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還都南京 第五節 81名院士出籠

史語所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大隊人馬自李庄遷回南京,傅斯年滿懷興奮與歡喜,在中央研究院大樓的演講廳設宴款待。為把宴會辦得紅火熱鬧,也為了讓流離失所九年的故朋新友有個歡聚一堂的高興、傾訴機會,特地邀請胡適自北平來京參加這場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盛宴,胡氏欣然前往。

參加宴會的史語所研究人員張秉權許多年後還記得胡適初到的場景,只見這位光芒四射的士林盟主步入大廳,與眾人一一握手致意,對於新進後輩,似乎特別客氣。對一些家屬小孩也是談笑風生,親切感人。傅斯年在一旁亦莊亦諧地稱胡為史語所的「姑媽,娘家的人」。一會兒又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呼道:「人說我是胡先生的打手,不對,我是胡先生的鬥士。」此話引得大家一陣鬨笑。大廳內主客歡喜,如沐春風中。

席間,最令人難忘的是傅斯年在演說中對史語所歷次搬遷的追憶,當講到抗戰八年顛沛流離,艱苦卓絕的生活時,傅氏動了感情,說到動情處,幾次哽咽淚下,在場的人受其情緒感染而熱淚盈眶。最後,傅斯年端起酒杯,打起精神,滿懷激情與信心地說了一些「慶祝大家都能幸運歸來……從此之後我們可以安心工作,史語所八年的流離可說是告一段落了。搬回來之後永不搬遷」等充溢著溫情與期待的話,眾人的情緒漸漸由悲壯轉為喜悅。這個時候,沒有人想到僅僅是兩年之後,史語所人員又倉皇辭廟,再度踏上了流亡之路。自1946年6月起,美國武裝部隊動用軍艦、飛機協助,把150萬國民黨正規軍調集到長江以北地區,其中有54萬精銳為美國動用海空力量直接運送。蔣介石認為一舉殲滅共軍的時機已到,於6月22日,密令劉峙指揮部署在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向各預定進攻地點集結。26日,開始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共軍隊奮起還擊,血與火交織的內戰在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上拉開了大幕。

同年11月27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集「國民代表大會」,並發表講話,謂:「這次修改憲法,就是為了打擊共產黨。」又說:「現在是本黨的危急存亡關頭,大家要聽我的話,則有前途,否則完了。」話音剛落,眾人驚駭,蔣氏的這一句「完了」,竟成讖語。

1947年6月,中共軍隊以損失30餘萬兵力的代價,殲滅國民黨正規軍與雜牌軍達112萬人。共產黨所屬部隊由戰略防禦轉入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戰略進攻階段。同年12月25至28日,中共中央於陝北米脂縣楊家溝村召開會議,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標誌著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同時強調:「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為中共在新形勢下奪取全國性勝利,從政治、思想、策略上作了充分準備。就在整個中國炮火連天,血肉橫飛,國共兩黨殺得昏天黑地,不辨牛馬之時。與殺人、砍頭關係不大的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會議,又在亂象叢生的南京轟轟烈烈地搞了起來。面對這一行動,學術界意見不一,眾說紛紜。1947年6月20日,傅斯年在致胡適信中道:「話說天下大亂,還要選舉院士,去年我就說,這事問題甚多,弄不好,可把中央研究院弄垮台。大家不聽,今天只有竭力辦得他公正、像樣,不太集中,以免為禍算了。」關於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事宜,早在抗戰勝利初期,學術界高層即開始醞釀並有所行動,因內戰爆發,迫使這一行動延緩下來。按照物理學家吳大猷的說法:「1947年由評議會籌辦院士選舉,先由各大學院校、專門學會、研究機構及學術界有資望人士,分科提名候選人,約四百餘人。1947年由評議會審定候選人一百五十人。」吳氏所言在數字上與事實稍有出入,但大體套路不差。隨著國內政治軍事形勢發展,籌辦事宜在起起伏伏中又拖延了一年,到1948年初,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再次提出,無論戰爭局勢如何發展,一定要在中央研究院成立20周年之際作最後一輪選舉,評出首屆院士,以為科學、民主爭得地位和榮譽,並為後世開出一條關乎國家民族命運的光明道路。

按原定計畫,院士選舉分為數理、生物、人文三個組。由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總負其責,總幹事薩本棟負責數理、生物組;胡適、傅斯年、李濟、陶孟和等人負責人文組並提出候選人名單。最後由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提出各自的意見並投票選出。

