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神京風流堆錦繡 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

三老爺的話,不僅驚呆了沈琴,連沈瑞都有些納罕。

收族侄做學生?三老爺所為何來?要知道沈琴資質在沈家諸子中只是平平。

沈寶心中雖也訝然,卻是反應的快,忙拉了拉沈琴後襟,低聲道:「琴二哥,還不快謝三叔」

「啊?」沈琴方醒過神來,滿臉激動:「潤三叔,侄兒……侄兒……」

三老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道:「可也說好了,三叔我精力有限,能教導你的時間不過是一年半載;等寶哥回鄉時,你也跟著回去。既是立志科舉,就莫要存了取巧的心,還是從童子試一級一級考下來方是根本。」

沈琴忙不迭的點頭,眼睛亮亮的,滿臉感激地看著三老爺。

他出來之前,家裡父母就教導過,讓他安心做陪客,不要起什麼心思。因為對於無緣嗣子之事,他並不意外,三老爺肯收他做學生卻是意外之喜。

他曉得自己多半是沾了沈寶的光,三老爺真心想要收的學生應該是沈寶,可是沈寶已經有了老師

不管怎麼樣,能同沈寶一道留在京城,還有個舉人叔叔做老師,對於沈琴都是欣喜不已。

被三老爺這「神來之筆」鬧得,大家原本有些昏昏沉沉的,立時也精神許多。

外頭四面八方傳來的炮竹聲越來越響,子夜時間將至。

徐氏同二太太、三太太從西稍間過來,幾位老爺、太太重新落座。

等到子時一過,就有婢子往地上撂了錦墊,從最年長的沈珠開始,沈氏五子依次給諸長輩叩頭,拜了早年。

幾位老爺、太太這裡,早使人預備了裝有金銀錁子的荷包,散給眾人做壓歲錢。

大家又年長一歲,眾長輩少不得也說些勉勵勸進的話,就是二太太,眼圈雖有些泛紅,可對於族侄們也面帶慈愛。

守歲到這裡,告一段落。

三老爺這裡,被大老爺、大太太盯著,裹上厚厚的連帽貂皮大氅,與三太太攜手回去;二老爺夫婦也在婢子們送走諸少年後,同大老爺與徐氏作別。

自來到大明,沈瑞向來早睡早起,除了孫氏出殯前那晚,還沒有熬到這麼晚的時候,就有些走了困。

眼見郝媽媽帶了冬喜、柳芽,苦等著自己,眼皮都在打架,沈瑞回到客院後,便打發她們下去歇了。

屋子裡點著燈燭,沈瑞穿著中衣躺在炕上,卻是睡不著。

三老爺留下沈寶,又要收下沈琴,倒像是在拉攏沈家七房、八房。

為什麼要弄的這麼複雜?

有大老爺、二老爺在,松江本家那邊的人情有沒有又有什麼重要?

沈家七房、八房除了有個族老在之外,就是因兩房子弟讀書不絕,仕途有望,所以旁人不敢輕視

可對比沈家二房,七房、八房實不算什麼。

按照二房早先作風,同族中關係不是牽扯越少越好么?如今不單單要收嗣子,連弟子也收了,牽扯的房頭卻是越來越多。

三老爺即便說話有些直爽,可絕對不是糊塗人,這樣行事定有用意。

是為了……平衡之道?

