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鬍子颳得乾乾淨淨,身穿西裝的年輕男子與一位年紀較長的婦人坐在廚房裡,喝著咖啡。他朗讀著這段已背得滾瓜爛熟的《聖經》篇章。

「這是《啟示錄》第21章第4節,」他帶著自信,用友善的口吻說明著,「手冊中也引述了這一段,『生活在寧靜、安詳的新世界』。」

他習慣性地翻開一本小手冊,翻到該段落。

「我也想引述這一段,就在這裡……」

本傑明指出手冊中的一段文字給老太太看。她戴上老花眼鏡,假裝細讀著。

「啊,是的,沒錯!」她咯咯笑起來,「看到了,就在那兒。」

本傑明微笑著。

他非常清楚,老太太只是高興旁邊有人做伴而已,並不是真正喜歡他傳教。但使他獲得接待的原因,還是耶和華的保佑。

這些年來,本傑明已長大成人,他開朗又沉靜,在教會裡廣受歡迎,行事作風散發出贏家特有的風範。

他從母親身上遺傳到開朗的臉龐與炯炯有神的藍眼睛,從父親身上遺傳到直來直往的態度與墨色的鬍鬚。

他的生命以教會為核心,他的熟人與朋友幾乎清一色來自教會。

「我把小冊子留在這裡,您有空就可以自己讀幾段。我大概一個星期後會再登門拜訪,屆時務必讓我聽聽您的想法。」

他的語氣永遠是那麼友善,然而歲月的洗禮也早已悄悄融入他的聲音。就像父親一樣,他絕少抬高音量,語氣永遠聽不出一絲氣惱或慍怒。他也遺傳了爸爸的果決氣質,他的果斷會使旁人都知道他是對的。

他輕柔地將手冊放在蓋著油布的餐桌上,然後將手放在手冊上,彷彿是要明確告訴對方,他就是要將小冊子留在此處,彷彿這是為老婦人留下的一小塊寶藏。

老婦人將杯子挪近嘴邊,對熱燙的咖啡吹了口氣。桌上是略顯陳舊的瓷製茶杯與好幾種不同的餅乾。本傑明非常禮貌地用過了餐點,喝過了咖啡。

「啊,這,我不確定呢。」她面帶遲疑,似乎把本傑明當作推銷員,現在她必須禮貌地拒絕。但本傑明曾多次經歷過類似狀況,知道如何避免被拒絕。

他站起身來,面帶笑容地表示他下次會再來敲敲門。言談間,兩人彷彿多年老友,或者說,老婦人好像成了他必定會再見面的親戚。

他站起身,伸出手,再度微笑。恰到好處、不卑不亢的微笑,就像他的母親那樣。

「請您多保重!我們下次見!」

他握握老婦人的手,準備離去。初次拜訪,他的停留時間拿捏得相當準確。

本傑明來到街上,公文包里放著手冊與袖珍版《聖經》,他深吸一口氣,乾淨的空氣使人感到清爽。澄澈的藍天里掛著10月的太陽,天氣開始變得寒冷。現在是大白天,陽光還能直射到街上他所站的地方。他眯著眼睛,避免被刺眼的陽光照得眼花目眩。

現在,他即將前往下一扇門。他已準備好《聖經》與手冊,對當中的篇章如數家珍。

6月從高中畢業後,他終於正式具備「正規先驅」的身份,每月執行任務至少90個小時,每星期傳道22小時半 ,每周二、四、六晚間參與教會的集會,還有會議前的準備事項。他才19歲,生命的全部就奉獻給了教會。他為教會而生,也為教會而活。

他是耶和華忠實的門徒。

身為正規先驅,他在教會的地位相當引人稱羨。父母對他非常滿意,更以他為榮。

他們因為他而挺直背板,接受親友與教會成員的盛讚。

他的妹妹瑪格麗特甚至還沒當上輔助先驅呢!

她與哥哥個性迥然不同,對於在公開場合談話感到極度不自在,對執行任務必須隨時和接觸到的陌生人溝通甚至開啟話題感到相當羞怯而怕生。她總是與爸爸、媽媽或其他女性友人一起執行任務,能不開口說話,就絕對不說話。

父親一天到晚盯著她的進度,責難她欠缺熱忱。

對他來說,沒有理由,不準推卸責任。

對他來說,實際遭遇到的困難都是試煉,想到教會與所有家庭所提供的協助、贊助的《聖經》、物質資源與精神鼓舞,他們完全沒有理由逃避這些困難!

