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這日一早,沈瑞早早就乘著馬車出了門,先往京城裡久負盛名的幾家點心鋪子逛了一圈,選了幾樣招牌點心,甩掉了別有用心盯梢的人,這才兜了一圈來到翰林院外的茶樓浣溪沙。
先前張會本是約了他九月二十六一聚,但二十四萬壽聖節下晌,張會就又送了帖子來,表示這幾天瑣事纏身,改約十月初五。
沈瑞也由此確認,果然是壽哥想見他而那件絆住壽哥的事,他也在徐氏口中聽說了。
楊家母女從宮中回來,楊家就遣了心腹管事過來說明了前前後後的事。
楊恬與國舅家的千金懟上,總要讓沈家知曉原由的好,否則誰曉得外頭會生出什麼閑話,到時候沈家一頭霧水反而不好應對。
徐氏與沈瑞提起時,雖贊了一句:「到底是書香世家,自有傲骨。」可也嘆氣道:「還是年紀小,思量不夠周全。不過那般情形下,也難為她了。」
沈瑞也明白,那日若沒有淳安大長公主在,張太后那樣的脾氣,張家那樣的跋扈,楊恬怕就要吃虧了。
但話又說回來,要是當時所謂「顧全大局」忍下了,便不只是失了面子,也會影響到楊廷和在帝黨中乃至士林中的聲望。
一個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的翰林閨秀,總比一個懦弱膽小、屈服於外戚的官家千金要好上太多!
這不只體現楊家的教養和底蘊,更能體現出楊廷和的立場。
如今雖然險了些,但到底還是大有裨益的。
而就沈瑞本心來說,他原本覺得小未婚妻軟萌甜美,也不是沒想過將來像寵女兒那樣寵妻子,但受上輩子影響,身邊又有生母孫氏、嗣母徐氏、嬸娘郭氏這樣的正面例子,又有沈洲妻喬氏這典型反面教材,兩廂對比,他其實心底還是更喜歡獨立堅強、聰穎大氣的女性。
所以現在對楊恬刮目相看之餘,沈瑞是有些驚喜的。
然後,又冒出點甜蜜的煩惱面對不再是「小女孩」的楊恬,大約,以後,他不能再送阿福娃娃這種小孩子玩意兒了,可是,大姑娘喜歡點兒啥?沈瑞也忍不住想,是不是要把寶哥哥做胭脂那套拿來用用……
萬壽聖節那日坤寧宮東暖閣的衝突,也從翌日開始發酵。
衝突發生時在場人員多且雜,不免有消息流出來,各方都有揣測,而金太夫人隨張家出宮,隨後外命婦皆太皇太后接見的,也從側面證實了這場衝突。
隨著外命婦們歸家,這件事也在京城中蔓延開來。
翌日早朝,忽有御史上折彈劾淳安大長公主縱奴強奪民田。
駙馬蔡震此人素來謹慎,淳安大長公主也治家頗嚴,且淳安於成化、弘治兩朝又屢被賜田,家產豐盈,這侵奪民田純屬笑話。朝中皆視此舉為張鶴齡對淳安大長公主的反擊。
淳安駙馬卻不接招,御史確實可「風聞奏事」,但信口開河到底沒有實證,這種事掰扯起來才是墮了面子,淳安駙馬不予理會,便是對他們最大的蔑視。
好在皇帝也是心裡有數的,摺子留中不發。
作為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的張家,其實也是惱了「楊家小姐多事」的,但儘管有這樣跋扈的邏輯,到底掌家人張鶴齡還是有分寸的,曉得這事兒自家不佔理,亦不敢貿然對上詹事府,尤其在壽哥態度不明朗的現在,他是不會對楊家動作的。
而朝中不乏有人盼著楊家張家再對上,也不是沒人來攛掇楊廷和。
楊廷和卻只用「為尊者諱」四字來表態。
作為帝師,楊廷和想為尊者諱,不與太后娘家計較,是任誰也挑不出理來的。
楊家不出手,可文官里看不上張家的是大有人在。
九月二十七,監察御史劉玉以災異陳六事,端治本、清化原、親大臣、勵庶官、擇內侍、攘外夷。
除了攘外夷這條是說的宣大治兵之事,其餘幾條提出的宜親近儒臣、宜信任閣臣、慎選后妃、慎擇內侍,針對的是誰不言而喻。
說起來,這位劉玉劉御史在都察院也是戰績赫赫的傳奇人物,而他最大的特色是專門盯著張家咬。
就在今年六月,他剛剛以貪暴不法將張鶴齡的姻親胡震從分守通州署都指揮僉事位置上彈劾罷官。
當初胡震也是走了張鶴齡路子,由弘治皇帝內批上位的。劉玉幾度上折彈劾,終是抓到了證據,一舉將胡震扳倒。
時間再往前推半年,弘治十七年,他還彈劾了金太夫人的侄子金琦,將其從錦衣衛千戶參成小旗……