沈瑞莫名地想到這個上,打了個激靈,一下子坐起身來。

就聽院子里傳來腳步聲,有人隔著門道:「瑞哥歇了么?」

是沈珠的聲音。

沈瑞皺了皺眉,站起身來,趿拉著鞋,披了件衣裳,走到門口開門道:「珠九哥,怎麼這個時候來了?」

沈珠沒有帶人,手中提著一盞燈籠,披風上有些雪花,笑著道:「擾了瑞哥了。」

廂房裡聽到外頭有動靜,就有人掌燈,沈瑞見狀,揚聲道:「是珠九哥過來,你們自歇著,不用過來。」

廂房裡有人應了一聲,又吹了燈。

夜風襲來,雪花打在臉上,沈瑞打了個寒顫,忙將沈珠讓到屋裡。

茶壺裡的水還溫著,沈瑞兌了半壺熱水,給自己與沈珠各倒了一杯,請沈珠炕上坐。

沈珠滅了燈籠,彈了彈身上雪花,解開身上披的狐皮斗篷,撂在一邊,方往炕上坐了。

沈珠捧著茶杯,吃了幾口,方道:「這雪倒是越下越大,都能沒了腳面……還是頭一回見這麼大的雪……」

「瑞雪兆豐年」沈瑞笑著接了一句:「早先只在書上見過,如今這不是正是了。」

北直隸地區向來十年九旱,又不像江南那樣水道縱橫,能普降大雪,對於民生來說總是好的。

「各家來給二房長輩們請安送禮的管事,應該快到了。」沈珠若有所思道。

沈瑞在心裡算了下路程,那些人走陸路,並不會比他們慢多少,十五之前怎麼也會到京城,便點點頭道:「畢竟有個送節禮之名,應會趕在正月十五前。」

沈珠撫摸著杯子,低聲道:「琴哥與寶哥受了潤三叔邀請,會留在京城;你我兄弟這等沒有受邀請的,等管家過來,是不是當隨管家回去……」

沈瑞聞言,卻是想到祭祀孫太爺之事。

不知道徐氏與大老爺會安排什麼時候,讓他去祭拜孫太爺。

對於自己這位外公,沈瑞想起此人,並沒有生出什麼骨肉之情,反而總隱隱地覺得有違和感。

孫太爺總不會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怎麼孫家就連一個族人都不曾聽聞,連後事都託付給朋友三太爺?父族、母族、妻族,都死絕了不成?

別說是古人,就是五百年後的人都講究「葉落歸根」,孫太爺既是溫州府人氏,怎麼就將福地設在京城?

沈珠將沈瑞沉默不接話,只當他心中也擔心,道:「大伯娘可提什麼時候讓瑞哥祭拜外祖?」

沈瑞搖了搖頭,道:「大年下的,估計不好說這個。」

沈珠猶豫了一下:「全三哥與珏哥明兒都會過來拜年?」

「那是自然,二房幾位伯父叔父都是長輩,族兄們自然要先來拜年。」沈瑞道。

如此一來,他們幾個做族弟的倒是也省了事,無需再往各位族兄家跑一趟。沈瑞這裡,只需往王守仁家拜個年就行了。至於沈理、宗房大哥與五房大哥,少不得要隨族兄弟們過去小聚,不過具體時間,也要看各家安排。

前日幾位族兄臨走前,都提了這個話,至於沈理那裡,本還說想要接沈瑞過去,後來不知為何又改了口,說等他拜祭完孫太爺再過去小住。

沈珠聞言有些不自在,自嘲道:「我二堂兄也是京城,怕是連侍郎府大門向哪裡開都不知道。」

沈瑞沒有接話,他心中原也奇怪,早聽沈珏提及京中族人時不只是前日來的幾位族兄,還有三房沈玲,可到了京城卻無人提及。

不過想一想,二房與宗房有往來,宗房大哥又在六部當差,與二房有往來說得過去。沈理則在翰林院,與二老爺同衙門,豈有做陌路的道理。

五房兄弟即便早先與二房沒有往來,可因沈理的關係,開始與二房有了走動也說的過去。

反而是三房,即便到了京城,也是行商賈事。京城與松江畢竟不同,三房在松江背靠沈家,能將生意鋪陳得開,到了京城卻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即便他們早先想要依附二房,也沒有門路,應是另有託庇之處。

見沈瑞這麼沉悶,沈珠有些百無聊賴,想起一件事道:「源大伯年前應過了聘禮,不知這婚期定的什麼時候?咱們回去時,不知能不能趕得上?」

沈瑞想起沒了的孫氏,走了的鄭氏,被賣的張三姐、四姐,對於即將進門的小賀並無惡感,只覺得又一朵鮮花插了牛糞。

這沈珠恨不得在臉上都刻上「想留下」三個字,卻口口聲聲提回松江的事,也是有趣。

沈瑞便笑道:「二月里倒春寒,辦喜事的人家不多,最快也要三月里……要是咱們過了元宵節就離京,應該還來得及趕上……」

沈珠只覺得沈瑞笑著沒心沒肺,皺眉道:「繼母進門,瑞哥怎就不擔心?」

沈瑞依是一派天真爛漫:「擔心甚?宗房大伯做媒,說的又是宗房大伯娘的堂妹,並不是旁人

沈珠恨鐵不成鋼地道:「這天下後母要是有良善的,當年二房也不會鬧出人倫慘劇你是源大伯髮妻嫡子,即便前面有瑾哥頂著。可是他已經長大,又有功名在身,豈是好算計的?等你那繼母進門,首先容不下的就是你要是娶的外姓女還罷,瑞哥受了委屈,還能求族中長輩庇護,可你繼母既是宗房大老爺的姨妹,那旁人顧忌宗房,誰人會為你出頭?」

沈瑞有些明了沈珠用意,面上淡了下來,垂下眼皮道:「繼母亦是母,為人子者,自然要孝順為先」

沈珠搖搖頭:「平素看你也是個聰明的,恁地不開竅?滄大伯娘既與源大伯娘情分深厚,你又到了京城,不是正應求滄大伯娘憐惜?你呀,跟寶哥、琴哥好生學學,在長輩跟前循規蹈矩是好事,也可要學會討喜。」

在沈珠看來,沈瑞過繼二房小長房之事,十有八九,可不知為何大老爺、大太太一直沒有與沈瑞明說。沈珠這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