女,也都是加入勛貴之家,豐潤伯世子曹棟、新寧伯世子譚綸、騰驤右衛千戶徐深。

尤其次女游芝,還被皇家允許記在公主名下,嫁給英國公世孫夫人那便是未來的英國公夫人。

游泰兒子雖多,但不少都早早夭折,游鉉行五,在世的哥哥卻只有兩位。

便是高門嫁女、低門娶婦,這兩位也都娶了世襲武官、錦衣千戶家的女兒。

由此可見游家,或者說絕大多數勛貴人家的擇偶標準。

當然也不是沒有與文臣聯姻的。

比如先成國公朱儀,就娶了禮部尚書忠安公胡的長女。

這兩位所出的嫡幼女則嫁與了李東陽,作填房。

總歸是「門當戶對」四個字。

相較而言,沈家五房的門第可就要低上許多了。

福姐兒幼年喪父,大哥沈瑛區區五品,三哥沈全這七品的官兒都還在謀劃中。

二哥沈琦倒是沈氏族長,沈氏如今不止在松江府地面上是一流望族,因著沈理沈瑾的狀元、沈瑞的傳臚,以及,他們的岳家,沈氏在整個大明也算是有名望的書香大族了。

只是,出仕的族人雖多,卻鮮有高官。

最高階的沈理也不過從三品,且因是謝遷的女婿,瞧著目前劉瑾的清算力度,其官位似乎岌岌可危。

沈瑞便是自戀也不會厚著臉皮覺得游家是是沖著自己來聯姻的,況且他與游鉉的交情,根本用不著再加上一層親戚關係來保障。

「京里發生了什麼事嗎?」沈瑞皺眉道。

是什麼樣的事能讓游駙馬選擇低就沈家?

徐氏搖頭道:「沒聽到什麼風聲,且瑛哥兒素來機警,又在詹事府,若有什麼他不會不知道,就是王家、楊家也不會坐視。」

沈瑞自失一笑,道:「是兒子想得左了……

聯姻沈家也不是全沒好處。

沈家自己現下是沒有什麼高官,可姻親都是高官。

游家在武官這邊的人脈網夠大了,聯姻了沈家,正是拓展了文官這邊的人脈網。

倒也是好算計。

他搖頭失笑道:「兒子是想起來,那劉瑾是有兩個侄女兒的。」

當初劉瑾欲招戴大賓為侄婿的事還歷歷在目,且算著年紀,大的那個去歲成親,小的那個怕也要開始尋摸婚事了吧。

聽沈瑞提到劉瑾,徐氏有些厭惡的皺了皺眉頭,語氣里不免帶了不屑,道:「卻是你想得多了,劉瑾現下雖越發跋扈,但,只怕並不敢欺到游駙馬頭上。」

沈瑞點點頭,小皇帝心中有數著呢,他親近的人都會護著,劉瑾還沒達到世上那個「立皇帝」的權勢,不會輕易招惹皇帝近臣的。

「瑛大哥那邊是什麼意見?」沈瑞問道。

因提親只是露了露口風,為雙方的臉面,更為妹子的名節,沈瑛沒有冒失的白紙黑字寫到信上的,而是五房鴻大太太派了心腹陪房快馬趕來傳話的。

徐氏嘆氣道:「若說這親事,也算得一門好親。游駙馬在朝野名聲甚佳,游鉉那孩子也來過咱們家幾次,我瞧著也是個極好的。

「瑛哥兒猶豫的也是門第,姑姐、妯娌都是高門,又不知那位宮裡出來的貴妾底細,怕福姐兒過去受委屈。」

面對這樣一樁家世好、人才好、前程好的大好婚事,五房如何能不動心?

但五房就這麼一個女孩兒,三個兄弟又年長許多,都是把最小的這個妹子當女兒一般看待的,極是疼愛,也怕怕妹子過得不舒心。

故而特地來與徐氏、楊恬婆媳打聽些游家宅門內幕。

楊恬與趙彤極要好,又曾在游芝生產時援手,游芝的生母、那位駙馬府的貴妾還曾親自登門來謝過,她對游家了解最多。

見婆婆目光望過來,楊恬這才開口道:「我同母親與嬸娘遣來的人說了,依我們看來,那位高姨娘不難相處,她言談頗為得體,舉止也無出格之處。

「她掌駙馬府多年,府外不曾傳過多少閑話,宮中貴人也無微詞,可見是個知禮的。且宮裡能讓游芝姐姐記在公主名下,既是給英國公府體面,也未嘗不是給她體面。

「其實,就看游芝姐姐柔和良善,游鉉兄弟也是憨厚實誠,能養出這樣的兒女來,便知高姨娘心性了。」

徐氏笑眯眯聽著,不時點頭,然後方道:「你嬸娘千難萬險得了這個姑娘,自是當眼珠子一樣疼的,她想問問你的意思聽說游家大郎游銘蔭封了千戶後,得了外放,就在真定府。是不是游鉉也能斟酌著謀個左近的外放?」

福姐兒年紀還小,先定下親事,等能嫁過去的時候,游鉉也當及冠了,足可謀個外放的缺。

也不遠走,就在北直隸,最好就是順天府、河間府,既離京中近,又順理成章分出駙馬府去。

等上幾年,游鉉便不能立功,攢年資許也能再升一升,福姐兒也有了孩子傍身,到時再回去,便是什麼都不怕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沈瑞甚是理解。

想起游鉉來,他不由笑道:「游鉉早就盼著能外放呢,這次文虎出來山東剿匪,把他眼饞得什麼似的。這事兒准成。」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道:「皇上也是盼著他早日得用。」

徐氏婆媳皆舒心而笑,於這樁親事算是放下心來。

沈瑞琢磨一番,向徐氏道:「母親且回覆嬸娘,此事不急著謀劃,也不必咱們家透這個消息過去。且緩上些時日,等海運起來的,我這邊上密折與皇上,請將游鉉調到天津衛去如此皇上也更放心。」

徐氏連連點頭:「如此甚好。」又道:「你也要與你師公寫信說說此事。」

畢竟王華也放了個人到靜海縣,就是為沈瑞這邊海運謀劃的。

「母親放心,兒子理會得。」沈瑞笑應道。

知府大人的母親和夫人到了登州府城!

一時間府城上下大小官員、鄉紳大族,凡有些體面的人家,紛紛遞了帖子求見。

令諸人驚訝的是,就連登州衛指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