在第一輪正式推舉之前,作為人文組主要決策者胡適,於1947年5月22日發出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人文組』的『人文』部分擬提名單」如下:

哲學:吳敬恆(稚暉)、湯用彤、金岳霖。

中國文學:沈兼士、楊樹達、傅增湘。

史學:張元濟、陳垣、陳寅恪、傅斯年。

語言學: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

考古學及藝術史:董作賓、郭沫若、李濟、梁思成。

人文地理民族學}想不出人名。

1947年6月19日晚,傅斯年於南京寫信致北大校長鬍適,謂:「一月多以來,生病,事忙,心緒不佳,等等。未寫信,北望至念也。十五號船擠下來(非我改),現買到二十九號Gor-don票,必行矣。」

傅氏信中所言,是他欲赴美治病一事。經過與孔宋集團幾年的大戰並取得勝利,傅斯年已身心俱疲,心臟不堪重負,無力堅持工作。同時也為躲避孔宋集團可能失去理智而雇兇殺人等血腥報復,在友人勸說下,傅斯年決定拋下各項事務攜家赴美治病療養。就在寫這封信的第二天,即6月20日,傅斯年就院士評選事宜再致胡適一函,並透露了自己推薦的名單,內中說道:「日前開會商量應該在提名中不忘了外(部)名單(不必即是舉出,此會儘力,不能包辦也),想南方人士而不可多得,茲將當日所寫之名單送上一看,但請千萬秘密。」名單如下:

有涉人文組者:

(一)人文與社會科學平等數目,殊不公,因前者在中國比後者發達也。孟和原單標準甚低,減後如引。我看人文方面非二十人不可,分配如下:

中國文學四;史學六;考古及美術史四;語三;哲三。

我個人覺得以上單子,可如下分配:

中國文學:(1)吳。(2)胡,以上關係文學風氣者。(3)楊樹達,經籍考定。(4)張元濟,古本流傳,泛言不能,專就百衲本言,因此者校勘記並未刊行也。

史學:(1)陳;(2)陳;(3)傅;(4)顧頡剛;(5)蔣廷黻,近代史當無第二人;(6)余嘉錫或柳詒徵。柳不如余,但南方仍不可無一人。

考古及美術史:(1)李濟;(2)董作賓;(3)郭沫若;(4)粱思成。

哲學:湯、馮、金。

語言:趙、李、羅。

傅斯年所列「人文」名單中的候選人姓名,分別是:

中國文學:吳稚暉、胡適、楊樹達、張元濟。

史學:陳寅恪、陳垣、傅斯年、顧頡剛、蔣延黻、余嘉錫或柳詒徵。

考古及美術史:李濟、董作賓、郭沫若、梁思成。

哲學:湯用彤、馮友蘭、金岳霖。

語言: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

胡、傅二人擬定的名單,可謂大同小異,或曰英雄所見略同,只是胡適擬定的名單為17人,沒有自己,而傅斯年名單為21人,且當仁不讓地簽上了自己的大名。從名單擬定的視角也可看出,胡、傅二人的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之大不同。就傅氏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而言,絕不是一個腐儒式的書獃子,他之所以能在學術界呼風喚雨,除了緊緊傍住胡適與朱家驊等一流大腕,並巧妙地借用了他們掌控的國內僅有的幾個基金會的勢力之外,自然也有他的過人之處。如此次致胡適的信中,就極其精明和圓滑地叮囑說:

以上陳寅恪、李濟、趙元任、董作賓、傅斯年五人為本所職員,似本所不願(擬)提名,擬請北大提出何如?

(二)其他部門,我們學校人數不多(清華多得多,6月4日其理由),然我們為求公道起見不可不注意,理學院饒、江、吳、楊、孫似不可落選,並乞先生屆時留意。(三)北大要提出一個名單,不能專寫名字,須照格式填,著作原件附寄。

(四)提名不可太少,亦不可太多。北大可先由各學院自推,最後先生審定寄所也。

顯然,在傅與胡的心目中,史語所與北京大學已成兵合一處,將歸一家之勢。如此幕後操作和交易,儘管沒有不檢點和明顯違規之處,但可以相見,這兩家一旦變為情同手足式的一家,對院士選舉評委會將會有如何強大的控制與要挾能力。——這就是傅斯年之所以成為傅斯年的根本所在。

6月29日,傅斯年攜夫人俞大綵與兒子傅仁軌由上海乘船,前往美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