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愛無言 第二節 梁思永患病之因

因冬季上水行船,傅斯年乘坐的輪船行駛緩慢,連續五天的顛簸動蕩,總算於1941年12月7日上午到達李庄板栗坳。一進家門,便感到頭暈目眩,全身無力,一量血壓,水銀柱忽忽上躥,竟打破了先前的一切紀錄。面對血壓高症再度加重,只得大把吃藥,迷迷糊糊地昏睡了兩天才稍有好轉。當傅斯年從床上爬起來,晃晃悠悠地走出宅院,站在板栗坳的山頂上,舒展著筋骨。眺望東流不息的滾滾長江,大有「山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此時,珍珠港事件已經爆發就在羅斯福總統發表講話的同一天,中國政府對德、意、日三國宣戰!

隨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紐西蘭、自由法國、波蘭等20多個國家,相繼對德、意、日宣戰。驚心動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根據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12月22日,蔣介石電令國民黨杜聿明第五軍、甘麗初第六軍、張軫第66軍編組以羅卓英、杜聿明為正副司令官的中國遠征軍,入緬甸配合英軍對日作戰。中國軍隊首次以戰略進攻的姿態走出國門,與同盟國軍隊一起夾擊日軍。

12月23日,蔣介石在重慶官邸召集中、美、英等國軍事代表會議,對太平洋戰局發表了意味深長的演說:「日、美開戰之初,日本不宣而戰,偷襲檀島,使美國遭受不測之重大損失,……我國抗戰,以後如能自強不息,則危險已過大半。往者美國限制日本,不許其南進(南按:東南亞諸國)北進(南按:蘇俄),獨不反對其西進(南按:中國)。而今則日本全力侵華之危機,已不復存在矣!」蔣委員長一席話,令中方人員不禁想起當年最有實力制衡日本的美國,不但隔岸觀火,而且還暗示日軍把戰火燒向積貧積弱、災難連連的中國,以保存他們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面對日寇步步進逼與中國軍民在長達四年半的時間裡孤軍禦敵,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在座的軍政大員無不悲感交集,溘然淚下。

國際戰爭局勢明顯向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但作為偏隅一地的李庄,卻一如既往,看不出有什麼明顯變化,所有的當地人和「下江人」仍在戰爭威脅與生活極端匱乏的陰影中艱難度日。

在此之前,史語所代所長董作賓已被諸種繁雜的事務搞得疲憊不堪,祈盼傅斯年早日回到李莊主政,從他給傅氏的信中不難看出其迫切之情。1941年5月21日,董作賓致電傅斯年,詢問「是否提前來李,當代籌備」;8月9日再發一電:「兄寓修成,弟當遷入,為兄守門戶,靜候返所」;8月27日,傅斯年從重慶致信董作賓,表示不日將回歸李庄,並寄來一字據,曰:「茲經凌純聲、芮逸夫、董作賓先生介紹,承張雨蒼先生雅意,願將本宅大禮堂東邊套房二間借與本人居住。本人亦願出資,代為修理倉房五小間,以答厚誼。立此字據,附粘修理倉庫房工料一單,並祈存查。」9月22日,董作賓再度致函傅斯年,告之曰:「兄之房子裝修後大致可用,弟偶工作於此,以示其屋有用……」云云。

董作賓所說的房子,是專門為傅斯年預留的一個叫桂花坳的小地方。此地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離板栗坳張家大院隔著幾十米水田,石頭壘起基腳,高出水田許多,視野比較開闊。在這個看上去既獨立又和張家大院整體上連在一起的地方,幾棟房子圍成一個三合院,房前屋後茂林修竹,風景倒也典雅別緻。傅斯年全家入住後,甚感滿意。許多年後,俞大綵記述道:「那是一個水秀山明,風景宜人的世外桃源。我們結廬山半,俯瞰長江……在李庄幾年中,孟真在家時更少,常去重慶,心所焦慮,唯在國家之危急存亡。」

這段敘述,與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及梁再冰、梁從誡等人描繪有很大不同。在梁家人眼裡,這裡是個偏僻荒涼、寂寞的「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除了潮濕、陰冷、簡陋的農舍,就是滿屋子亂竄亂爬的老鼠和臭蟲,可謂「簡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林徽因語)。而在傅斯年夫妻眼裡,除了環境如「世外桃源」,居住條件也如傅斯年給胡適信中所說:「兩處皆是一片大好房子。」從宏觀的角度看,梁家與傅家住房條件基本相當,甚或在上壩月亮田的梁家還更高一籌,之所以產生天壤之別的分歧,主要取決於各自的心境與面對苦難的生活態度。事實上,傅斯年在來李庄之前和之後,身體、生活條件並不比梁家更好,這一點從俞大綵回憶中可辨得分明:

