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一向對漢語不那麼感興趣的女兒突然問:「媽媽,竹馬青梅是什麼意思?」

岑今聽得一愣,她跟女兒說話經常會這樣一愣,因為突然之間有點拿不準女兒說的是英語還是漢語。她在家裡一直是有意識地跟女兒說漢語的,女兒在她的要求下,也盡量跟她說漢語,但有時女兒說著說著會轉而說起英語來,如果她沒在意,常會把英語聽成漢語,鬧出笑話。

她意識到女兒說的是漢語,馬上回答說:「竹馬青梅啊,直接翻譯成英語就是bamboo horseand—plum—branch—」

女兒似乎很失望:「啊?是這個意思?我還以為是……」

「你以為是什麼?」

女兒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我以為是love(愛)。」

「沒錯,是love的意思,Calf love(初戀,小孩子或青春期過渡性的、暫時的愛)。」

「那你剛才為什麼說是Bamboo horse呢?」

「那只是字面的意思,這個詞像漢語里很多的詞一樣,都是有典故的,光從字面上看不出詞的意思來。這個詞來自一首詩,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兩個小孩子,一男一女,女孩在門前的水井旁玩,想採摘樹上剛剛長出來的梅子,但夠不著,剛好男孩騎著竹馬過來,看見女孩夠不著,就幫她摘了下來。」

「梅子是什麼?」

「應該就是Plum。」

「Plum?不好吃。竹馬是什麼?」

「就是Bamboo Horse,小孩子沒馬騎,就用一根竹棍子當馬,叫竹馬。」

「哈哈,像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一樣!」

她本來想解釋一下說竹馬不是哈利-波特騎的掃帚,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文化,引起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聯想,但她覺得這太複雜了一點,會越扯越遠,還是暫時不說更好。

她接著講解那首詩:「還沒講完呢,詩里說:兩個小孩子,還沒開知識,在一起玩得很好,一點沒覺得兩人性別上的差異。」

「So(那又怎麼樣呢)?」

「後來他們結婚了,女孩才十四歲,很害羞,男孩怎麼叫她,她都不敢回頭。」

「十四歲就結婚了?Which state allows people to get married at 14(哪個州允許十四歲就結婚)?」

「不是美國哪個州,這是中國的事。」

「哦,中國人十四歲就可以結婚?That』scrazy(真是瘋了;太不可理喻了)!」

「這是以前的事。」

「哦,以前的事。媽媽,你十四歲的時候為什麼不結婚?」

「那時不興十四歲結婚。」

「但你說以前。」

「哦,我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這首詩是唐朝的時候一個叫李白的大詩人寫的。」

「後來呢?我是說,那個十四歲就結婚的小女孩。」

「後來?後來女孩長大一點了,就不那麼害羞了,兩人感情很好,但她的丈夫是個商人。」

女兒一驚:「He was wounded(他受傷了)?」

岑今忍不住笑起來。

女兒跟那些同樣年齡到美國來的中國小孩子相比,漢語聽說能力算好的了,有些孩子聽得懂漢語,但不肯說,還有的孩子完全英語化了,既聽不懂,也不會說,女兒能聽能說,但還是經常鬧笑話。

她笑了一會,解釋說:「商人不是受傷的人,是Business man(商人),她丈夫是個Business man,經常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她非常挂念她的丈夫,希望她丈夫平平安安歸來。」

「後來呢?她丈夫死了?」

「沒有。」

「離婚了?」

「不知道,那時的人應該不興離婚。」

「她為什麼不move(搬遷)到她丈夫工作的地方去呢?」

「那時候交通沒這麼方便,人們住在一個地方往往就住一輩子。」

「How b(那多沒意思啊!」

她解釋說:「那時的人想法不同,可能他們覺得能夠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是一種幸福,而那些不得不到外地去的才令人同情,叫做漂泊,就像飄在空中的樹葉、漂在水上的,浮萍樣,總想著回到故鄉去。」

「You mean one』s birth place(你的意思是一個人出生的地方)?」

「對,『故鄉』就是一個人出生的地方。」

女兒不解地問:「You mean you would always want to go back to a(你的意思是你會總想著回中國去)?」

她答不上來,因為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回中國去,說不想,是假的,說想,似乎也不正確。