這還不是最彪悍的,最彪悍的是,劉玉先前在彈劾胡震的奏摺里不止將張家親戚故舊統統掃進去,還捎帶了一個大多數御史都不敢提的人「幸門一開,則群枉並進……近年以來幸門復啟,孫伯堅等既以傳奉,而列文階;金琦等又以傳奉,而任武職……」
這位孫伯堅,乃是張太后的前未婚夫。
是的,張太后在選妃之前是有婚約的,但就在選妃前夕,未婚夫突然就重病不起。彼時張家欲送女入選,孫家也沒二話,爽快的以兒子病重借口退婚。
名聲無暇的張家姑娘就這樣入了宮門,一路從太子妃走到皇后,直到後來的太后。
而張家姑娘入宮後沒多久,未婚夫孫伯堅就神奇的病癒了……
孫家這樣大力配合張家,自然也得到了回報,弘治皇帝登基後,孫家以壽寧侯黨而得了三個官孫伯堅被授官中書舍人,其兄孫伯義為鴻臚寺司賓署丞、伯強為司儀署署丞。
彼時吏部執奏以為不可,乞收回成命,但弘治皇帝不允。
沈瑞聽到這段八卦時,無比震驚,第一個反應就是現代的那個段子,謝當年不娶之恩……
而當時朝廷內外自也是一片嘩然,但因吏部也沒拗過弘治皇帝,誰也揣摩不透皇帝的心態,又事涉皇后隱私,也沒人敢再大力抨擊了,甚至無人敢再提此事。
也只有劉玉膽大敢提,偏弘治皇帝看雖未應他所請,卻也沒因言治罪。
如此一個彪悍的御史,張家自然是恨不得挫骨揚灰的。
但此人身後有著劉健、謝遷兩位閣老的影子,本人也是剛直清廉,沒甚把柄可抓,且皇帝也需要這樣一個愣頭青式的人物來敲打勛戚,張家幾次下手不成,也只有捏著鼻子認了。
這次劉玉再次上折,沒指名道姓,卻是掄棒子橫掃一片,而小皇帝的反應也是耐人尋味。
對於劉玉的摺子,他同樣留中不發,但是同一日,戶科給事中薛金奏光祿寺內官冗耗財,小皇帝卻迅速批複,下旨革了光祿寺新添造酒內官楊俊、郭文,讓其仍回本監供事。
外臣或不明所以,內官卻都是明白的,被革職的二人皆是太后身邊大太監梁恭的干孫子。
消息流出,各方又不免各有思量。
緊接著,九月三十,小皇帝又准了禮部的奏請,改給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楊廷和父母四品誥命。
原本楊廷和之父楊春由湖廣按察司僉事致仕受五品誥命,一般父母都是從子女官職高者得授誥命,因此現在下隨楊廷和改了四品。
本身請封誥命需走不少流程,這請封的摺子在禮部應也不是一日兩日了,禮部突然選擇在這個時候遞上去,自然不是圖的天下太平。
果不其然,在皇帝允准之後,十月初一,科道交章言壽寧候張鶴齡懇辭引鹽,給與原價物論稍平,而慶雲候周壽及商人譚景清、馬亨等所奏買者,未見裁革。
文官們幾乎要歡呼慶祝勝利了,緊接著戶部乘勝追擊,立刻覆奏謂譚景清等假託皇親聲勢,緣買補而侵正課,實虧國利。想一氣呵成請皇上將各處鹽引統統免了。
誰知,小皇帝這次讓文官們大失所望,他表示,鹽引如前旨給之,引目聽其以漸買補,但令巡鹽御史嚴加禁約,不許假託皇親之勢,違者罪之。
事後,聽聞周家、張家都進宮謝恩,皆是許久才出宮。
張家親戚閨秀沒出宮,倒是周家送了親戚閨秀進宮,其名目乃是陪伴太皇太后解悶……
翻手為雲覆手雨,打巴掌給甜棗。新皇雖小小年紀,這套帝王心術卻已用得嫻熟。
而得到這一系列消息的沈瑞,已開始斟酌要改變對壽哥的態度了,生在天家,果然沒有簡單的孩子。
思量著朝局,琢磨著通藩案,沈瑞有些心不在焉的進了浣溪沙茶樓。
一樓廳堂里頗為冷清,只稀稀落落坐著幾個人,都是窮書生打扮,桌上也只有最便宜的茶水點心,但沈瑞一進門,便有幾道目光射過來,卻又很快轉走。
也就是這注視的一瞬間,沈瑞猛的回過神來,忙收斂心神,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陛見。
掌柜的快步從櫃檯後迎了出來,拱手道了聲二爺,近身回稟道:「有幾位爺樓上包了兩個雅間。小的問是不是要清一清不相干的人,為首那位小公子說不用。您看那邊坐著的那幾位……」
沈瑞點點頭,真正的茶客怕沒幾個,多是錦衣衛又或者東廠密探,他擺手示意掌柜的不用在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