孟真屢年來,因為公務奔波勞碌,感時憂國,多年的血壓高症暴發,頭昏眩,眼底血管破裂,情形嚴重。不得已,在(重慶)郊區山中,借屋暫居,藉以養病。那時,他奄奄在床,頻臨危境,悲身憂世,心境極壞,看不見他常掛在嘴角的笑容了。

那是一段窮困悲愁的日子。孟真重病在身,幼兒食不果腹。晴時,天空常有成群的敵機,投下無數的炸彈。廊外偶而細雨紛霏,又怕看遠樹含煙,愁雲慘淡,我不敢獨自憑欄。

記得有一次,三五好友,不顧路途遙遠,上山探疾。孟真囑我留客便餐,但廚房中除存半缸米外,只有一把空心菜。我急忙下樓,向水利會韓先生借到一百元,沽餚待客(我與韓君,素不相識,只知他曾在北京大學與孟真同學,但不熟)。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向人借錢。

事隔一月,我已還清債務,漫不經心地將此事當笑話說與孟真聽。不料他長嘆一聲,苦笑著說:

「這真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了。等我病癒,要拚命寫文章,多賺些稿費,決不讓你再覥顏向人借錢了。我好慚愧!」我很後悔失言,不料一句戲言,竟引起他的感慨萬千,因為他常為國家多難而擔憂,但他於個人生活事,從不措意!

孟真病稍愈,我們即遷李庄。

傅斯年到李庄稍作休整,狂漲的高血壓症慢慢好轉,而大山那邊林徽因的病情卻依然沒有康復的跡象。更為嚴重的是,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史語所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此時已身染重痾,性命堪憂了。

當傅斯年走出板栗坳,滿頭熱汗地來到李莊上壩月亮田營造學社駐地,見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妻時,對於林的病情沒有太感意外,聞知梁思永的病況如此之重,則大出意料,驚悚不安。

當史語所在昆明時,梁思永曾抱怨此處的天氣不冷不熱,搞得人一點進取心都沒有,工作情形不佳。四川的天氣有冷有熱,人會精神得多,也就不會呆鈍,所以「當芮逸夫在李庄找到房子後,梁思永很贊成搬家」。按梁思永的想法,或許到了四川就可以提起精神多做一些工作,因而到了李庄之後,儘管路上受了很多苦,但精神很好,跑前忙後不亦樂乎。當史語所大部分人員遷人李庄郊外板栗坳張家大院後,梁思永考慮到山上的環境可能對自己身體不利,便住進了李庄鎮羊街8號羅南陔家一個單獨的小院中。

羅南陔屬於讀書人出身,時任國民黨李庄黨部書記,無論是思想還是眼界都較一般當地土著為高。自梁思永攜妻子李福曼和女兒梁柏有進住之後,雙方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羅家種植了近三百盆蘭花,見梁思永身體比較虛弱,還伴有類似氣管炎的病症,春天來臨時,羅南陔就命家人把幾十盆上等蘭花搬到羊街8號梁家院落,除了便於觀賞,還藉以改善環境,調節空氣。當梁思永在緊張的勞作之餘,於院中望著碧綠的蘭花,嗅著撲鼻的芳香,心中自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時在李庄鎮郊外上壩月亮田的梁思成經常到羊街8號看望弟弟一家,羅南陔與梁思成也漸漸熟悉並成為要好的朋友。當時羅家還開辦了一個「期來農場」,僅菜地就達一百多畝,從開春到秋後,每當新鮮蔬菜下地,羅家總是專門精選兩份,一份送給梁思永,一份送給梁思成一家,以接濟他們艱難的生活。梁家兄弟在李庄近六年,與羅家的這種親情一直保持下來。

梁思永把家安在李庄鎮內,生活較為方便,由於史語所在山上板栗坳辦公,上山下山都需爬五百多級台階,來回異常辛苦,梁思永便採取周一上山在史語所宿舍居住,周六下山回家休息的辦法,在鎮內家中的時間是每周兩夜一天。當時梁思永的身體尚好,工作熱情頗為高漲,「在山上時,忙於工作,不分晝夜。雖然是研究室內的工作,但拚命的程度,不減田野工作的精神」。

自1934年始,由史語所編寫、出版的中國第一部考古專門報告《城子崖》出版之後,學術界好評如潮。受其鼓舞,傅斯年、李濟等開始籌備安陽殷墟發掘報告《小屯》的編寫、出版事宜。1934年秋,梁思永主持殷墟西北岡發掘時,恰好小屯的發掘由一次至九次告一段落,即著手進行發掘報告編著。受城子崖報告編寫方法的啟發,梁思永擬把自己主持的西北岡工作告一段落後,接下來作室內整理工作,其他人可以主持另外遺址的發掘,這樣田野、室內均可工作。待報告完成,再去作田野工作。如此循環往複,遺址不斷發掘,報告不斷出版,中國的考古事業將出現一個良性發展的盛況。遺憾的是,盧溝橋一聲槍響,驚碎了這個輝煌的夢。抗戰之前,梁思永只寫出了《後岡發掘小記》、《小屯龍山與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