女兒放了她一馬,沒追問回中國的問題:「竹馬青梅就是漂什麼來著?」

「呵呵,不是,『竹馬青梅』是從小就認識的男女結成夫婦。」

「但你說過是calf love。」

「也有這個意思。呃!英語里好像找不到一個完全對等的詞。」

「後來呢?」

「後來?詩就寫完了。」

「後來呢?」

「後來你就問了我這個問題。」她躊躇了一會,裝作不在意地問,「小今,你怎麼想到問這個詞?」

女兒聳聳肩:「Nothing.Just want to know.(沒什麼,就是想知道)」

她一看女兒的表情,就知道今天是問不出什麼來了。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有隱私權,不願意讓你知道的事,你就是問破嘴皮子,他們也不會告訴你,問多了,他們還挺不耐煩的,把你當個老土看待,說你侵犯他們的隱私權。

女兒上樓去了自己的卧室,岑今還待在那裡琢磨這事,女兒怎麼會想到問「竹馬青梅」這個詞?而且猜到這個詞跟愛情有關?莫非女兒戀愛了?跟誰呢?

小今已經十七歲了,按美國這邊的風氣,談戀愛也談得了,不過這邊不叫「談戀愛」,叫Date(約會)。如果是美國孩子,可能早就開始Date了,但小今還沒正式Date過。

對女兒的date問題,岑今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允許女兒Date吧,又怕影響女兒的學習,還怕女兒遇到壞小子,上當吃虧;不允許女兒Date吧,又怕把女兒搞得與眾不同,被人當成怪物,還怕限制了女兒的自由,女兒會反叛。

她以前經常聽她媽媽嘆息,說還是生兒子省心,而生了她這個女兒,做媽媽的每天都是提心弔膽的,小時候擔心她被人拐走了,長大一點怕她被男人欺負,再長大一點,怕她早戀影響學習,還長大一點,又怕她找不著個好丈夫,等她結了婚,又怕丈夫對她不好,怕她不能生孩子,等她生了孩子,又怕她累著了,怕她身體不好,而且她生的又是女兒,於是她媽媽更得操心,要操她們母女兩人的心了。

生下小今之前,她只覺得媽媽有點愛嘮叨,有點誇張,媽媽的用心當然都是好的,但操的心都是白操的,她自己的事她還不知道?怎麼會被人拐走,被人欺負,影響學習,不生孩子呢?

等她自己有了女兒,才明白媽媽的一番苦心,那是做母親的與生俱來的擔憂,除非沒孩子,有了孩子就一定會擔憂,不擔憂就不叫母親了。

對自己的女兒小今,她不也是從小就開始操心么?還不說生病什麼的,就是八竿子還打不著的婚姻大事,她都一直在操著心。

說出來不怕人笑話,女兒還才幾歲時,她就開始相女婿了。也不是她自己急切到這個地步,而是周圍的人總會把話題往這上面扯。

女兒從小就被人誇長得漂亮,眼睛大大的,鼻樑高高的,額頭鼓鼓的,嘴唇紅紅的,性格尤其可愛,乖乖的,不吵不鬧,說幾句小大人的話,樂死個人。

在國內的時候,總有人開玩笑說要跟她做親家,要讓自己的兒子做她家的上門女婿。但那都是些拖鼻涕的臭小子,沒一個她看得上眼的,哪怕人家只是嘴裡說說,她都覺得女兒吃了虧,總是一本正經地回答人家:「我可不搞父母包辦那一套。」

現在想來,那些人肯定都很討厭她:不過就是開開玩笑,你還真把自己當根蔥了?

她知道自己有時不太合群,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小事。

到了美國之後,這種要做親家的人就少了,大概美國人不興這一套,而國內來的留學生要麼年紀輕,還沒孩子,要麼就忙於學業,沒時間開這種玩笑。

只有一對姓盧的夫婦,年齡跟她差不多,有個兒子,叫盧明,英語名字叫Lewis,跟小今一樣大,在同一所Elementary School(小學)讀書,同一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