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這是晴朗夏日裡的第一朵雲。

午後,一陣清風徐來,輕到幾乎無足輕重,可以直接忽視。

異常火紅的落日,是暴風雨來襲前的信號。

海面掠過一道狹長的陰影,原來是低飛的鳥群。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有些事將無法盡如人意。

他們翻看著已經被無數人翻閱過的破爛不堪的《革命》雜誌。1983年2月,一則不甚起眼的告示指出,四名丹麥人死於癌症。這則告示旁邊,凈是關於荷蘭海牙同性戀藝術展,以及一名天主教牧師因為和年輕男性進行性交,被判監禁等新聞。

這些都是極容易被忽視的告示。

告示的短文主要描述一種名為亞硝酸戊酯,能夠擴張血管、使心跳加快的藥物。在跳舞或做愛時吸入這種藥物,會突然產生高潮與快感,因此備受夜店與性愛夜總會的熟客青睞。艾滋病危機爆發初期,最初的理論認為,就是這個亞硝酸戊酯導致這種「新瘟疫」的。

「根據丹麥奧胡斯大學化學所研究顯示,亞硝酸戊酯為致癌物質。我們正致力於找出卡波西肉瘤的病因。這種肉瘤屬於癌症的一種,主要在男同性戀者身上發病。在丹麥,已有四名男性染病。我們懷疑,他們使用了亞硝酸戊酯,因而染病。」

最初的警訊始於1982年1月號的《革命》雜誌,一篇標題為《美國:艾滋的國度,艱困的時代》的特稿。

特稿作者本人當時並未意識到,這篇文章對於日後的研究意義重大。

其實,這篇特稿是在講述美國里根政府上台後,社會氛圍對同性戀者漸趨不利,諸如「道德大眾」 等極端保守團體與宗教狂熱分子盯上同性戀解放運動,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他們當街放火燒毀和同性戀有關的影片,將圖書館架上的「邪書」集中銷毀。華盛頓特區與得克薩斯州立法禁止已婚夫妻以外的性行為;教會組織下定決心,一定要置同性戀者於死地。

一位國會參議員甚至建議修改法律,將所有同性戀者判處死刑。

作者不時在特稿中插入一句與上下文情境明顯無關的句子:「政府醫療部門正在對抗一種相當神秘的肺部炎症,唯有同性戀者會染患這種疾病。」

僅有這麼一句,點到為止。

彷彿水面上的漣漪,片刻後,湖水就恢複平靜。讀者可能知道,幾位美國同性戀者感染了癥狀為肺部發炎的疾病——真是太凄慘了,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這種看似神秘,但基本上平庸無奇的肺部發炎竟會導致這麼多人病危,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特稿作者署名為「麥可」,據稱在全美各州進行詳盡考察,在數期《革命》雜誌中,為美國同性戀者撰文報道當前的社會局勢與氛圍。

除此之外,好巧不巧,這位「麥可」剛好還是位醫生。1982年4月號《革命》刊登了另一篇由他所撰寫、篇幅較長、標題為《侵襲我們的疾病》的文章。序文開宗明義指出,近來媒體注意到,同性戀者(迄今主要出現在美國)似乎極易染患數種不同的疾病,而且概率還是不成比例地高,其中甚至包括數種足以致死的惡疾。

文旁的漫畫插圖是一位醫生把手指插在一個男人的屁股上,為他把脈,似乎想博讀者一笑,緩解一下這苦悶又枯燥的主題。

「麥可」逐一探討包括梅毒與阿米巴痢疾等不同疾病,但也寫到三種全新的極其神秘的疾病。

「卡波西肉瘤的問題更為嚴重,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癌症,最近才在美國東岸男同性戀者身上發現這種惡疾……」

接著筆鋒一轉,提到剛好也是「最近」才被發現的肺炎,還提醒大家,這種肺炎致死率超過60%。這種惡疾一開始的癥狀是疲勞與發燒,看似只是某種無害的感冒,一段時間後便開始出現其他癥狀,患者逐漸消瘦。到了下一階段,病人開始感到重度虛弱,全身無力。

在卡波西肉瘤與肺炎後,作者形容了一種罕見的皰疹,稱這種皰疹「有著與肺炎相似的癥狀」,致死率可達75%。

「在此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皰疹,幾乎僅僅出現在白血病患者或免疫力缺乏者身上。」

卡波西肉瘤。肺炎。某種具有強烈攻擊性的皰疹。重度免疫缺乏。

這位「麥可」有所不知的是,他所形容的疾病將在這篇特稿刊登數月後,被正式定名為「同性戀疾病」或「新瘟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