本傑明樂於獨自執行任務,他覺得這樣反而簡單得多。前來應門者若看到他們是兩個人,可能就會感到壓力、局促不安。

但他也為瑪格麗特擔憂。

她的狀態似乎在下滑,好像失去立足點般無法重新找回自己。

一如哥哥本傑明,父母也同意讓瑪格麗特中學畢業後繼續讀高中。今年是她就讀高中社會科的第一年,然而與本傑明不同的是,她竟放任學校課業榨乾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荒廢課業當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應該放任自己被課業榨乾,讓自己無法專註於更重要、更緊迫的精神課業。

更讓父母擔憂的是,她在學校認識許多世俗圈的女性朋友,甚至還包括男孩子,凈花時間在這類朋友身上,聚會,嬉鬧,玩樂。

她不應該費神在這些世俗的享樂與雜務上。人,非常容易失去專註力,無法全身心投注在重要的事務上。

就拿健身和鍛煉這方面來說吧!父親已經非常仔細地解釋過,她為什麼不應該去地鐵鋅礦場站上面那家健身房。她好幾個同班同學都在那裡健身,現在也想拉她進去瞧瞧。他耐心地傾聽她的想法,然後針對每一個論點給出了答案。她想健身的想法遭到明確反對。

懾於父親的論點與意志,瑪格麗特最後不得不屈服。但她看起來可沒被徹底說服。

她越來越常與父母吵架、鬥嘴。本傑明選擇站在父母這邊,身為長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至少,這是為了她好。他為她感到非常擔憂。她無法抗拒世俗的危險誘惑,離墮落越來越近了。

更危險的是,她似乎無法繼續相信真理。

陽光直射在擁擠的布蘭教堂街上。本傑明站在光線的稀疏縫隙間,聚精會神地研究筆記,想找出早先拜訪這棟樓住戶所留下的記錄。

所有耶和華見證人會在教會的「王國廳」集會,他們會收到傳道與執行任務時的教區地圖,以及寫在滿布褶皺的小表格里關於過去拜訪記錄的觀察心得與筆記。筆記的主要內容是訪談是否成功、是否有人出來接待、在哪裡吃了閉門羹、拜訪後留下了哪些書籍、如何後續追蹤,等等。

本傑明從未來過這一區,所以在進入屋內時,他先閱讀了筆記。

每間公寓都有意義獨特的縮寫代號。比如H、30、EI,這代表:男性,30歲,不感興趣。

通常,執行任務的見證人會將完全不感興趣者與有再訪可能者的信息寫在教區小卡片上。本傑明甚至會在每層樓樓梯間的布告欄上暗藏自己的筆記,讓之後接替他的見證人執行任務時更加方便。

和他一樣,執行他稱之為「救贖任務」的見證人們,為的就是解救人民於大洪水之中,引領他們登上代表救贖的挪亞方舟,帶領他們回到耶和華的王國。

看過筆記後,他將紙條折好放回裝著袖珍版《聖經》、手冊與書籍的公文包內。他得將這些資料留給對教義感興趣的人們。然後,他按下大門的密碼。他從曾在此教區傳道的見證人的筆記中得到的密碼。

大門在他面前開啟。

他走進屋內的黑暗中。

在本傑明進入高中前,他曾和雙親有過漫長的討論,討論高中教育的必要性。和父親的討論尤其深入。

其實,本傑明是否真的需要高中教育的確有待商榷。他們同是見證人的朋友從事的多半是體力工作,像清潔工、門房、大樓警衛或送報人。其中當然也有教師,甚至醫生,但為數不多,而且他們多半在完成學業多年後才投入教會活動。

本傑明的父親就是一位市政府聘請的清潔人員,身份稱不上崇高,他的母親則始終是家庭主婦。他們當中,沒有人會對教育或出身這類問題多想。

能夠為你在教會裡贏得尊敬與信任的,不是高薪,更不是崇高的物質或世俗地位。

所以,本傑明其實大可在中學畢業後就直接獻身教會,儘早累積傳道所需的時間與經歷。

教會希望成員儘可能多地執行任務,成員的工作與教育背景並不重要。耶穌本人就是最貼切的例子。他只是一個木匠,完全沒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反而能夠將所有的時間投入在傳道上。

使徒掃羅是帆布工人,彼得只是個漁夫,他們借工作謀得簡單的溫飽,然後將生命獻給了教會。

既然這樣,怎麼會有人覺得自己比耶穌或他的門徒更優秀呢?

本傑明的理解與閱讀能力極佳,家人最終接受他進入高中就讀的決定,但這遠非理所當然之事。為了讓教會明白,他和家人真切地了解到將大量時間投入高中教育這種世俗塵務所導致的危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